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基本现状

国际上按照通常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标准。2000年,河南65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1%,进入老龄化以后,人口老龄化正呈逐年加深态势。《河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858799人,占8.3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河南省老年绝对人口数在排全国第4位。河南省统计局刚刚的《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显示,河南省老年人口在2013年已经达到了9.7%。

(二)特点

河南不仅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而且增速快,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农村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较大,增幅明显提高,但老龄人口比重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9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超过65岁的人口数量达750多万,仅次于四川、江苏、山东三省。根据《2005年河南省l%人口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全国65岁及以上入口比重为7.69%,河南省为8.23%,高于全国0.54个百分点。但截止到2010年,河南省65岁及以上比重与全国平均数相比已经低了0.77个百分点。

2.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全文)》指出,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河南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又由于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而且这种状况会延续一段较长的时间,老年人口多数生活在农村是河南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另外,不同区域内老龄化状况也有所差异。截至2013年底,河南全省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9.1%。例驻马店、漯河、信仰、商丘、许昌都超过了10%,而鹤壁、济源分别为7.1%、7.6%。

3.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河南省统计局的《2013年河南人口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河南人口从2000年开始就进入了老龄化,不但发展迅速,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明显。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人共计169.62万人,较2000年增加了74.74万人。据中国老年学学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河南共有百岁老人4359人,其中男性473人,女性3886人,占常住人口总数比例的4.64%。全国百岁老人增长最快的省份共有3个,分别是河南、安徽、广西。河南已跻身百岁老人增长最快省份。

4.未富先老现象显著。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DP超1万美元的占36%。比如,美国,2013年人均GDP为51248万美元,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进程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例如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其人均GNP已达1万至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1万美元的占36%,3000至10000美元的占28%,而河南省2013年人均GDP仅为5519.91美元,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相比之下,差距不言而喻,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这将对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

(三)河南省老年人口与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

未来10年是老龄化较快发展期,河南省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人口总量缓慢增长并逐年放缓,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人口的结构性问题将突显,老龄化进程加快,动力资源所占比重开始下降;2026~2035年是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2036~2050年老龄化程度放缓直至趋于稳定。2050年,我省老年人口比重将上升至24.89%。老年抚养比将由2012年的10.14%上升到2050年的40%。

二、积极应对河南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一)把老龄社会作为河南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省情认真研究与规划

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到来的,所问题与其他区省份相比更加凸显。因此,加强老年人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至关重要。一是要认真调研、全面摸清全省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状况、精神需求、社会参与与维护权益等等情况,探索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途径和方式。二是要加强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研究。梳理与总结中外老龄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探索老龄事业发展规律,研究老龄事业规划和体制机制创新。三是要重视老龄社会管理问题。认真分析河南老龄人口的思想状况和基层老龄工作状况,研究加强老年群体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

老龄人口养老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与现阶段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是解决老龄化问题产生的最大瓶颈。要规避老龄化社会风险,解决老龄社会的种种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扩大养老储备,缓解社会抚养压力。2003年,河南全省总负担系数为43.80%,与此同时,全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70.01%,正处于养老负担小、劳动力充足的“黄金时期”。预测表明,在2020年以前,全省总抚养系数一直在60%以内(与发达国家1995年的总抚养系数相近),政府负担相对较轻,是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及今后的若干年,既是我省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又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经济,增加物质积累是我们应对2030年老龄化高峰来临的关键措施。

(三)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占全省较大比例的农村老年人口主要是靠家庭抚养,城镇居民大多数也要靠子女养老。但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的养老需求来看,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是难以逆转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不断发展家庭养老的内涵,发展多种形式的居家养老方式,应不断创新养老机构的模式和种类,大力发展公寓化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养老机构,使我省老年人能够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和经济状况进行选择。

(四)稳定当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农村老龄人口的自养能力第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将土地集中起来经营,实现土地的规模效益;调整土地制度,保障土地的增值收益或流转收益能够转入农民手中。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传统养老的主要方式,自己养老更是目前一种重要的农村养老方式。但是,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只能维持极低水平的生活,根本负担不起养老所需要费用。因此,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科技兴农、富农的道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现代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想方设法增增农村集体和个人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使个人和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随之增强。

(五)加强和创新老年人社会管理与服务

加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既是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又是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老年社团组织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为的平台、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晚年生活的自娱自乐乐园,对于老年人丰富晚年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和规范老年社会(群众)组织建设,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各级政府重应视老年社团的建设,应积极将老年社团建设纳入当地老年事业规划予以统筹安排,给予老年社团更多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建立健全老年社团组织管理的机构,落实好老年社团发展的相关政策,要加强主管部门和涉老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老年文体活动有章可循,要更大程度发挥老年社团组织和离退休人员在文化传承、示范教育和智囊库等方面的作用。

(六)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第一,加快制定和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产业,对老龄产业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第二,积极培育老年消费市场。政府要加大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发老年产品,引导企业生产满足老老龄人口需要的、品种多、质量好、价格适中的老年用品。为满足特殊老年人群的需求,特别要加强对康复辅具、电子呼救等老年特需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第三,加强老龄产业市场监督管理,促进老龄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快出台老龄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老龄产业的市场监管有法可依;二是开展老龄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有效提升老龄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不间断地对老龄产品开展抽样检测工作,加大监测力度,准确评价其质量状况,并对抽样检验不合格产品名单进行曝光并有相关部门给予处罚。

作者:张彦华 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