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的创新与实践

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的创新与实践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3大功能,将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场所固定于定位站,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可以获得多项收益。(1)资源共享:教学实习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主要是场地和资金,而定位站的建立刚好解决这2大问题。定位站不仅可以为实习提供固定场所,而且其中的气象观测站、地表径流场、通量观测塔等设施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服务,还可以用于实习教学中,充分发挥整个定位站的作用。(2)实习数据积累:由于实习场所的固定,可以逐步积累调查资料,每年实习结束后都可以收集一些数据资料,这对以后的实习和定位站的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避免了之前实习场所不固定,获取数据没有对比性,最终被丢弃的现象。(3)科研熏陶:在新时代下,科研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倡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在定位站这一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场所进行实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甚至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工作中。

编写实习教材,规范实习内容

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不仅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因为基于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该综合实习涉及的课程内容有植物学、动物学、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门课程。如何把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掌握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目前很多综合实习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实际中,课程之间“各自为政”,指导老师“你来我走,相互独立”,综合实习演变成2…d的植物学实习、3…d的动物学实习、4…d的生态学实习这样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串联。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难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科整合植物学科、土壤学科老师,编制适用于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的教材,规范实习内容。该教材包括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介绍、实习时间的总体安排、主要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具体实习内容主要分3部分,分别为:常规性实习、研究性实习和应用型实习。常规性实习主要是把各门课程的实习内容和知识进行有机串联,通过2周的实习,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之后根据学生意愿,进行分组,开展研究型实习或应用型实习。研究型实习是开展例如“酸雨对不同森林群落结构的影响”,“天目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pH值变化研究”等专题性的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应用型实习则让学生运用已学的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生态规划等知识,结合实习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然保护区规划”或“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设计。这2种实习改变了“你教我学”的传统实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前期所学知识,还可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提高实习成效

考核是检验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好的考核制度无法科学反映实习的效果。目前综合实习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由于综合实习一开始就缺乏系统性,最后的考核也是各门课程单独考核,所以,考核只能反映单门课程的成绩,却无法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综合掌握情况。(2)实习是一个较复杂的学习过程,包括动手能力和写作等多方面能力,而目前的考核多以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很多动手方面的能力无法考核,导致考核结果的片面性。针对以上2点,对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的考核制度进行如下改革:(1)平时表现考核: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实习中的具体表现,如工作态度、知识掌握运用能力等进行打分,作为最终考核的一部分。(2)按要求撰写研究论文或完成规划报告:综合实习结束后,开展研究型的学生完成研究论文,开展规划型的学生完成规划设计,这比完成综合实习报告难度更大,但是效果更好。(3)开展经验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成果的汇报与展示,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实习成果进行评比与鉴定。在交流中不仅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也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弥补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后续实习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此外,所有研究论文和规划设计、经验交流记录等材料在每次实习后都应进行汇总,并建立起完备的数据库,对连续、动态的资源予以保存,从而不断促进课程实习的改革与发展。

结语

综合实习的改革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提高而更新,因此,生态学基础综合实习也必须不断采用新思想和新技术,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俞飞温国胜伊力塔刘美华沈卫东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省天目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