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监测排卵

监测排卵

监测排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后子宫复旧;排卵;监测

笔者就2006年1月至2006年9月,随机抽样取泰州市200例产妇,上门访视,从产后20 d左右开始跟踪监测尿LH含量测定、B超检查、观察喂乳、恶露、子宫复旧和排卵情况,共检查1817人次,现将调查情况作以下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23~29岁,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学169例,大专以上26例。职业:城市人员135例,农村人员65例,各行各业均业。喂养方式:纯母乳喂养145例,混合喂养44例,高比例喂养5例,人工喂养6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146例,助产13例,剖宫产41例,产时上环(T铜环)8例。健康状况:均无慢性疾病。

1.2 方法 于产后20 d左右的产妇,膀胱充盈情况下,用SJN2032型B超超声仪,频率3.5 MHz,产妇仰卧位,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方自下而上,自右而左探测,先测量子宫大小,后测左卵巢大小及卵泡情况,B超检查完毕后测定尿中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用南通宏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LH检测盒所附的标准色谱进行半定量估计。凡颜色呈篮色为阳性反应,无色者为阴性反应,每次监测排卵的时间安排:如未发现卵泡或卵泡直径6 mm以下者,则每周检查一次,如卵泡直径在

8~15 mm左右,则每隔2~3 d检查1次,如卵泡直径在16 mm以上,每天检查1次,直到卵泡破裂消失,同时询问恶露变化及母乳喂养,性生活及避孕方法等情况。

2 结果

2.1 200例产妇经过9个多月跟踪检查结果,喂养方式对排卵无影响。详见表1。

2.2 排卵与转经情况(见表2)。

2.3 统计学方法 本组产后月经最早20 d来,最长为产后289 d,有18例未排卵而先有月经,为无排卵性月经,最早排卵为31 d者1例,最长为产后194 d1例,经B超及尿LH反复检测确诊,其中有14例排卵子在产后40~60 d,而转经在3个月后有月经,询问性生活情况均在产后60 d以后,仅有1例是产后51 d开始性生活。

2.4 分娩方式与排卵及恶露变化情况 见表3。

3 讨论

3.1 产后子宫复旧、卵泡发育、排卵情况 本组200例通过B 超测量子宫大小,产后20 d左右子宫平均7.85 cm×6.42 cm×5.03 cm大小,产后50 d左右子宫平均5.95 cm×4.79 cm×4.14 cm, 本文正常子宫7.8 cm×4.5 cm×2.3 cm纵经缩短,横经增加,前后经增厚,发现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一般经历7~15 d,排卵前卵泡最大为20 mm×23 mm,最小为15 mm×17 mm,一般为18 mm×20 mm时卵泡破裂,与《实际妇产科杂志》报道的当成熟卵泡的体积达18 mm时,卵泡壁破裂相符。两侧卵巢排卵概率:右侧177例(88.5%),左侧23例(11.5%),以右侧为主,这可能是由于左侧卵巢动脉可来自左侧肾动脉[1],左侧盆静脉曲张导致左侧血供欠右侧之故。本组结合尿LH检查结果63.5%含量与卵泡发育同步,所以产后可用B超配合尿LH含量检查来测定排卵,此方法方便、有效、准确性高,可减少患者抽血查排卵之苦。

3.2 分娩方式、哺乳形式与排卵关系 通过本组200例B超、尿LH、恶露变化等发现恶露干净平均30.68 d干净。血性恶露约持续3 d,逐渐转为浆液性恶露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持续约2~3周干净与本组相符。发现剖宫产术后恶露均高于经阴分娩恶露干净时间。排卵与分娩方式、哺乳形式无关。因此,不能用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来代替避孕措施避孕,排卵一般在产后31~90 d最多。笔者通过对本组200例观察,产后30 d内无排卵现象,仅有1例在产后31 d排卵,因此,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一定要在有条件的医院施行,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否则,产后30 d内影响子宫复旧,导致恶露迟迟不净,个别还会引起产褥感染。使用宫内节育器(IUD)置器时间很重要,因为IUD的存在会加剧生殖道感染,下生殖道感染,可能顺IUD的尾丝延及上生殖器,对妇女健康和生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临床工作中,人工流产和引产以及剖宫产后同样有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在期内放置宫内节育器。

3.3 产后转经与排卵情况 本组200例于产后31~90 d转经155例(77.5%),最早转经为产后20 d,排卵最早为产后31 d者1例,B超及尿LH反复检测,精确最长排卵时间为194 d1例,最长转例时间为289 d1例,有18例未排卵有月经,为无排卵性月经,有14例排卵在产后40~60 d,用哺乳期闭经作为避孕措施是不科学的。经过本组200例监测,无论是否转经,而排卵以31~90 d最多,共193例(96.5%),因此,选择期内放置IUD避孕为最佳。

监测排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工流产术;异丙酚复合麻醉;排卵检测;临床效果观察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 R16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13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pofol combined with anesthesia in abortion,while monitor and analyze the recovery of ovulation after abortion. Methods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58 pregnant women’s clinical data who received abortion from June 2012 to Febr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9 cases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ombined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and the control group took local anesthesia with Lidocainum.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analgesic effects, awakening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ovulation of two groups,making evaluations the compariso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ccording to data analysi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algesia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96.55% and 82.76%(P0.05); three weeks, there were 23 normal cases in ovulation (39.66%); the remaining four weeks had normal ovulation(60.34%) (P

[Key words] Abortion; Combined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Detection of Ovulation;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 Evaluation

人工流产即在妊娠初期采用人为方式终止妊娠的行为,主要方法分为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其中手术流产常用两种方式为钳刮术与负压吸引术[1]。作为非意愿妊娠的有效补救措施,人工流产术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人工流产率正在逐年上升,其已成为公认的社会及医疗问题,对广大妇女的生理及心理都带来了严重影响。传统人流术不采取镇痛措施,增加了手术难度与危险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无痛人流术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临床应用于人流术中的镇痛方法较为多样,例如表面麻醉,宫颈麻醉,全身麻醉等,可供选择的药物同样较多[2-3],为了更好的选择有效药物运用于临床,该次研究特选择来该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妊娠妇女进行相关研究。观察临床使用异丙酚复合麻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58例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2年6月―2014年2月来该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年龄在25~36岁之间,孕周在1周~11周之间,该58例妊娠妇女中经产妇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28.2±11.8)岁,平均孕周(3.2±0.7)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7.4±71.7)岁,平均孕周(3.3±0.7)周。该次观察对象不包含有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妊娠妇女,且均无相关麻醉禁忌症。该次观察全部获得观察对象同意,并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妊娠妇女均接受统一人工流产术,全部观察对象于术前4 h禁水,进行手术前消毒,并准备好抢救器械,对术者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其中观察组麻醉方式为异丙酚+芬太尼,芬太尼剂量为1 ug/kg,异丙酚剂量为1.5~2.5 mg/kg,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异丙酚作为诱导剂量在30s左右注射完毕,术中严密观察术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可追加使用30~50 mg异丙酚以维持麻醉深度,以保持患者自主呼吸为宜。对照组仅采用局部利多卡因麻醉方式,术前消毒后用棉签蘸取2%,2 mg利多卡因浸润宫颈口约5 min后即可开始手术。

1.3 观察指标

手术过程中对术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常规监测指标包含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同时记录该次观察对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离开时间以及术后排卵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对该次麻醉镇痛效果进行评价,镇痛效果共分为3级,即显效、有效、无效,手术中患者无明显体征变化,神情自若,并且完全无痛感即表示镇痛效果显著;术中患者有一定程度疼痛感觉,但可以承受且相关生命体征稳定表示镇痛效果有效;若手术中术者疼痛难以忍受即表示此次镇痛失败。

1.4 统计方法

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由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由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软件SPSS 18.0处理所记录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经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P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比较

分别对两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总体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P

2.2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离开时间比较

对比两种手术方法下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离开时间,两组相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排卵情况检测结果分析

采用B超监测方法对该次58例观察对象进行排卵监测,结果显示该观察对象中全部排卵正常,3周内即可正常排卵23人,占39.66%,其余4周内即可正常排卵,占60.34%,平均排卵时间为(43.21±2.3)d。

3 讨论

芬太尼与异丙酚是目前门诊手术中最具应用前景的物,两种药物配合使用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以保证患者可以快速、平稳的苏醒,对于短小手术麻醉十分适用。异丙酚脂溶性较强,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后可迅速分散至各组织中,起效迅速,约30 s即可发挥药效,麻醉效果可维持4~6 min,能使患者迅速恢复并获得较高术后苏醒质量,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为提高其镇痛效果,临床医师通常将其与其他物联合使用[4]。有学者研究指出[5],异丙酚在应用过程中会对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强度与所用剂量联系紧密。使用异丙酚时循环抑制主要体现在动脉压降低,但心率改变、心输出量降低变化不明显,该表现可能是由于机体吸收异丙酚后中枢迷走神经兴奋被抑制;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气量的降低及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程度随着药量的增加而加深。 朱建丽[6]等研究指出,异丙酚导致的呼吸抑制作用主要为呼吸变慢或致使呼吸暂停,约60 s内便可恢复自主呼吸。但对于与心、肾、肝等重要器官损伤的患者,临床使用异丙酚时要极为注意。芬太尼是人流术中最常用物,其与异丙酚复合使用时,能够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也显著提高。

本文观察中可以得出,观察组镇痛总体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为82.76%,P0.05;观察对象中全部排卵正常,3周内即可正常排卵23人,占39.66%,其余4周内即可正常排卵,占60.34%,平均排卵时间为(43.2±12.3)d。

经上述观察表明,在人工流产术中使用异丙酚复合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担,且术后排卵正常,临床使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张公明.早孕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异丙酚复合麻醉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5(1):128-129.

[2] 王心群.不同物在人工流产术麻醉时的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9):38-39.

[3] 张金辉.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2):242-243.

[4] 靳书安.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9(35):45.

[5] 郑坚,冯国彦.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下人工流产术600例护理配合[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2:1798-1799.

[6] 朱建丽,叶咏菊,蓝关翠,等.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23(4):315-316,319.

[7] 黎尚荣,王韧,沈宁,等.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0):3309-3311.

监测排卵范文第3篇

我们知道,卵巢有规律地排卵是生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女性重要的生理特征。成年女性的月经周期范围大多是21~35天,平均是28天。因月经周期长短不一,排卵前期变化较大,而排卵后期一般较规律,为14天左右,故而推算排卵期应由后往前推14天,即从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倒数14天或减去14天就是排卵日。自然周期中多数人每次只排一个卵,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内生存1~2天,以等待受精,在生殖道内可维持2~3天的授精能力,故在卵子排出的前后几天里同房较易受孕。

如何预测排卵,指导同房,是受孕的关键。目前用于排卵监测的方法很多,包括B超监测、基础体温监测、排卵试纸(尿黄体生成素)监测、宫颈黏液监测等。

B超监测

B超监测是检查排卵最直观、准确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B超直观地观察到两侧卵巢中是否有优势卵泡,同时还能测出势卵泡的大小、子宫内膜的厚度等。

在自然周期中,一般优势卵泡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出现,直径约为12毫米,后卵泡直径以每天2~3毫米的速度增长,到18毫米以上卵泡即成熟,排卵后优势卵泡消失。

备孕女性在月经第10天左右即可到医院行B超检查,测量记录卵泡的长宽二维径线,观察卵泡直径的变化,出现优势卵泡后,根据卵泡大小及生长速度,可以隔日或隔几日再次监测,直至卵泡成熟排卵为止。B超监测同时还可测量记录子宫内膜厚度、回声。

通过B超监测卵泡发育与排卵具有准确、直观、无损伤、便于连续观察等优点,是诊断排卵的金标准,但需要多次至医院,比较麻烦,且费用相对较高。

基础体温监测

基础体温监测是很多备孕女性常用的监测方法,可以方便地记录和形成曲线,反映是否有排卵、何时排卵、黄体功能如何、是否妊娠等。

基础体温是指经过6~8小时的睡眠以后,身体在没有任何活动的情况下,人体基础代谢所表现出来的体温。有排卵的基础体温一般呈双相曲线,即在一个月经周期中,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持续12天左右,若未怀孕,基础体温会突然下降,月经来潮,反之基础体温将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月经不再来潮。如果体温没有上升或上升得慢、持续的时间短或上升不到0.3℃,说明没有排卵或黄体功能不足。

基础体温监测方法是每天清晨睡醒后暂不起床,不做任何动作(不说话、不穿衣、不喝水、不下地大小便等),将体温计含在舌下3分钟,将测得的体温数值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一般连续测量3~4个月才能较好地计算排卵期。

这种排卵监测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方便,在家即可完成,但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测量不准或不能坚持。

排卵试纸监测

排卵试纸也是女性朋友在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卵子快成熟的时候,垂体前叶短时间内大量分泌黄体生成素(LH),形成黄体生成素峰,血和尿中的黄体生成素值也相应上升,出现峰值后,一般在24~48小时内排卵。排卵试纸通过测人尿液中黄体生成素的峰值来预测排卵。

打个比方,如果月经周期是28天,可以从经期开始后的第12天开始测试,或在B超监测有优势卵泡后每天至少测1次,收集上午10点至下午8点之间的尿液进行观察。强阳出现后每天测2~3次,强转弱即是排卵的时候。

排卵试纸监测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每个人的激素水平不同,很多人的强阳时间过久,或者部分人缺乏强阳,都可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此外,排卵试纸测到强阳不一定有排卵,要确认是否排卵一定要结合B超监测和基础体温,所以只能作为参考,需要结合其他排卵监测来分析判断。

宫颈黏液监测

宫颈黏液,主要是指由子宫颈管分泌的黏液,排卵日前夕和排卵日最多,典型的排卵期分泌物呈清亮透明状,而且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可以根据黏液的状况判断是否是排卵期。

一般从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开始观察记录,每天检查一次;在拉丝大于8厘米以上后,每天至少要检查2次;拉丝大于10厘米后,每天要检查3次,拉丝度最长的一天很可能是排卵日,这时外感觉有明显的湿润感。排卵后受孕激素的影响,分泌物变黏稠,量减少。这种方法同样需要连续监测至少三个月经周期,总结的规律才更有把握。

监测排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不孕妇女;月经周期;b超监测;卵泡

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其中女性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站于2000~2004年共接诊不孕症患者907例,对其中87例不孕妇女的202个月经周期进行了b超连续监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87例不孕症妇女均有周期性月经。年龄26~40岁,不孕时间2~12年,原发性不孕者71例,继发性不孕者16例,患者均无全身性器质性病变。

1.2  监测方法  患者常规适度膀胱充盈,使用aloka ssd-11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依患者月经周期不同,从正常预计排卵时间的前一周开始,每2天b超监测1次。当发现有最大直径≥15mm的卵泡时,改为每天监测1次,必要时每天监测2~3次,直到排卵后。每次监测均测量卵巢大小,卵泡或优势卵泡的3个径线,以平均直径代表卵泡大小,同时记录卵泡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张力、卵泡个数以及子宫内膜情况,子宫直肠陷凹有无积液等。卵巢内未见卵泡发育或两侧卵巢内仅见直径≤5mm的小圆形无回声结构,连续观察不见卵泡逐渐增大,为无卵泡发育或卵泡发育不良。当发现优势卵泡突然消失或明显变小囊壁皱缩,形态不规则,陶氏腔内见少量液性无回声区,认为已排卵[1]。

1.3  接近排卵时成熟卵泡的声像图特征  (1)卵泡形态规整,呈圆形,壁薄而清晰、饱满、大小约为18~25mm。(2)内透声好。约20%的卵泡内部偏一侧可见一强回声斑点为卵丘回声,多在排卵前24~30h易于显示。(3)卵泡移于卵巢表面,卵泡周围无卵巢组织覆盖。

1.4  排卵后的超声表现  (1)卵泡突然消失或明显变小,内壁塌陷,呈一不规则边界模糊的无回声区。少数患者在塌陷的卵泡内见点状低回声(血体形成)。(2)陶氏腔积液。一半以上的患者排卵后的1~2天内在子宫直肠陷凹处出现多少不等的不规则液性暗区回声[2,3]。此征象可能是卵泡破裂后卵泡液的积存,也可能是卵泡破裂对腹膜刺激的反应。

2  结果

依不孕症妇女卵泡发育情况的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以下类型。所分类型及各类型的周期发生率见表1。

表1  不孕症妇女卵泡发育情况的超声图像分型及各类型的周期数、周期发生率 (略)

2.1  正常排卵型  b型连续监测卵泡发育情况与月经天数相符,最大卵泡在月经第12~18天,排卵前卵泡直径在18~25mm之间,继续观察卵泡突然消失或明显变小,出现上述排卵后迹象。

2.2  无卵泡发育或卵泡发育不良型  超声监测多个月经周期均未见卵泡发育,或两侧卵巢内仅见多个直径<5mm的圆形无回声结构出现,动态观察无增长现象,卵泡较早停止发育,形成卵泡闭锁。

2.3  小卵泡型  连续b超监测,卵泡测值及增长速度均明显小于正常周期卵泡,形态尚可,张力欠佳,生长慢,发育至一定程度即停止。排卵前卵泡最大径线多为12~15mm。一般认为卵泡直径超过17mm,排出的卵泡才有受孕的可能,此时排出的是未成熟卵子,受孕的可能性极小。

2.4  排卵不规律型  多个月经周期监测,排卵时有时无、时早时晚,有时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持续数天不变,然后又迅速生长,迅速排卵。有时卵泡发育成熟,不顺势排卵,稳定数天无变化,突然排卵。无规律可循。

2.5  黄素化卵泡不破裂型  b超监测见优势卵泡形成后卵泡继续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卵泡发育停止,壁变厚,边界模糊,张力渐低,内透声性渐差,继续观察逐渐变小,甚至消失。声像图上可分为大卵泡黄素化和小卵泡黄素化。前者每个周期中可有一个卵泡发育至成熟大小,但到了排卵期不排卵,并进一步增大,后渐渐缩小。后者超声监测过程中,看不到卵泡发育至优势卵泡大小,一般均<10mm,而bbt双相。

2.6  多囊卵巢  超声见卵巢体积明显增大、饱满,最大径线可达50mm,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泡样结构,每个卵泡大小约3~10mm,一般以10mm以下为多。连续超声监测未见优势卵泡发育,并且见不到排卵迹象。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内膜回声增强。

3  讨论

在卵巢生理功能的研究中,如何准确地观测卵泡的发育和估计排卵日期,一直是产科临床和人类生殖工程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既往多依赖于基础体温和血及尿中激素水平的变化来估测排卵,但这些检查因不能直接反映卵泡形态学改变,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超声检查具有直观性好、重复性强和便于连续观察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检测卵泡的重要手段。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判断有无卵泡发育以及是否成熟和排卵,连续的超声检查还能发现一些与激素水平变化不一致的特殊情况,如了解有无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等情况,故对不孕症病因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月经周期规律以及继发性不孕的妇女临床上往往认为其卵泡发育正常而易忽视。本文观察的87例患者202个月经周期中,有36例(30+4+2)83个周期无排卵,占41.1%(83/202),仅119个周期有排卵,占58.9%(119/202)。因此运用b超监测不孕妇女的卵泡发育情况以及排卵情况,确认是否排卵及排卵时间,对临床对症治疗,指导用药、性生活或人工授精十分重要。

排卵不规律型的妇女,由于无月经周期的改变给临床预计排卵日期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不规律型排卵的早发与迟发有时与无卵泡发育或卵泡发育不良型交替发生或偶然出现也给临床诊疗带来很多麻烦。运用b超可清晰、直观地观察到有无卵泡的发育,卵泡生长发育情况,根据卵泡的大小及形态变化,对预计排卵日期,有效提高不孕者的受孕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素化卵泡不破裂是指卵母细胞未从卵泡中排出而内分泌已达到黄体水平。有人推测可能与精神高度紧张、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3]。这类患者每月均有卵泡生长发育,或发育至成熟大小,但不排卵;或停留于较小卵泡阶段,随后卵泡膜细胞发生黄素化,分泌孕激素。由于其月经周期尚规则,bbt呈双相或不典型双相,诊断性刮宫内膜呈分泌反应,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改变,故易误诊为排卵正常或黄体功能不全,临床诊断困难。实时超声对患者无损伤,可以连续监测,结合内分泌测定,能够为本病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目前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多囊卵巢在不孕症患者中并不少见,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外,临床常有肥胖、多毛、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等表现,本病临床确认较困难,超声检查是给临床提供卵巢大小和内部结构的可靠依据。对声像图不典型者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卵泡发育不良或排卵障碍患者,临床上常用克罗米酚、hcg、hmg诱发排卵,对药物刺激周期中卵泡的生长发育情况超声更必不可少。在用药过程中超声检测必须连续进行,越接近成熟检测应越紧密。一般在排卵前1~2天必须每日检测1~2次,除测量卵泡的大小外,还应注意卵泡的数目、卵巢的发展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卵巢过度刺激现象的发生。对因用药不当引起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临床上在积极治疗同时应密切超声随访,必要时对重患者应床旁超声检查或超声监视下穿刺抽去部分腹水,以缓解症状。

超声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监测卵泡的手段,但一般只能每日定时观察1~2次,对排卵时间的估计上尚存有一定误差,每日监测次数愈多误差越小。另外,由于排卵前卵泡的大小、形态特征也因个体、各周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故在排卵前尚难做出精确预报,仍需结合患者的基础体温、内分泌水平加以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  夏振开,胡世平,刘翠玉,等.实时超声监测排卵的探讨.实用妇产科杂志,1989,52(5):95-96.

监测排卵范文第5篇

周女士准备要孩子了,她特意从网上搜罗了一个通过月经周期推测排卵期的方法。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但为了保险起见,人们将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在排卵期内过性生活,容易受孕,所以排卵期又称为易受孕期或危险期。

接下来的半年里,周女士和丈夫在每个月的排卵期内都有计划地过性生活,然而“好孕”却迟迟未到。“自己或丈夫不会得了什么不利于生育的疾病吧?”周女士越来越担心,赶紧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内分泌检查等,可是并没有查出什么问题,而丈夫的精液检查结果也显示一切正常。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7在医生的建议下,周女士开始进行B超监测排卵,结果在月经第十一天,她右侧卵巢的一个具有优势的卵泡破了,也就是说她排卵了。接下来的一个月经周期她再次做B超监测排卵,结果她在月经第十天排卵了。

“怎么这么早就排卵了,怪不得一直要不上孩子。”周女士说,她的月经周期一向很准,30天。所以按照上面提到的推测排卵期的方法,她都是从月经第十二天、第十三天开始计划要孩子的。然而,事实上,在此之前,她可能已经排过卵了,又怎么可能怀孕呢?

前几次试孕,因为预测排卵期有误而失败,这两个月做B超监测排卵,这在测排卵的各种方法中准确性是很高的,所以周女士觉得这次“好孕”的希望很大。然而,在周女士既激动又焦急的等待中,她又迎未了两次月经来潮。试孕,再次失败,周女士更焦虑了。

在各网站备孕论坛上,像周女土这样月月通过月经周期推测排卵期法、测量基础体温、观察何时出现拉丝白带或做B超监测排卵等来安排性生活的试孕女性很多,其中不少人和周女士一样因为迟迟不孕而越发焦虑。

从表面上看,通过月经周期推测排卵期法、B超监测排卯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女性预测出大致的排卯时间,这本应该可以提高受孕的成功率。然而事实上,不少人正是因为知道这段时间受孕概率高,导致精神紧张、情绪焦虑,反而可能影响卯子、精子、性生活的质量,结果出现越着急越怀不上孩子的情况。

此外,这些方法的准确率并不是百分之百,像通过月经周期推测排卵期法只是适合大多数人,但也有些人排卵很早或很晚,比如周女士,如果一味按照这种方法推测的时间来试孕,结果很可能失败。

即便做B超监测排卵,也不能保证“播种”时百发百中,因为卵子、精子质量等也是影响受孕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