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明多样性管理

文明多样性管理

摘要: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建立和谐世界的前提和基石,和谐世界也内在蕴涵着多样性包容性文明的共存。应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原则,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协力构建多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关键词:和谐世界;人类文明;多样性;包容性

1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类型文明所构成的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在创造着自己的文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全球化时代,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里,文明作为一个与野蛮、愚昧和无知相对应的概念,作为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发的状态,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理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文明产生以后又推动着社会经济形态的进步。文明的多样性是指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所达到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各国社会进步的特点和方式,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哲学上分析,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人类世界也必然是多样性文明的统一的世界;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整个世界是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的;从政治学角度分析,民族、国家也是多样性的存在。总之,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是多样性文明的共存。人类文明多样性的思想,是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熠熠生辉的瑰宝。

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事物发展状态既有多样性、差异性的一面,又有普遍性、同一性的一面,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事物发展过程既有对立斗争的一面,又有共存互补兼容的一面,正是通过事物内部各方面以及不同事物之间既对立斗争又共存互补兼容,才构成事物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差异性和包含其中的普遍性与同一性,并推动事物不断地在多样性、差异性同普遍性、同一性两者之间矛盾运动,向前发展。所谓文明的包容性,正是指不同文明处在同一开发体系中双向互动、相互贯通、吸收和借鉴、由此及彼、逐步扬弃转发的过程,呈现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状态。

马克思晚年极其重视对东方社会的文明历史以及未来发展道路的研究。通过对东方社会文明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的研究,阐明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揭示出民族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人类发展最一般规律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人类文明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看,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构建的功能,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并行不悖的。多样文明之间的交融和震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党提出世界各种文明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互补共融、和而不同,共同发展,这正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品质特征的一种基本描述。

2多样化文明与和谐世界的关系

2.1多样性文明相互交融、和谐共存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和谐意味着多样性,单一性无所谓和谐。多种要素、成份以及部分的协调相处、和睦共存,才能构成作为整体性存在着的事物的和谐。人类文明的包容性更促进了这种和谐的实现。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是多样性文明的共存。建设和谐世界的命题蕴涵着一个意境深远的哲理,即多样性文明共存的命题。没有各国多样性文明的共存、多样性文明的特色性、差异性和矛盾性及其相互交融和包容,也就谈不上世界的和谐性。和谐世界的理念内在要求尊崇多样性的文明,这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石。对各国文明的多样性、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尊重,才能保证世界各国和谐共存。因此,建设和谐世界的内在前提条件就是承认和尊重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以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2.2和谐世界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充分肯定和内在诉求

“和谐世界”内在隐含着我们的世界是多种文明共存的意蕴。曾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家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一个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不是和谐世界的要旨,它应该是各国差异的缩小和不同文明的共同进步。这也是我们保障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谐世界是普遍、协调、均衡发展的世界,是人人都能享受发展成果的世界,是多样性人类文明存在和共同发展的世界。只有在一个和谐的世界中,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实现良性运动和协调发展,人类的多样性文明才能合作、共赢,互相包容。和谐世界内在蕴涵着多样性文明的共存,它既是对多样性文明的充分肯定,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应然结果。

3和而不同、兼容并蓄,促进多样性文明发展,共建和谐世界

3.1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原则,推动各国文明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002年10月24日同志在美国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事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谓“和而不同”,即首先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和谐、和合),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地追求“同”,忽视或不尊重“不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导致事物衰败。也就是说,“和”(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是目的,但“和”的前提是“不同”,是多样性的存在;没有“不同”,没有多样性,就无所谓“和”。它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兼容并蓄”,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彼此尊重、保持特色、共同进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推动各国文明之间的共存与兼容,有两大前提:一是求同,即寻求和发展共同利益、共同语言;二是存异,即尊重世界多样性、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原则,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使不同的文明相互包容借鉴合作、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促进世界多样性,实现人类文明的百花齐放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

3.2加强多样性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在相互吸纳中共建人类文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呈现日益变小的趋势,不同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来得更加彰显和激烈,这就是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的原因所在。然而,解决文明冲突的途径并不是以暂时处于优势的某种文明去同化或消灭其他文明;相反,文明冲突的消解只有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多样性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保证不同文明的协同发展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

多样性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积极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实际行动,是处理和解决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矛盾的正确途径。它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在此基础上的相互尊重以及和睦相处;有助于整合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弘扬人类的文明精华,推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有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丰富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我们对待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各种文明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在相互吸纳中共建人类文明,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3构建国际文明新秩序,共建和谐世界

要构建和谐世界,就必须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以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尊重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世界上不同文明模式,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冷战格局已经崩溃、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速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出发,正确处理各国文明的相互关系,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

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需要,也是正确处理所谓“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关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长期以来,建立在单一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上的国际旧秩序缺乏包容性、拒斥多样性。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持有一种片面和盲目的“西方文化优越论”,并常常以此作为借口贬低、干涉、压制甚至侵略其他国家。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实际上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当前,国际局势发生着深刻变化。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局部战争和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问题突出。这些消极现象的存在,既与西方某些国家以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文化外交理念有关,也于不同文明间未能真正形成平等、合作、互补、兼容的共识有很大关系。

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世界也需要走向更高程度的文明。所以,我们在努力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及时、响亮地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坚持和维护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特色和风俗文化,促进各种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和政治互信,建立民主、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文明新秩序,共建和谐世界。

总之,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建立和谐世界的前提和基石,和谐世界也内在蕴涵着多样性包容性文明的共存。我们应该坚持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原则,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及文明的包容性,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方世南.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多样性思想初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4).

[2]胡建.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立场解读[J].探索,2006,(6).

[3]曹文宏.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J].理论学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