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主义下园林设计对策

生态主义下园林设计对策

第一篇

一、地形的生态美设计

园林设计实际上就是利用空间的排列组合,在视觉上给人一定的冲击感,在心理上给人一种满足感。想要设计出优秀的园林作品,地形是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在园林的室外环境中,地形是基础,起着连接景观各要素和空间的作用。地形一般指地表的高低起伏,换句话说,地形就是地球的表面形态。地形在园林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园林活动的基础是大地,大地的万千形态是园林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现代人对园林的要求是能够把充足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带给人们。我们应该营造高标准的景观环境,要使人们能够取得精神、美学及生态的满足。如此,地形就成为设计者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要充分地利用地形的自然形态,合理的建构园林的空间感觉和美好意境。要尝试各种从前所没有的表现方式,使人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二、植物的生态美设计

中国的园林建设中,花草树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是园林中最灵活的部分,可以根据不同人的审美要求进行不同的布局,一草一木,相互映衬、相互协调,成为园林中变化无穷的动态景观。因此,园林中的一花一草都是含义深刻、匠心独运的,而不是随心所欲摆设的。园林中配置花草树木的学问很深,包含了自然科学中的花卉学、植物学等,甚至包含了人文科学中的绘画学、艺术学等,它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园林植物生态美的基础,我们在研究园林植物景观的时候也不能忽视这种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不仅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需要人从宏观上把握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要从长远出发,考虑整个环境的因素,把植物作为考虑的主体,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宏观调控,使园林植物景观能够融入周围的环境,使城市园林绿地环境能够成为一个设施完备的、功能多样的、具有良好的循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益民工程。这样才能顺应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同时也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观。现代园林景观首先要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和心灵感受,其次还要满足人们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的精神追求,最好还能创造出经济价值。

三、水景的生态美设计

园林中唯一能够自由运动的要素便是水。现代园林对水的理顺,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理水观念,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加入一些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景观元素。我们说传统理水观念把“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作为设计建造园林的最高目标,在尊重水体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上的改造,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整个园林景观相互协调,相互融合,达到虽出自人工,却宛如天作的效果。人为的打造出一个集概括性、精炼性及典雅性于一身的园林景观。在设计园林时,要考虑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还需要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各种需求,同时还要考虑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和节约各种资源和能源。水体景观设计则必须要考虑未来风景的质量、园林的使用功能及其生态功能等。园林景观需保证其在意境、形式和自然上的美感,更需要追求生态美。

四、园路的生态美设计

园林绿地中的道路一般和广场等地的地面一样多采用地坪来装饰,是园林的构成要素之一。园路就如同人体的脉络,遍布园林的各个角落,是园林中各个景点的桥梁和点缀,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园路可以寓意丰富,可以图案精美,但是无一例外都带给人视觉的享受。园路可以被规划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形状,具有不同的功能,它的作用是引导人流和疏导交通。园林建设中,园路的作用非同一般。所以,在园林的日常维护中,要着重保护和管理园路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园路的状况,加大园路的保护力度。在园路设计施工时,不仅要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还要考虑道路的艺术性,使道路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园林整体,尽量避免影响环境。园路既要具有与整个园林和谐统一的特点,又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园路”。另外,修建园路也会影响到整个园林的生物情况,比如路边会出现一些野花、草丛、灌木等等,它们又会吸引来一些虫子或小动物等。这些景观在林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园林管理者也可能在路边栽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树木或花卉,这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园林的植物景观。

作者:钟祥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生态学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1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生物多样性,无论生态环境范围大小,其中的生物种类必然是多样性的,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就是生物群落。在某种意义上,生物群落的均匀以及丰富程度是对群落自身生态平衡的全面反映,更是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体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城市环境的改造严重影响了自然群落,导致城市生态环境中物种种类不断减少,导致自然生物链由此中断,生态环境处于失衡状态下,其固有自我调节能力也严重削弱,因此很难维持正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就此点来看,设计师们应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尊重生物多样性原理,从生态学最基础的理论出发来设计其他园林建设方案。

1.2生态景观性。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园林设计对于生态设计理念已经给予了足够重视,然而景观设计仍然不容忽视。园林在体现出生态主义的同时还应具备另一基本功能,即观赏性,有了观赏性的园林才真正具有存在价值。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配置植物景观时应分别从美学以及生态学两个不同角度对植物群落加以设计和布置,同时应从植物自身生长观赏习性出发,确保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体现出最高的观赏价值。

1.3生态平衡。园林规划建设引入生态学理念的目的主要在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对生态平衡原理加以充分考虑。应对园林功能分区、周围建筑和自然景观与绿地系统之间的协调予以重视,从城市生态环境整体出发,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在城市生态环境中引入自然元素,从而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二、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对策

2.1遵循人本理念,对自然要素的意义与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从人类角度来看,虽然现代民众对于物质生活的追逐尘嚣日上,但在内心层面上大部分人对于自然仍然有着莫可名状的好感和渴望。人类也只有在确保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从自身生态本性出发来认识城市小区以及住宅建筑园林设计。首先应对非人工自然环境在应对心理压力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有充分认识,应给予野生环境以最大程度保护,避免其受到人工环境的侵袭和吞噬;其次应对小区开放空间有充分重视。此外,应在人工环境中尽可能地引入自然要素。在现阶段园林开放空间设计过程中不重视自然要素效果的方案不在少数,其大肆建造无水以及无绿化的广场,缺乏草坪以及裸土的住宅区等等,这些缺乏自然要素的空间设计仍然与优秀标准相距甚远。

2.2在对自然环境有所体验的基础上探索设计本源。生命在于运动,在于体验。人们通常要走出室内,融于自然,或者在广场、街道以及公园中漫步,可以说自然体验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设计住宅园林小区时应以如下内容为首要考虑对象:设计师们应重视采用不同方式组织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例如山、树、水流;又如颜色、风声或者水声,而非简单地使用语言加以描述,或单纯地传达知识,这种模式对于成人以及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为有益。在规划设计园林景区时应预留充分的自然空间,为居住者营造贴近自然、亲近自然的娱乐活动场所,同时实现与建筑物的统一协调,让居住者回归自然,恢复自然本性,确保其生活模式的绿色、健康。

2.3空间设计应具有宽容性,而非对某种功能的呈现横加束缚。在园林设计方面,不同的使用群体在不同时间下对同一空间的使用行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在设计园林时应秉承灵活化设计原则,确保园林设计体现出引导性。所谓引导性,实质上是在园林环境设计过程中从人或者动物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生理本能反应为参考来开展设计工作的一种设计特性。人们对于一部分缺乏特意设计的环境或者场所能够予以恰到好处地应用;而在理解建筑空间方面,建筑师们通常认为是其中有人活动的场所,进而能够充分考虑行为方面因设计方案所受到的影响与诱导。

三、结语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建设工作也不断推进,并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相信随着生态主义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深入应用与发展,园林设计工作将为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做出更多贡献。

作者:郭洪生奚晓磊孙晓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