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监测控制森林病虫害论文

监测控制森林病虫害论文

1病虫害监测要素

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病虫害的检测要素必须把握时间、空间和人三大要素。

1.1时间要素把握好监测预报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测报的准确性。要按照病虫生长发育特征,在一定时间区域的自然条件下才表现出前兆特征。比如黄脊竹蝗产卵地的调查,最合适的时间区间是9月至次年5月,在每年10月左右去竹林中查找竹下盘受害严重的地段,可发现竹蝗尸骸,可提高调查准确度,时间的把握很重要,不能过早也不能错过。病虫害的测报根据调查的准确度及当地病害的时节规律应及时发出预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造成大面积灾害,所以,适时进行病虫害调查是做好侧报的关键。

1.2空间要素从空间上说病虫的发生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在森林害虫防治中心有一个“虫源地”的概念,即每一个虫害的发生周期都是处在一个小范围的面积域,这些虫害动态的聚集地域是监测预报的重要依据,根据长期调查研究经验,找准“虫源地”然后定期观察,积累虫害的活动发展规律资料,以此作为依据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3人的要素人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的承载者,测报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人的调查测报能力,所以,对森林预报工作者有很高的要求,专业测报人员需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对生物生态学有一定的知识面了解,又要有良好的综合气象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算。森林病虫对大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求测报人员在工作中有高度事业工作感和吃客耐劳的敬业精神,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尽可能满足观测工作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转变潜在意识,将防灾工作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

2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

林业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有十几年到上百年不等,漫长的生发发育过程中必然遭到病虫的侵害,近几年,枸杞林业的大面积种植,有害生物也呈现增长,威胁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实施。海西州的森林面积、树种分布特点据2004年二类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州林业用地面积1004.42×10.00hm2,其中林地41.10×10.00hm2,疏林地54.20×10.00hm2,灌木林地834.05×10.00hm2,未成林地74.07×10.00hm2,森林覆盖率为1.06%,林地的不断开拓使病虫由90年代初的5种增加到15种左右,有外地传入的,有海西一直发生的,造成林木枯死,给社会生态和社会效益造成了影响,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至今都是较薄弱的环节,有的地方不能准确地掌握虫情的生长活动周期,虫害初期不能及时发现预报,造成被动防治已晚。由于海西州对这些危害病虫采取了极力控制的有效措施,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威胁也不容忽视。

3加强监测,综合治理

3.13S在森林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我国林业发挥保护,运用“3S”技术即:GIS、RS和GPS的统称,也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3S技术的日益密切结合,为森林资源的宏观动态研究提供了精确、快速有力的分析手段。遥感技术为森林资源提供多波段的信息源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存储空间、管理、分析能力使遥感技术得以充分被利用发挥,同时,信息数据数又为有遥感的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相辅相成。全球定位系统借助遥感资料,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最后进行综合集成,可有效对森林病虫进行预测预报、灾情监测和损失估算。使用3S技术建立起来的森林病虫害数据库,实现森林病虫害逐小班数字化动态管理,建立小班虫害预警系统,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为空间尺度上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先进手段,3S技术可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利用其获取的直接地学编码图像,直接输出包括地形在内的各种专业图件,编制时间大大缩短,精确度也有较高的保证。

3.2加强林木检验检疫,杜绝病虫入侵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国家林业局要求省际间调运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育材料,必须严格执行“检疫要求”制度。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中的漏检、逃检很可能使一些危险性病虫随苗木一块调运,导致病虫害疫情的蔓延,威胁到森林资源的安全,检疫要求的内容应根据“森林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补充检疫对象和危害生物疫情数据的分布资料等。青海省森防部门把综合性可持续控制措施为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治本之策,以营造健康森林为基础,全面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省政府《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省林业局、交通厅等部门组织召开10个厅局参加“全身森林植物检疫工作联席会议”做好全面布局,重点检查,有效杜绝了带疫种苗上山,保证了营林的质量。

4结语

森林病虫害虽然利用现代化技术得以有效控制,但生态资源形势的严峻容不得防疫部门有半点虚待,只有不断深入实地森林调查分析,才能形成成熟的自我调控防害体系。

作者:傲云巴特尔单位:海西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