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研究

【摘要】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我们在当代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研究;思想道德建设

学习传统文化,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状态。譬如孔子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的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孟子的以“仁”、“义”、“礼”、“智”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体系。庄子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等传统知识教育学生。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块璀璨夺目,耐人寻味的瑰宝。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极端个人主义、见利忘义,不讲信用、甚或欺骗行为时有发生。在德育工作中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完善道德品格,增强人文底蕴,提高学校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的研究旨在唤醒人性的教育,开启人的智慧,浸润人的心灵,培养人的优雅性情和敦厚品格。古代,儒家大师孔子的教育思想就是教人做人。80年代后期,德育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德育教材和德育理论专著。其中,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模式、德育网络建设、大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等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推动了学校德育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学校德育改革的思路。近年来,德育研究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例:戚万学的《活动道德教育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道德教育哲学著作。张澍军的《德育哲学引论》用哲学思维表达了作者对德育诸多问题的独到见解,包括导论:哲学思维与德育哲学;德育本体论:德育本质的哲学研究。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积极倡导国学读经运动。他曾把文化的传承与国家的希望结合起来,他这样认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今却像个乞丐一样。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全校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研究的活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重大课题;又让学生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提高阅读水平、扩展知识、丰富精神世界。

一、建立诵读组织机构,保障活动有序进行

开学初学校组织由以语文教师为核心,学生代表为主要的活动小组,并根据活动方案实施,为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广泛宣传,营造积极氛围

通过使用黑板报、手抄报、校门口张贴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借助家校平台宣传,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全体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三、健全规范制度,保障诵读活动有效进行

我们根据初中生特点制定了符合学校师生的活动实施方案。

1、全体师生参与传统文化德育研究的活动,利用晨会、语文诵读课、每周一班会活动,督导学生诵读经典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理解中诵读、记忆。

2、学校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三分钟的课前展示,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内容的温故与知新,活动延伸。

3、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言行举止都得到优化。如为政篇第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学问;三十岁时就能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了;四十岁时遇事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我所听到的一切,都能明白贯通、泰然对待了、到七十岁时,我便随心所欲,也不会有越出规矩的可能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多读经典,学习经典内容。

4、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研究活动贯穿于师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延伸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校内校外品德言行修养行为的一致性。

5、家校共同建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机制

让家长和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拥有丰富的心灵、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对人生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四、创造学习平台,践习学习内容

1、我们根据需要酌情设计了“精华赏析”“延伸思考”“相关评价”等板块,分年级进行《论语》的诵读

在实践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文章中的微言大义,在潜移默化中扩展视野,开阔眼界。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的故事,教师首先要读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诵读指导;要求学生背的内容,教师首先要背熟。

2、确保每位学生的关注

利用学校广播站向学生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应故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鼓励、表扬在上一周实践传统文化内容的学生,让学生上台谈心得体会。

五、学习经典成效显著

自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内容,学校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明显加强,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每天在学校听到的都是郎朗的读书声,而不是吵闹声。在国学经典的影响下,学校的教学效果进步明显,学生学习成效显著,年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大转变。

1、校园精神面貌变化大

自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研究活动以来,全体师生精神面貌有大变化,文明礼仪漂满校园。同事、师生相见笑脸相迎,人人文明、守时、守信。

2、校风学风强优化

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研究,大力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比学习、比进步”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等经典内容,明确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同时又具有家人之间的亲密。对孔子来说,学生不仅是自己的朋友,而且是对自己“劝善规过为先”之人。教师应该“三省其身”,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是老板,学生也不是“粉丝”,学问不是包装,寂寞不是偶然。《论语》的真谛,“人不知而不愠”是知识分子的立身之本。“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需要从现在起日积月累,奠基丰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学习传统中华经典文化之路上,我校师生必将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行进!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学校进一步创建人本文化氛围,为学生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崔少红 单位:临沂第二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