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提高社会福利,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科学、文化、技术、卫生需求。由于具有浓厚的社会公益性,所以事业单位人员缺乏成本意识,资金使用率较低,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效能。

一、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现状

(一)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不当

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或者虽有,但却执行不力,无法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如在材料管理中,材料的仓储过程中因保管不严格导致计划外损耗、以及各个成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因未严格按照实施的要求造成的材料浪费。忽略各个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策划阶段,竣工之后保修期阶段的成本发生。成本管理只有事后的成本核算和简单的成本分析,没有科学的成本预测、决策和考核。

(二)成本制度流于形式

成本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对于具体的责权利以及成本控制相关制度的规定却相对模糊,并没有制定一套具体的衡量尺度和执行手段,导致即使有的相关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成本控制原则的缺失

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工期较短、任务急,单位往往注重进度,忽视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更无法提及成本控制原则的制定。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成本控制制度,但成本控制在实施与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原则性指导。成本控制原则的缺失造成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范,阻碍成本控制的顺利开展。

(四)项目成本的归类不够明晰

事业单位各个施工项目数量较多,机械设备、人员在各个单位间流动较大,其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不容易在各单位部门之间进行仔细的划分,或者有一定的成本分类标准执行不严格。

二、事业单位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成本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大部分的事务活动都由政府实施,因此财政上也由政府支持,事业单位本质上成了政府的附属,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忽略成本和效益的状态,久而久之,事业单位的员工自然也失去了成本控制意识。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眼中,事业单位有政府作为后盾,不需要参与任何市场竞争,更无需进行成本核算,即使效益不行也事不关己,这种没有成本控制意识的状态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成本浪费极其严重的现象。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来说,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都不够严格,尤其在财务上的成本管理上,为了完成某想项任务,只是单纯的从国家财务部申请资金,但是自己单位却没有成本控制的意识,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即使有些事业单位制定了一定的成本管理制度,但是不够完善,单位员工并不按照相关制度办事,也使得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相对薄弱,对资金缺乏有效控制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在资金的使用上相对随意,因此,事业单位资金不论是哪方面的支出也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更缺乏专项资金的专门管理,因为在事业单位部门人员认为,只要是他们的资金,可以随意使用,甚至挪用,结果导致了很多经费的支出没有详细的数据,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支出过大则增加下一次预算收入来填补,却没有从节省开支,控制成本上执行。很多事业单位即使有资金的管理制度,也仅仅是一种摆设,无法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招待费等没有严格的标准,经费超之德现象在事业单位相当普遍。

三、做好事业单位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应该加强各种教育和宣传,是成本理念深入全体员工的意识当中,让所有员工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员工之间的竞争,可以制定绩效考核,将平时参与到公司成本管理工作纳入考核当中,久而久之,就会让员工自觉、主动参与到成本管理当中。

(二)建立健全内部成本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制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金钱的收支,它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个符合自身的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例如可以将具体的核算方法和单位实际状况相结合,加强统一管理。当然,也要加强成本管理制度对单位实际实践中的制约,控制好各种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公费管理工作

所谓公费就是指事业单位人员由于正常工作需要的开支经费,但是目前有很多工作人员以公务为由谋取个人利益,直接造成了事业单位的成本上升,因此,这种公费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强,可以通过加强群众的监督,或者完善相关法律的监督机制,将事业单位人员开支公开才能更好的加强公费管理。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逐渐向企业型事业单位过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成本控制上逐渐加大力度,步入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也是势在必行的。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作为其会计体系的一方面,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整个运作,因此,要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运作水平和效益状况,就必须不断完善其成本控制水平,才能更好的为事业单位做好公共服务、降低公共资源的耗费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潘敏华 单位:浙江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