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问题浅析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问题浅析

摘要: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资源的市场配置必然会造成员工流失现象,员工流失是每个企业最常见的问题,在我国民营企业中,员工流失更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员工流失对公司造成的影响,进而提出减少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对策,提高员工的稳定性,降低员工流失率,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员工流失;民营企业;原因;对策

一、员工流失带来的影响

1.公司经营成本增加。公司员工流失成本相当高,员工离职后,新员工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内部员工填补空缺成本、新员工适应工作岗位期间所付出的成本等等。国外曾有研究表明在人才流失后,重新招聘和培训人员的费用是维持原人才所需薪酬额的2.8倍以上。2.可能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员工流失使民营企业不仅人才缺失,而且涉及商业秘密,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或商业机密的员工离职很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被泄露。3.客户资源流失。优秀的员工跳槽的同时也带走了一大批客户,最重要的是带走了客户的资金和销售渠道。4.破坏企业形象。离开企业的员工,一般都会对企业有些评价,并且大多数是对企业的负面评价。造成企业在职人员或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有些猜忌,这些评价、猜忌和传言会逐渐破坏企业名声。5.员工凝聚力的涣散。频繁的员工流失,使企业缺乏一个稳定的团队群体,企业现有的人才以及新进员工都要不断地去适应企业团队,使企业很难建立特定的企业文化,员工凝聚力涣散。

二、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1.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把人当作一种“工具”,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员工采取统一的、机械的、无差别的态度,对员工的信任度很低,追求成本最小化,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2.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薪酬是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工作的基本动力。公司管理基础较薄弱、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公平有效的人才晋升机制,薪酬分配模式落后,薪酬福利制度不完善,公司员工薪资差异较大,没有做到同工同酬,没有体现多劳多得、能者多得。3.公司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有效的企业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战斗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4.公司缺乏有效的晋升机制,不注重员工的发展。有效的企业晋升机制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的成长机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5.公司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可以给员工提供一个比较愉快、舒心的工作环境,可以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人际关系,发挥人才的作用,留住人才。

三、员工流失的对策

1.公司领导应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公司领导应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倡导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注重自我约束,实现个人承诺,而不是完全靠制度管人。对员工采用积极的、灵活的、个别差异性的态度,提高对员工的信任度。2.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建立对内公平、对外合理的薪酬管理体制,有利于留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合理的薪酬制度主要应该体现出薪酬的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和合法性,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人才长期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及整体战斗力。3.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企业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首先应规范培训流程,从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培训实施、培训效果验证进行规范落实;根据不同岗位与员工的个人发展制定培训制度,使员工在掌握自身岗位工作能力的同时,根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断的通过培训来完善知识体系。4.建立有效的晋升机制。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平公正的内部晋升制度,第一,可以使员工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第二,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和储备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建立公平合理的晋升机制能使员工尤其是有事业心的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最后,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公开竞争上岗。5.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

四、总结

留住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合理控制人才流失,做到尊重人才,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营造其发挥才能的环境,并制定完善的薪酬福利和考核体系,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根本上治理人才流失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陈远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3]赵西萍.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

作者:李春举 单位:重庆航运建设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