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求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稳定

探求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社会稳定

一、企业履行对员工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一)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实现社会关系和谐的手段

人类社会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和谐稳定的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企业如果恶意拖欠员工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负荷等,劳动关系内部的双方将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当影响到员工的温饱问题甚至是生存的时候,员工可能会通过停工、集体上访甚至抢劫、偷盗等方法寻求生存,从而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企业经营失败后,有的企业主携款潜逃,以求自保。企业这种逃避刑事责任、躲避债务等的行为,给欠薪逃逸事件增添了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些逃之夭夭的企业主,把矛盾和责任推向政府和社会。而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有时不得不为企业的不法行为买单,这对社会的稳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报道,义乌市某集团老板携款潜逃,其所在地镇政府出资420万元遣散员工,此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企业不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而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减少劳动力流动的基础保障

劳动者是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本,具有专有性。这种专有性将劳动者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企业通过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获取其劳动实现的价值。因此,企业要想保持发展的活力,就要通过采用按时支付劳动报酬、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等措施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如果企业不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不及时为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员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维护,员工就不愿付出劳动来帮助企业创造最大利润,便会通过跳槽等多种形式流失。员工的流失有时候会伴随着商业机密的泄露,导致社会人员诚实守信程度的下降。并且,有些退休后没有养老金和其他生活来源的老人会选择流浪,随着流浪者的数量的增加,社会的福利水平也会有所下降。可见,企业员工的大量流失,不但会使企业的发展失去活力,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三)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对人权的维护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就希望尽量付出最小的成本。因此,有些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本,不惜雇佣智障者、童工,克扣和虐待他们。有些企业则是通过虐待其员工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势必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员工甚至会由于受到虐待而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以及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更有甚者走向犯罪的深渊。其结果是员工到公共场所滋生是非,这样就引起许多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而企业不尊重人权的表现,也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谴责,随着对企业的信任度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降低,人们怨声载道,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是对人们生命的保障

企业在获取员工劳动的同时,还需要对员工负责,即提供一个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缺少技术优势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把忽视劳动条件作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获取企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手段。这些企业不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相当简陋,安全没有保障,疲劳操作司空见惯。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员工的身心健康。据统计,2012年全国发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达71983人。平均每天大约发生各类事故950起,大约200人在事故中丧生。被认定为工伤的多达117.4万人。员工在工作中受伤或死亡,使员工家庭失去经济支柱,生活受到影响,社会的福利保障支出增大,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五)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有利于社会素质的提高

员工在企业中实现生存与发展,企业则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充足的教育与培训,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员工自身的发展。员工作为企业中的一员,受到企业文化的滋养,从而逐渐在内心形成企业的文化理念。因此,企业的文化将会对员工在工作中,甚至是生活中为人处世的理念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将“我的工作方便了别人,实现了我的价值”的理念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去,员工在工作中就会发自内心地为顾客着想。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将员工塑造成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人,在社会中该员工的素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该员工在社会中与其他人的关系也能趋于和谐,这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员工权益保护是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推动力量

企业和劳动者通过建立劳动关系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不仅仅是企业运行的力量,更是企业获取利益的根本动力。因此,员工在促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员工的权益只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他们才能全力以赴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员工权益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休戚与共。企业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使员工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就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企业伦理和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绩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社会声誉、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员工权益的保障和实现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和谐劳动关系对于促使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基础,其良好的发展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在提高社会和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为社会中的众多家庭提供了收入的来源和生活的保障,进而维护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企业和员工之间维持和谐关系,不仅能够促使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也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远动力。虽然有人认为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阻碍企业获取经济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但从长远来看,企业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能成为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源泉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从而带动企业的自身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企业积极承担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能够带动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对社会稳定的维护。

三、积极促进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

企业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整个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企业需要做到尊重员工,保证其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治、残有所助。这不仅能帮助员工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适度降低社会的贫富差距。毋庸讳言,我国现阶段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因此,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促使企业积极承担起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建议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完善相关法规,强化政府对法规的实施与监督

劳动关系双方的社会性显示出,企业属于强势群体,劳动者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有时不得不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来维持。企业不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正是在于员工与企业属于雇佣关系,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主动权,员工为了生存有时只能选择接受企业的不平等约束。因此,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政府作用非常必要。政府作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导部门,应该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主要作用。首先,要建立覆盖城乡所有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落实企业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和作用,体现国家、企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从根本上维护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使劳动者无论是在在职期间还在遭遇各种社会风险时都能获得合理的社会帮助,确保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能够得以实现和维护。其次,要在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强化立法规范和硬性约束,加强对企业劳动保障制度、工薪保障机制、劳务派遣制度、劳动合同机制、社会保险征缴管理制度的建设,及企业转、改制中安全生产综合执法体制,职业病防治体系等的建设。及时制定、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要从严格签订劳动合同入手,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对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监察力度。对那些侵害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的行为进行有效和及时的制止,对那些拒不向员工提供社会保险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以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完善司法救济程序,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使劳动者在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寻求司法保护,得到应有的法律帮助。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参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员工的民主观念不断提高,企业只有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与员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企业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因为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尊心,需要得到企业的尊重与赏识。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做到尊重员工,即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体现机会均等,以员工的发展为核心,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切实保障员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利益,使企业的成果惠及员工的个人利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进步,而不是将员工当做完成任务的机器。同时,要赋予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的目标与使命,在心理上对企业实现自觉认同以实现目标的一体化。这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感。员工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就能与企业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用自己智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并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完善工会力量

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存在着工会错位的现象,工会组织并没有充分发挥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作用。企业工会作用的弱化,使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加突显。因此,要想实现工会为劳动者服务,首先,就要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工会成员的任免由员工决定,其工资收入不应由企业下拨,而应通过由劳动者缴纳会费来解决的办法,实现工会在企业内部的相对独立。其次,针对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已属民营企业,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应该赋予员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度罢工的权利。最后,工会干部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中要做到敢于讲话、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在用人单位签订和解除劳动合同时,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在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法时,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者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应加强行业工会的力量,强调行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利益上的地位,通过工会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的办法,来应对企业借助格式化条款以滥用权力的行为。

(四)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增强其维权意识

。中国教育的覆盖面不全,导致部分劳动者法制观念薄弱和缺少维权意识,再加上劳动力过剩形势对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一方面,员工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自动放弃权利的维护,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劳动争议,员工往往缺乏证据,导致很多仲裁案件败诉。因此,国家和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文化教育,改善员工的知识结构,强化员工的技能培训,使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与社会劳动力需求达到均衡。同时,加强政府、企业层面的人力资本投资,在员工入职前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维权意识,进而促使企业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自觉地维护员工权利。员工在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也能通过合法渠道确保自己权益不受侵害。企业与员工之间实现相对平等,社会也能维持相应的稳定。

(五)提高企业伦理与文化的建设

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员,不断受到企业伦理与文化的熏陶。加强企业道德与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具有崇高的道德与文化观念的员工。这样既能够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也能够促进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社会中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勤俭理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员增多,社会也会更加稳定。因此,企业应当首先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把良好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日常经营的准则,通过企业内部的渠道进行宣传,由高层管理者做模范,对优秀的员工进行鼓励,加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对企业一般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也能实现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社会也因之而稳定。

(六)加大社会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

企业立足于社会,必然会受到社会媒体的不断关注。要实现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社会大环境就应该体现其重要的价值,通过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企业认识到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并主动追求。可见,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也有相应的引导作用。因此,为了努力使这种效应最大化,媒体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通过表彰正面典型、先进企业等方式,教育企业树立依法诚信经营、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感,让企业认识到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积极承担起对员工和对社会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者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探索各种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和引导其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可见,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盈利水平决定了其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文化氛围决定了其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精神面貌。所以,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企业只有积极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实现员工自身和家庭的稳定发展,才能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布林单位:湖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