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范围普及和实施,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阶段的政治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精神意识进行引导,通过科学思想观念的灌输来对学生的言行起到规范作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于它的具体培养对策需要教学管理者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学的核心素养简述

在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谓的思想政治素养指的是学生可以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从中得到相关的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中也包含有情感、观念以及品质等等的素养。基于此,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就要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所讲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对社会和人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形成具有当代青少年的责任品质。

二、高中政治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课程是德育教育和教学发展的一个典范,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有效途径。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并且也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多种客观性原因的限制,使得在现实实际中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以学生的升学为中心的压力还很大,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过于看重知识点的讲解,通过大量的练习或讲解等形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在掌握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在具体的题型解答中,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其实质上并不具有长远性,缺少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一种长远规划和思考,看重的只是学生的眼前利益,这样就与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在相违背,失去了其应有的存在价值。从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来看,它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技能掌握,这样所培养出的人才就会不同程度的对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就可以说,培养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就非常重要。

三、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方法和指导,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以为己所用的知识财富。从教师的这一职能来看,教师并不能直接的创造出物质财富,但是,它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可以创造物质财富的人。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中,需要尽可能的确保每一节课可以至少有一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1.注重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提高

根据多元智能观点,人的智能并不是单一的,它包含有多方面,例如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以及运动智能等等,这几个方面的智能彼此之间的重要性是相同的,没有明显的差异和独立性,那么按照这一理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情感、心理、责任、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培养,提升学生这些方面的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那么要在课堂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思维案例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参与到其中,从案例的分析中来感悟人生道理。例如:在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哲理知识进行讲解前,教师就可以通过智力回答题来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一个著名的博物馆日常管理中,一旦发生了火灾事故,而且抢救的时间非常有限,假设只允许抢救一件物品,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物品来抢救?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的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抢救最昂贵的、抢救最有价值的、抢救最易抢救的等等,教师在学生的回答结束之后,给出最满意的答案,就是抢救离窗口距离最近的物品,并将选择的理由向学生讲解,也就是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这样学生就会在彼此思维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充满兴趣,进而逐渐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会对人生和社会有更多的思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题的时候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相贴近,尽可能的从生活中取材。

2.在问题对话的带入下添加情感素材

在高中政治教学汇总,要保持整个课堂有一定的深度和温度。所谓的深度就是从知识角度来讲,教师要遵循由浅到深原则,对知识进行逐层深化,从而提高知识的挑战性,这会对学生的思维思考提出更高要求;而所谓的有温度就是从情感方面来讲的,教师要通过情境来带入情感,保证所提问的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引发学生心灵触动。那么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问题的对话或情感素材进行分析,通过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悟,最终实现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为人处事,在情感体验中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提高核心素养。

问题对话带入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行开放式、发展型的讨论,学生在相互之间的课堂交流和讨论中能够对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解答,从而确定正确解决方法。例如在对“量变和质变”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生活入手来列举实例,学生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出包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乘车不排队以及说脏话等等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学生身边十分常见的,学生很容易联想得到,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在更深一步的提问,对于这些不好的习惯我们该怎么解决呢?有的学生会回答运用制度强制性管理,有的学生会回答只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就可以了,教师在汇聚学生意见之后再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这些习惯是不好的,可是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屡见不鲜呢?学生可能会回答说因为这是小事情,不需要过多在意,这时候教师在列举一些著名景点的不文明行为,讲述其中的意义,这些事情虽然看似很小,但是,如果不及时改变的话就会形成习惯,会将其看作是理所当然,这不仅会影响到个人形象,严重的话还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形象,这就成为了大事情了。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量变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机会引起质变。

从上述就可以看出,情感素材的带入是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感变化,有针对性的选择情感素材,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入手对这些素材进行多个角度的解读,并且在解读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吧理解和体验外在化,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真实感受,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3.通过实践练习来引领思想政治教育

从练习的作用来看,它属于是教材知识的一种课外补充和延伸,而本文所讲的练习主要指的是具有一般练习题巩固知识、检查教学效果以及巩固和深化教学观点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具有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道德认识和觉悟的训练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学生的真实状况,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对每一堂课的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将思想道德素养合理融入到学生所感兴趣的信息和生活领域中,这样就可以起到多种不同效果,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健全人格。

对于课堂引领内容的设置,通常情况下,它是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将部分政治核心素养内容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可以在对问题的解读中或者是教师的讲解中领悟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例如在对《经济生活》的学习中,教师在将正确的消费观讲解传达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来安排相应的家庭理财任务,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到家庭理财中,每个月末进行结算一次,同时还要对家庭消费的具体项目进行分析,进而逐渐形成正确理财意识。那么在这种练习模式下,学生就会从中了解到生活的不易,会养成节约意识,珍惜劳动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逐渐养成拼搏奋斗,不怕困难的品质,对父母的给予形成感恩意识,会理解和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之处。

在当前素质教育广泛普及下,高中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重点,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在具体的教学对策上,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在把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5):85-87

[2] 王哲. 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0):26-26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2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核心素养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历史课程。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让人们能够由浅及深地通过历史史料看到历史的本质内涵,让人们对历史的进行科学的认知。历史的时空观念的二维性。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对其有客观、全面的理解。由于历史的不可逆性,只有通过对史料进行科学地搜集、整理和解读,才能对历史进行理性和客观分析,揭示其本质,并得到正确的历史解释。与此同时,在学习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应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历史服务于时展和国家建设。由于历史核心素养包含了以上丰富和重要的内容,因此,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也就具有了十分深刻和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立足于实际,结合历史学科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方式,进行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

二、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方法和策略

1.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历史内容产生了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质量。兴趣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其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而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对相关的历史内容以图片、影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直观印象,通过感观刺激,来激发其兴趣。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明清文化”这一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放映电影《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或者《西游记》的电影精彩片段,因此作为导入,引入正文教学,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整理中国四大名著的故事梗概,并开展讨论与交流,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由历史典故形成的成语,如“鸡鸣狗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经过,以此总结归纳出知识点。

2.合理构建知识结构。在教师进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实际中,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以时间为主线,以历史事件为断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此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使得学生对于历史脉络更加清晰明确,加深其学习印象。在次基础之上,教师再系统地讲解每一节课的知识细节,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取相关信息、对历史进行归纳概括,最终学习和了解历史的本质。在次过程中,教师要?r空通过让学生在对史料收集、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历史与社会进程进行讲解,将历史与经济、政治、文化进行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还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教学,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传授和教导学生合理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导学生学习和认知历史规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递进式地学习运用历史研究方法,使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而言之,教师在基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独立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校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讨论与交流,最后解决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掌握以符号表征的运算法则。虽然,学生的思维在从形象逐渐转变为抽象,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基本口算不熟练,概念不清晰,运算法则记忆不清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突破这些困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技巧和步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1]

一、激发运算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并且,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运算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丰富运算训练的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深层次地构建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构建生活化的情境,提出生活化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

比如: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笔者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学生创建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红要去买练习本和圆珠笔,一个练习本和一个圆珠笔一共需要3.2 元,其中练习本需要1.5 元,那么,请问圆珠笔比练习本贵吗?如果是,贵多少元?这样生活化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学生能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解答。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技巧。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要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解题训练中来。[3]

二、培养计算习惯

学生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还不具有严谨的思维,这就导致他们在数学计算中,常常会出现步骤混乱、马虎出错等情况。因此,教师就要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让学生养成自主检查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掌握计算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首先,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需要列竖式计算的题目:6.52 ×27 。并且,笔者严格要求学生要谨记:末位对齐,小数点不占数位等法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掌握正确的运算步骤。同时,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一道应用题:蒙古牛一般体重是0.326 吨,身高是1.12 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的1.3 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1.1 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在解答这个题目的过程中,首先,笔者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了文字内容,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列出了算式。最后,筆者要求验算了计算结果。学生在这样的环节中就能够明确应用题计算的步骤。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学生因为审题不清、计算不细致等情况出现错误。

三、指导计算技巧

在很多数学问题中,都存在着多种解答方法。因此,如何寻求最优的解题策略就成为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这时,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比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红从家到学校有2 千米的距离,她如果跑步的速度是每分钟108 米,她能够在21 分钟里,从家跑到学校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要求学生要算出具体的时间,有的学生就采取了估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108 ×21 ≈100 ×21>2 千米。还有学生列出了具体的算式:108 ×21=2268 。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就提到了:有些开放性的问题,是可以估算的。但是如果是具体的问题,就必须要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就能够掌握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要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状况出发,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运算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和计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完成高效课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马增福.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中“核心素养”解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 (10 ):4-18.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W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一、通过听和看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听是说的基础

听是说的基础,也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在聆听教师的授课或家长的说话中进行的。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很多是在聆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能学到的。因此,可以把“听”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与说联系起来,采用核心素养中实践教学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会让家长在家中给学生讲故事和优秀的国内外名著,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会给学生讲大量的故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词语储备,另一方面故事中生动的词语和情节能够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积极地和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观察中丰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人文积淀等要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看报纸、看图片,观察社会现象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等来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时教师通常会采用看图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有次序地看图片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结组训练共同提升

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学生的从众心理比较强,学生往往会喜欢成群结队地一起做游戏、一起上学回家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巧妙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进行分组训练,将学生按照兴趣特点和学习情况合理进行分组,通过学生间的互相督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将学生两两分组,给学生安排对话的内容。对话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分组训练中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大树,另一个扮演啄木鸟,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充分融入教学中去。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上,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了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充足的社会实践经验,学生的生活轨迹往往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只能在课堂和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极大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在与人交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学生的文化底蕴往往都很丰富,能够支持学生和别人进行交流,但是学生性格上的差异导致学生畏惧和别人说话。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敢于说出来,在课堂上多开展讨论课,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学进来,讲出去”,逐步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建立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采取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信心,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努力所得到肯定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因胆怯心理而不能够主动大胆进行交际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使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天地,大胆进行口语交际。

总之,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响应核心素养的号召,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让学生“学进来,讲出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 娟. “口语交际能力”――儿童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J].时代教育,2013(8).

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转型;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4-0051-02

在思政课程改革、教学样态转型备受呼吁的今天,“核心素养”是开启“教”与“学”和谐高效的一把“金钥匙”。要想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有兴趣、高效率,教学就必须要摒弃表层化、炒冷饭的现象,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方法和技巧。思政课教学如何才能切实根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促成课堂教学样态的转型,是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

一、缘起――思政课教学样态需要转型

1. 顺应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课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学习,学生学习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背诵记忆。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应试成绩有直接的作用,但却忽略了思政课教学更为重要的目标,即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能力以及价值观念。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了学而学、教师为了教去教、家长只求分数高的现象比比皆是,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缺乏实效性。当结果重于过程、当获得分数重于汲取知识,思政课的教学就严重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基础教育最关键的功能是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而不是选拔精英。教学本应遵循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而不是不加区别地一味灌输。

2. 化解教学矛盾的必要条件

围着老师转、围着知识转、围着作业转是传统思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常态,这与核心素养背景下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相背离。当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教”与“学”的矛盾:师生沟通缺乏,教学热情低下;师生冲突不断,教学关系对立;师生能力缺失,教学目标单一,这些矛盾都说明了思政课教学样态亟待转型。

坚持新课程改革多年,积极研究的教师很多,为什么思政课堂的基本形态依然是讲授与训练?为什么思政课堂的基本状况依旧是学生苦、老师累?教学改革和课堂转型的核心是“人”,学生能理解学习内容、能建构知识体系、能培养学习能力、能形成学习思维才是课改的关键所在。课改仅靠简单的转变形式、一味地刷新术语是无法取得实效的。因此,真正认清与理解思政课堂转型的迫切性,做到“换汤也换药”,才是根治沉疴的良策。

3. 策应时代变革的必需选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变化。我们的信息、思想、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颠覆,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在唯变不变的时代,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素质培养”为导向、“全面发展”为宗旨进行转变,才能培育符合时展需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而,改变现状最好的方法就是打破,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打破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于思政课的陈旧认识,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破中求新。

二、探究――思政课教学样态可以转型

1. 促成教学样态转型的基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8次,国家始终坚持课程改革的原因在于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的要求。这项系统工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旨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2014年3月“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希望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为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具体化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其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

思政课的教学样态转型实则是转变思政课堂的教学方式,其本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核心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推开思维世界的大门,将知识上升为智慧,教学才能在学生的人生中留下痕迹。思政课教学因其教学内容的政治性、特殊性更应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紧抓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有“核心素养”指导引领,思政课的教学样态转型才会有它的现实可能性。

2. 促成教学样态转型的关键

在身体发育、心理成熟的人生阶段,高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显著提高、学习思考的方式会更加主动、对教学知识的选择亦会更加直接。学生的价值观念走向理智和成熟,自我意识走向明确和清晰,思政课堂教学理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当学生的各方面水平都发展至一定程度,思政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才具备充足的条件,只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学科教学的育人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3. 促成教学样态转型的保障

教育的过程是塑造人的过程,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离不开有优良职业风范的教师,构建和谐高效的思政课堂更离不开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高中思政课程教材内容丰富、抽象、难理解,教学目标细化、分层、难完成,教师如果想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体系,实时把控课堂的节奏、生动的教学知识,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良好的表达以及基本的研究水平。这样的教师才能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新的时期,为了保障思政教育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各高校大量开设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甚至有的师范学院专注于培育思政课程的教师,为中学培养了大批有丰富理论知识的青年教师。新的群体有梦想、有抱负、有激情、有能力,当他们加入思政课堂样态转型研究与实践的大军之中,转型必将翻开新的篇章。

三、寻路――思政课教学样态怎么转型

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思政课程教学新样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知识之后拥有分析、解决知识的能力,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让学生的思政课学习不再是拼体力、拼时间、拼题量,而是拼素质、拼能力、拼智慧。教学内容能被学生深入理解、学习之后能有所反思感悟、知识体系能够完整构建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新样态。

1. 转为深入理解型课堂

“深入理解”对于教师和学生皆有较高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思政教材内容,讲授前要梳理其中所蕴涵的多重内涵、完整意义和丰富价值,以直接、简洁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要主动思考、理解教材内容所蕴涵的价值和内涵,达到深度学习学科知识的效果。

如在《经济生活》中,教师在讲授“替代(互补)商品”时,必然会涉及绘制替代(互补)商品的价格与需求变化坐标图型。知识点的逻辑很清晰,即:供求影响价格,若A与B为替代商品,A商品的价格上涨,A的需求下降,B商品的需求上涨;若A与B是互补商品,A商品的价格上涨,A的需求下降,B商品需求也会下降,但通过习题检测往往发现学生错误率很高。

绘图的过程即思维转化的过程,学生注重背诵描述性内容,没有深层思考和探索,自然会频频出错。因此,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远比死记硬背有意义,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让学生取得分数上的增值,更重要的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 转为反思感悟型课堂

在讲授“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时,“木桶原理”被当做经典例证。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最长的板块而是最短的板块,以此来解释整体的性能状况会受部分的影响,关键部分的性能可能会对整体的状态起决定作用。

学生了解原理后,教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有同学直接回答,自己和班级就对应了部分和整体。教学不应在此刻中断,教师应该继续追问,班级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过程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这样既使学生目标明确地进入学习状态,又有利于联结知识和实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3. 转为知识建构型课堂

能力生成离不开知识的结构化,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概括化和结构化的水平,其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才有可能有效地发展。转变教学样态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要高度概括知识结构框架。

如在教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时,教师让学生先阅读书本相关知识,概括出量变和质变的区别并举例,以下为一名学生的内容整理:

以这样的方式将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学生可以直观地体会两者的差异,自己举例有助于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这样的建构式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掌握上有提升,在逻辑思维上有加强,促进学生思维架构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不能止于知识,而要进入思维,学习不能止于接受,而要学会反思,知识不能止于拼凑,而要加以建构。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政课教学转型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实现思政课教学“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培育素养”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 贡和法.建构知识 提升能力 启迪智慧[J].新课程研究,2015(5).

[2] 贡和法.教学转型,应基于核心素养[J].新课程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