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产业财税政策思索

生态产业财税政策思索

我国现行的发展生态产业的财税政策

发展生态产业的财政支出政策

支出政策通过投资导向、政策倾斜、专项基金和转移支付等手段,使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从过去的粗放型(规模扩张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全面实施调控,以达到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客观上对生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制定了“节能降耗”、有效利用资源的发展策略,并于1994年成立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对节能基础建设进行投资。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又设立了清洁生产专项基金,国家还增加了科技三项费用和技改拨款,建立了行业专项基金,并加快折旧、减免税收,这些政策加快了企业自有资金的积累,支持了企业技术进步。技术选择上,围绕环境保护、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循环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资源能源节约、产业升级、产品换代和结构调整,客观上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

财政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也是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资源开采、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各个环节进行调控引导,以实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的目的。税收政策具体在鼓励清洁方面、废弃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科技进步和设备更新方面都采取了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措施。在资源开采利用方面,我国目前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和盐征收资源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和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作用。2010年5月20日总理宣布中国将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进一步推进了生态产业的市场化和合理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鼓励科技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客观上提供了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持。低碳经济背景下生态产业的发展,要靠法律来保障,靠政府来引导,靠市场来运作。仅仅靠政府的行政指令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低碳经济下生态产业的发展缺乏保障,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硬性约束。没有市场化的运作,没有经济手段的激励作用,企业缺乏研发低碳技术、参与低碳发展、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碳经济难以推进。我们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的低碳财税政策经验,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产业发展财税政策。必须加强低碳经济发展和管理战略研究,构建低碳市场管理体系、低碳社会管理体系和低碳行政管理体系,从而达到降低碳化物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确保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我国生态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

建立和完善生态产业的经济法规法律。2011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环保法》列入2011年度立法计划,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法律保障将不断加强。按照生态产业发展要求修改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专项立法;制定了专门针对具体行业的专项立法,如《建筑材料循环法》、《可循环食品资源循环法》等。

发行生态产业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被称为“第二财政”,是政府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具有强大的集资功能。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生态产业建设,形成融资渠道,强有力地支持生态产业建设,以动员社会资金支持生态产业建设。

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扣除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与环境成本,克服了GDP的固有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下引导经济增长模式由传统经济向生态产业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我国应借鉴国际上有益经验,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为政府加快生态产业发展决策和生态经济考核提供有效的工具。发展生态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初期,政府应当成为生态产业发展的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加强对生态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真正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彭羽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