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保障对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社会保障对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以保障社会生产力的稳定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导致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具有复合功能的社会稳定系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制度来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为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具体探讨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保障制度与我国社会和谐有机统一。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复苏。在此背景下,呈现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一些地区公平与效率发展失衡的情况,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这些情况的存在,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残缺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自身的立法工作。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必须改变原先传统法律制度的滞后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效率至上的原则。同时,也要防止过分追求效率。当前,我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还是要注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漏洞。例如,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比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防止社会制度不公平、不健全、不完备等情况的存在,及时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公平,只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公平公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所谓横向公平,就是对同等经济地位的人进行同等的公平待遇;纵向公平,就是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差别的待遇[1]。虽然这种方法容易理解,但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却很难做到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统一发展。只有做到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相统一,才能真正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才可以真正防止出现经济差距过大的情况。建立社会主义保障制度,必须体现出它的公平性。在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性原则,以满足任何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为目的,将其纳入各类社会成员社会保障的范围内,从起点上保证社会成员和社会主体之间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除此之外,社会保障制度还必须提供给社会成员基本的社会生活保障,以帮助其解除后顾之忧。在社会成员参与工作竞争时,帮助这些社会成员减少消极心理。如果这些社会成员在竞争中并非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导致竞争失败,而是因为他们出现了一些违反社会制度的不公平行为,必须要充分重视,切实维护社会成员的公平性。国家在筹资保障基金时,要求高收入者多交费,低收入者少交费,可以有效调整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减少纵向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二)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保障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存量。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国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人口的制约因素,制定出相关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2],存在着多生、多育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人口基数无序增大,数量逐渐增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严格控制好人口数量,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第二,从我国人力资源的质量上来看,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交通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会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儿童的成长发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家庭得不到良好的社会救助,不仅会对我国的人口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经济总体质量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

调查研究显示,农村居民数量占我国人口总量的60%以上,但其在国家公共福利待遇资源的占比不到30%,这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增加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因此,要想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城市化的进程,必须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通过发展现代化农业,帮助农村地区提高经济实力,提升我国城市化进程。在户籍管理制度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往往受到排斥,进一步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阻碍了农村地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建立,也是加大我国城乡差距的原因之一。

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

通过立法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就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以及参考国外的社会保障立法经验来看,我国的立法体系必须重视社会保障制度,使其成为立法的核心位置[3],通过以社会保障制度为基础,建立起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法系的法律法规,以此来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立法的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立法的相关经验,并结合多部门的社会保障工作内容建立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的社会保障主体,以此来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有效实施。

(二)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方面,要做到高水平、广覆盖。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水平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存在着很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且社会的人均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并没有享受到城市人口所拥有的社会保障待遇。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要充分结合基本国情,重视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合理发展。

(三)扩大筹资渠道

要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多元化。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主要方式是现收现付制。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有效地体现出我国的社会公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这个方法的复杂性,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而伴随而来的就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原先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资金来源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目前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必须要实现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通过以部分积累制为主、现收现付制为辅的集资方式,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得到较充足的筹集,切实有效地提高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的水平。

三、社会保障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市场健康稳定运行,是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经济不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使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避免激发社会矛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发挥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作用,切实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四、结语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坚持理性决策的基本原则,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尽快完善,从而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互动的局面。

作者: 米芳  单位:甘肃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