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优秀毕业论文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思考

从高校中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接受锻炼,为党的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增加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输送新的骨干,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正在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站在战略层面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性,立足现有基础,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与时俱进地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进一步推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加强和完善此项工作,推动各地均衡发展。尽管选调生工作开展了20多年,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毋庸讳言,目前社会上和我们党内对选调生及选调生工作还存在着种种不理解或不同看法,造成工作上各地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选调生工作作为培养年青党政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完全引起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和群众在思想上的完全认同。部分人对选调生工作指责多于理解,认为选调生一走出校门便贴上红色标签,成为当然的接班人,受到组织的“庇护”,不是与同龄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是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拔苗助长”现象。有的领导干部用人观念陈旧落后,喜欢用经验型干部,不喜欢用知识型干部;喜欢用四平八稳的服从型干部,不喜欢用有思想、有闯劲的开拓型干部;对青年干部过于求全责备,抠台阶、讲资历、搞平衡照顾等等。因而,使得一些比较优秀成熟的选调生错过了使用时机,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选调生工作的意义和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组织上有计划地选调大学生到基层锻炼,经过多年的实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对党忠诚、了解国情社情、熟悉群众工作、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对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组织部组通字[2004]号文件指出:“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大批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把优秀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工作,有利于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经受磨炼、增长才干,是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符合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更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战略层面上加强和完善此项工作,推动各地均衡发展。

(二)强化基层锻炼、实践成才的育人理念,建立完善开放式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体系

一要努力形成重视基层锻炼,强调基层工作阅历的培养任用导向。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既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有效之策。上世纪80年代138名选调生的成长历程表明,基层实践是干部成长的必备环节。建议要抓紧落实“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中的大学毕业生,都应该首先到基层进行一到两年的锻炼”的规定,让他们有机会去了解基层,接近群众;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苦心志”、“劳筋骨”;要敢于把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让他们经历风雨,磨炼意志,练就一身硬功夫。要逐步实行市县机关需要的公务员,原则上应从基层锻炼的选调生中选拔的办法。同时,认真研究和解决好选调生队伍建设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接轨的问题。在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锻炼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原则,要重学历但不唯学历,要把具有基层工作阅历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基础前提之一,对公开考试录取的干部,如果缺乏基层锻炼经历,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基层挂职、“补课”。

二要多岗位锻炼,加速培养对象的成长。选调生的选派要从机关扩展到基层,从乡镇扩展到社区,从企业扩展到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努力使他们经受方方面面的锻炼,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开展上下交流培养,把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放到乡镇、街道、企业等挂职锻炼,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国情,又可以使他们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能力;把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上级机关跟班学习,这样既可以使他们了解上级宏观决策制定、组织协调方法等,又可以使他们避免知识的退化和基层某些庸俗作风的影响;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选派到经济发达的地区交流任职,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又可以使他们学到新知识,增强新本领。这种“机关—基层—机关—现职”的培养模式,可以使年轻干部经受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培养锻炼,实践证明是成功经验。

三是要宽领域培养,涵盖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使之成长为一支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有生力量,成为各级培养年轻高素质党政领导干部的摇篮和后备军。要根据执政的需要,有计划地把选拔出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广泛输送到农村乡镇、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培养锻炼,推动选调生工作与社会层面的有机融合,使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输送,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各方面需要。

四是要在竞争中选才,提高重点培养对象的质量。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在实践锻炼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等,筛选确定出重点对象,着力培养并大胆提拔使用;对分流出的人员,可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结合个人专长,安排为普通机关干部或专业人员。

(三)适应形势要求,改进选拔方法,提高选调生工作的吸引力

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到党政干部队伍中来,是选调生工作的初衷。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大学生已成为各级党政干部的主要来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新的形势下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培养领导干部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现在大学生的从政意识从政热情相对减弱,党政干部作为职业的竞争力、吸引力不强。许多优秀的大学生没有把党政干部作为第一选择,进入选调生队伍的往往是一流大学的二流人才,二三流大学的一流人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参加选调,参加选调的又往往不是最优秀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队伍乃至党政干部队伍的质量。要引起各级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党政干部选拔工作:

一是坚持公开、考试、择优选调的原则,尽可能与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接轨。在调查中,选调生和高等学校对选拔方式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多数主张采取个人自愿申请,经过学校考察推荐,并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审查,再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这样可把个人、学校、上级组织以及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贯穿起来,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现行的选调生选拔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相结合。明确规定所有国家公开考试录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或无基层锻炼经历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中的公务员一律要到基层锻炼一年,从中选拔培养符合选调生条件的公务员,纳入选调生队伍的管理,这样充分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社会公认程度高,选拔的对象素质更好,适应性更强,选调范围更广,进出机制灵活,既有利于选到一流人才,又有利于分流,还减少了单独选调的成本,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精力,抓住重点。不足是由于公务员涉及的专业面广、层次多,整个公务员的管理成本较高。或明确规定各级机关需要的公务员原则上应从基层锻炼的选调生中选拔,这样可以体现“成长在基层,提拔在基层”的导向,有利于形成知识分子走基层成长的思路,不足之处是部分专业性强的机关需要的专业公务员有可能难以满足。

二是要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下,大范围选拔,逐步扩大从大学生中选拔党政干部的数量。要有海纳百川的视野,适当增加选拔总量,扩大选拔范围,在现有基础上解放思想,把选拔的对象扩展到全国高校毕业生和海外留学人员;要不断丰富选调类型,注意克服从文科类毕业生中选拔选调生的惯性思维,有计划地按照社会实际需要有意识地从理、农、医、外贸、财经等多个专业中确定选拔对象。

三是坚持“早发现早选拔早培养的原则,尽早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对选调生的选拔一般是在临近大学毕业的前夕,即每年的4—5月。而选拔工作主要是依靠学校的院(系)党组织。选拔前的准备工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产生出了一些问题,如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从头年的9、10月就开始了,很多优秀毕业生已被选走,难以选到一流人才;许多推荐为选调生的学生实际上对何为选调生一无所知,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在心理上的准备都不够,幻想的成份多,这必然对今后的管理产生影响。因此,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可以从大学三年级时就开展此项工作。由学校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如增加发展青年学生党员的数量、担任学生干部,做到早物色重点、早培训锻炼、早进行思想引导,加大在校期间的培养和考察。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紧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更多高校优秀毕业生。对选调生要做到工作上多照顾,生活上多关心,并及时针对他们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顾虑,加紧制定相关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选调生工作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特别是对到边、远、少、穷地区工作的选调生,要从政策上予以倾斜,真正将有志于从事党政工作的高校优秀毕业生吸收到选调生队伍中来。

(四)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力促选调生健康生长

一要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形成合力。如何加强对选调生的管理是确保选调生能健康快速成长的关键,希望各级党组织要把选调生工作列入管理日程,高度重视,经常关心,及时过问,落到实处。要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宏观领导和工作指导的力度。省级党委组织部门在选调生的培养管理方面负有直接责任,要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加强具体指导;县(处)级党委组织部门是选调生的日常管理部门,要按照干部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选调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培养管理工作;选调生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要负起责任,真正把选调生培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八大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6]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83-86.

[7]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2,3]。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4,5,6],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八大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作为本科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课”和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毕业论文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向工作岗位过渡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基于此,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的做法已成惯例,理论研究中很少有质疑。比如,我院的教学安排是,将毕业实习嵌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第8学期8周后结束实习,专注论文撰写。此种安排设计的初衷在于:实习与论文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结合实习意向确定论文选题,结合实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论文提纲和研究内容,结合论文的撰写进一步做好实习工作。但上述目标很难达成,原因在于:一是时间上的不协调。如我院规定,“各二级学院应在第7学期期末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其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题目、课题内容、课题任务要求、主要参考文献、工作计划表)”,此时,多数同学可能还没有落实实习单位。二是实习过程难以深入,不足以支撑研究所需。多数同学的实习实际上是体验式,甚至是打杂式的,难以真正参与单位运作,遑论经营管理,即便能够发现一定问题,也谈不上研究。事实上,毕业实习非但没有促进论文写作,反倒起了相反的作用:第8学期是择业黄金期,不少同学忙于应聘或准备各类考试,无暇顾及论文;普遍“就业难”的背景下,毕业论文被给予的空间和时间进一步被择业所挤压,所剩无几,质量难有保障。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基于一定目标之上的教学行为或师生互动过程,如何定位本科毕业论文,绝非轻易之事。任何系统都具有整体性、有序性、集合性和相关性的共性,决定了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结构必须与大系统和外部环境相匹配。本科教育的诸要素———学科、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理念、学术氛围、社会环境等,无不对本科论文子系统的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鉴于创新的时代意义,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度非常关注,并将毕业论文视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甚至“期望毕业论文实现对四年所学知识的全面升华,期望不同层次本科院校所有学生的论文都能标新立异,提出新问题,或解决他人之未解决”,这既脱离了本科教育的现实,又背离了《高等教育法》“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和《学位条例》授予学士学位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规定,无异“揠苗助长”,事倍功半。高校本科论文所遭受的质疑和指责,多半由此而生。可见,毕业论文的目标设定,需要审慎分析适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不可随波逐流、盲目拔高、妄谈“创新”。

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子系统,毕业论文的目标设定与功能实现必然依赖于整体系统的功能发挥,并受外部(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和教学实践环节、教学理念、监控体系等。其中,课程设置的目标、教学理念和考核方式等,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了“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毕业设计应该是学生既有的创新能力的系统训练与提升,而非“从零开始”的学习与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是毕业论文目标实现的最后防线。基于上述环境分析以及学生能力和诉求的差异化,本科论文目标设定应该区分对待,分设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严格限定在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基本技能的初步培养与实践,以及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初步养成;发展目标可以定位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院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并将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限定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理顺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等理论和实践的正确关系,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掌握撰写达到相应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既能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又符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符合《高等教育法》和《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可资借鉴。

三、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现实困境

现实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制度是否具备了良好的配套措施和制度环境,组织和人员是否得力,等等。概括起来,核心的问题无非两个:一个是激励机制是否有效,另一个是约束机制是否有力。从激励机制来看,由于毕业论文答辩处于毕业前的最后阶段,此时,绝大多数同学已经签订工作合同,学校的评优评奖基本上也已尘埃落定,学生参加论文答辩的诉求基本上限于毕业,拿学位,论文成绩的好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考核评价应有的激励功能严重缺失,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时间精力投入不够。加之学院一贯以来通过率极高的传统,不及格的威慑力几乎荡然无存,论文质量更加难以保障———指导老师催得紧,学生做得就认真些,若是指导老师松懈,学生就更加不当回事了。从约束机制来看,当前毕业论文考核采用五级计分制,教务处对优秀和及格两类要进行重点检查。由此,成绩多集中分布于“良好”和“中等”两个等级。虽然学校也对毕业论文工作进度做了适时的监控,但学校层面的检查以“抽查”方式进行,抽查名单出来后临时准备照样可以过关,监督的效力大打折扣;加之学生自身和指导老师在认知态度、知识结构和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冲突的情况下,指导老师往往因为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放松管理”,毕业论文质量受到严重冲击。

四、保障本科论文质量的制度安排

(一)时间安排

保障毕业论文质量,需要同时解决激励不足和约束不力的困境,而时间安排又是二者的前提。可尝试将毕业论文工作整体前移一个学期,即第6学期初期开始启动,第7学期期末结束。调整的目的,一是与毕业实习和择业错开时间,二是便于实施激励和约束;同时,在毕业实习之前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初步研究能力的训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提升自己,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单位和就业方向,增进毕业实习的功效。然而,毕业论文时间调整必然涉及相关规则的现实和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应调整,难度较大,推进的具体思路尚需审慎论证。国内已有类似的探索,如黑龙江大学探索“分批答辩,适当提前”的策略,即满足学生合理的个性化需求(考研、就业等),又不放松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集美大学的实践效果也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希望毕业论文(设计)能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修读,提前修读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升,且更有助于用人单位的接收。

(二)激励机制

将原来的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缩减为三级(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合格”论文满足基本目标即可;“优秀”论文要实现发展目标。激励机制旨在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优秀论文比例不做严格限制,但其产生过程需要接受严格监督;另一方面,给予优秀论文的学生一定物质奖励,同时与第8学期评奖、评优、保研、入党和推荐工作相挂钩,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部分奖项(比如优秀毕业生)可以将其设定为必要条件。

(三)约束机制约束机制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在找工作和写论文之间做一个选择,多数毕业生都会和小邵一样衡量轻重。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写毕业论文的时段,但同样也是很多毕业生找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从去年底和公司签约之后,就提前上班了。公司经常要加班,回到宿舍只想睡觉,毕业论文到时候再说吧。”上海交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崔告诉记者,一些同学和她一样,工作尘埃落定,现在已经提前成了“上班一族”,根本没有时间写毕业论文。

“实在不行,到时候上网多下载点资料,拼拼凑凑也就成了。”上海水产大学大四毕业生小张告诉记者,他们班目前还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没有落实工作单位,这段时间都在忙着面试、实习。

没有时间,毕业论文还是要写的,各种各样的“写法”也就应运而生。在互联网上随意一搜索,就能看到很多论坛上贴有“急需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寻写作金融本科毕业论文”之类的帖子。有需求就有供给,网络上同样存在着“优价转让个人原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转让优秀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等帖子,以及各式各样的专业论文网站,毕业论文成为有价商品。“其实也没必要去‘买’论文,现在网络资源那么多,上网多搜索点同主题的文章,然后CTRL+C(复制)、CTRL+P(粘贴),就成了一篇像样的论文。网上那么多文章,老师怎么可能看得过来啊?”去年本科毕业的小李告诉记者,在一些同学中流传着这样的话:“只引用一篇叫抄袭,引用十篇就叫借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忙于找工作的原因,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还有其他因素。“我们学院有近百名本科生,写毕业论文时从博导到助教都要指导论文。时间又很短,大多数老师也就见过两三面,主要还是靠自己写,有些老师在答辩前才匆匆看一遍论文。”“我们的指导老师带了好几个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对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比较重视,对我们几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就不是特别关心了。”“我们的选题五花八门,而老师往往仅关注一两个专业领域的研究,有些较新、较偏的选题,指导老师也不太了解,根本没办法指导。”“找工作,单位更看重的是学习成绩,毕业论文的好坏没什么关系,只要通过就可以了。”“都毕业了,老师不会在毕业论文上难为我们的。”

各种各样的说法道出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尴尬。实际上,早在2001年,在复旦大学团委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本科生认为毕业论文应该取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也建议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他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不过,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本科生教育虽然不同于研究生,但毕业论文是他们综合运用并检查自己4年内所掌握知识的一个机会,也是综合考核学生4年学习的知识和能力的一个机会,因此还是应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