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识别与内部控制防范

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识别与内部控制防范

摘要: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识别与管理风险以及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树立和不断加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本文借鉴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的经营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内部控制改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

一、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

风险管理自20世纪30年代起,随着管理者防范与处置不断发生的人身、财产、责任等权益的重大损失逐渐发展起来,而现代意义上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则发源和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实际上是一个整体,需要对于企业全部的经营环境、业务活动的风险点逐一进行识别和管理。内部控制有关理论在国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解决企业管理中有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些管理问题如保护包括中小股东在内的股东权益、保障企业资产和资金安全、预防和惩治舞弊活动、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等等。目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并且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理论和实务框架体系,这些理论与应用框架的集大成者是美国的COSO报告。我国财政部也在参照了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管理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体系,即“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本文拟以COSO框架,尤其是风险管理框架,为蓝本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有关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论述。考虑到COSO框架的发展是以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为主要治理对象,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理念过于宏观、体系过于完备、制度过于繁杂,因此本文更多地以COSO框架的核心理念和核心框架为基础进行分析。根据COSO框架,内部控制的核心精神包括强调企业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强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对外报告的合规性以及强调企业控制环境的有效性等。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紧密联系的要素构成。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具体表现为一整套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是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后而形成的严密统一的管理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因其数量众多影响较广之外,也是技术创新和促进就业以及增进全民福利的重要主力。但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面临的竞争环境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充满更大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也相应较大。因此有效的管理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保留中小企业灵活性这一最大的优势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的核心任务。

(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中小股东权益无法得到保护。

股东之间对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充分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于对方权益的尊重是股东结构稳定和企业发展战略能够始终如一执行的关键。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股东之间因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以及具体经营策略的不同而产生分歧,或者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权益缺乏有效的关注和保护从而导致企业最终清算。另外,中小企业因为对管理层缺乏有效地监督,常常发生关键管理人员对于股东权益的不当侵害等内部控制的重要问题。

(2)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主要表现为:关键管理人员往往是家族背景或者是股东派出,缺少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管理经验,不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未接受过系统的规范的管理方式训练和培养,因此对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缺乏认识,对于内部控制对于管理经营风险的有效作用认识不充分。另外,中小企业的员工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专业培训匮乏,往往凭借个人经验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出决策和判断,从而导致违法违纪、员工舞弊、给企业带来经营损失的管理行为时有发生。对于企业外部监督管理角色缺失也是表现之一,缺少来自于股东的有效地监督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能力较弱等等。

(3)激进的财务管理风格和方式导致资金链断裂,经营活动无以为继。

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链的原因的是多方面的,比较常见的原因包括: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由于市场环境变化销售收入下滑无法弥补对应的成本从而导致对于资本金的侵蚀;过度依赖单一大客户,该大客户款项回收逾期以及短期借款筹措渠道较少,导致的营运资金未能有效地进行平衡;经营活动采用的财务杠杆过高,比如资产负债率过高、流动负债占比过高、采用了较为激进的信用期政策或者融资过程中采用了期限过短成本过高的资金等等。

(4)对于企业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的资本支出论证不充分。

中小企业往往在新的生产线、新的产品线和新的服务业务购置和推广前没有进行充分的产品、竞争对手、消费者偏好的市场调研,决策过程过于依赖少数管理者的经验与个人偏好。导致的结果是中小企业整个资产中占比较高的长期资产投入运营后,未能按照原有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入,同时每年需要支付固定的资产维护和使用成本,这样的结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就是灾难性的。

三、对策建议

(1)落实《公司法》或《合伙企业法》有关公司治理的有关精神。除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小股东权利外,可以另行约定定期与小股东沟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会议,以保证小股东对于重大经营活动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2)加强对于委派关键管理人员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定期与股东沟通以及定期的外部审计制度,这些外部审计工作除了常规财务审计工作外,同时要着重对于公司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审计。

(3)在人事选拔中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对于关键管理人员的任免要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和具体经营方针,综合考虑绩效完成情况、性格特征、行业经历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4)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和资金平衡制度,动态评价预算完成情况以及资金平衡状态。对于关键产品和关键客户建立定时跟踪制度,拓展短期融资的渠道以应对融资资金不能按照预定时间表到款等突发状况,为企业经营制定合理的财务杠杆,既要考虑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兼顾财务风险。

(5)建立全国性和地区性的中小企业民间组织,如行业协会等,为改善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国家在股权和债权融资的制度设计中要逐步完善多层次的融资市场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财务风险问题。同时政府要对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设立专项的科研和资产购置的补贴基金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我们在中小企业有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的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与大中型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和股东支持等方面的差异,在制度和流程设计方面要兼顾效果和效率。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反应以及制度建设方面的灵活性是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朱荣恩主编.内部控制案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成中英.中国企业内部管理哲学.学林出版社,2009.

4.曾玲.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会计之友,2009(7).

5.潘国臣等.整合风险管理与会司价值.保险研究,2006(3).

作者:马春燕 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