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基于风暴建立的评估模型

基于风暴建立的评估模型

1评估模型的建立

地形因子分析发现,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如河谷、峡谷、喇叭口、山地槽线、坡度、坡向、坡位等,由于地形地势对风力的再分配作用,使得橡胶风害的差异非常明显。因此对橡胶风害进行评估,必须充分考虑下垫面(即地形地貌)的作用。本项目通过分析大量的调查数据,初步掌握了地形因子对风害形成的影响,并选取了坡面、坡位、坡度、特殊地形等4个主要因子进行分析,构建模型得到了橡胶的地形综合指数。橡胶因子橡胶因子是与橡胶生理、生态特性相关联的一系列指标的组合,其客观表现形式即为橡胶综合指数。指数越高,脆弱性越高,受风害影响越严重。根据对0518号“达维”台风橡胶灾情的调查与研究结果,选取了几个与橡胶抗风性有关的指标,如品种、种植形式和种植密度、整形修枝。由于不同种植材料的风害差异不大,因此没有考虑。防护林的完整程度对降低橡胶风害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也列入橡胶因子之中。气象因子橡胶林风害主要是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和暴雨造成的。通过对收集整理的海南橡胶灾情资料所做的大量统计分析,同时考虑了降水的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气象综合指数。气象综合指数=Wmαa×Waβ×TRγ(1)其中,Wm是最大风速,Wa是平均风速,TR是总雨量,α,β,γ分别为3个因子的乘方数。由于降水、风数据一般都来自于离散的地面气象观测站,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地形因素的影响,气象观测站的位置分布及其密度也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因此必须进行插值生成连续分布的空间信息。

2评估模型的建立

通过计算关联度,确定其等级归属,最后利用技术可视化表达橡胶园风害评估结果,制作灾害评估专题图。评估业务系统的开发基于GIS技术设计开发了海南橡胶风害实时评估业务系统,该系统在2011年汛期安装在海南橡胶气象台投入业务试运行。评估系统以基础数据库为支撑,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自动站的降水和风产品为动态数据获取方式,通过研究建立的橡胶风害评估模型,计算评估等级,开展橡胶风害的灾前、灾后评估。灾前预评估:是在风害发生前,通过数据接口格式转换,读取预报降水和风数据,对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预测性评估;灾后评估:是指灾害发生后,通过数据接口格式转换,读取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的降水和风数据,对其造成的实际损害后果进行估计算。评估系统读取数据、模型运算、结果输出等都是全自动运行。汛期通过该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橡胶风害过程中的灾害发生之前的预评估、灾害发生之后的灾情评估的相关服务,并制作相关业务产品。风雨概况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具有强度强、移速快、影响大等特点,是继0518号“达维”之后,近6a来登陆海南最强的台风。受其影响,海南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和大风过程。在9月28日20时至30日20时的整个影响期间,海南岛普降暴雨,共有92个地面气象自动站累计雨量超过250mm,3个地面气象自动站累计雨量超过500mm,过程最大雨量出现在昌江王下乡政府气象自动站,雨量904.6mm(图2)。海南岛所有市县共284个乡镇自动站出现8级以上的极大风,142个乡镇自动站出现10级以上的极大风,极大风极值46.8m/s,出现在文昌七星列岛自动站,其次为39.6m/s,出现在文昌铜鼓岭观通站;36个乡镇自动站出现了8级以上最大风,分布在万宁、琼海到东方一带沿海地区。9个地面气象自动站出现了10级以上最大风,分布在三亚、万宁、文昌、海口和儋州沿海地区。最大风极值达到40.2m/s,出现在文昌七星列岛自动站,其次为35.1m/s,出现在万宁市白鞍岛自动站。

作者:张京红刘少军单位:海南省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