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生态园林设计论文

1生态园林设计的作用

1.1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园林因其优美、整洁、绿色的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娱乐、运动场所,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感受自然的绿色美;让远离自然的城市居民有机会拥抱自然;使长期处于重压之下的人们舒缓身心;培养儿童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1.2缓解环境污染

生态园林因其绿化面积的增加,绿化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借助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的能量循环,保护了环境。因此,要想缓解环境污染,必须增加生态园林面积,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

1.3增加经济效益

与传统园林设计结构不同,生态园林的绿化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因其本身的植物配置特点,生态园林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和植物的自我调节与修复功能,减少了不必要的维护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2生态园林设计的必要性

2.1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植被的减少,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土地沙化严重,农田牧地生产力大幅下降;淡水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大气层遭到破坏,酸雨肆虐。人类的生活生产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2传统园林设计的缺陷

为了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园林设计也出现了新的热潮。然而,由于一部分人态度不端正,将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的装饰,大肆兴办“样子工程”,盲目追求多、新,频繁更换园林植物,盲目引进外来品种,造成原始的生态环境被外来物种破坏。大量的植物移植不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传统园林设计缺乏创新,过于追求外形美观,忽略了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目前,园林设计对于生态的概念较为模糊,仅在理论和思想上踏步,缺乏先进科学技术支撑。

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

3.1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

生态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营造适合生存的,健康、舒适、美丽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园林设计时,要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目的,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和用途,选择不同的、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进行造景。根据环境的不同需求,选择多样化的植物。在工业园区,可利用植物的维持碳氧功能,选择能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在道路交通要道附近,则利用植物净化空气的功能,选择一些减尘、滞尘的植物;在居民小区等商业繁华地段,可利用植物的降噪功能,选用减噪能力强的植物。进行园林审美设计时,不能单纯的局限于园林学本身,设计师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广泛利用生态学先进技术,从多学科、多项目、多产业的角度与园林设计的思想相结合,从综合的角度进行分析,利用各地区多变的特殊小气候环境,充分遵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从实际出发,从改善环境质量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地设计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达到保护环境、改善污染的目的。

3.2多样、多层的立体设计理念

生态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不同,主要重视在园林中利用生物多样性创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如果植物种群单一,从外观上来看,缺乏层次性;从生态角度看,缺乏系统化。生态园林的物种配置采用多样、多层的立体设计理念,以地带性植被作为园林植物配置的主体,让野生植物形成自然绿化带;从群体上增加园林景观的类型,以此来保证生物的多样、生态的多层次。构造较为复杂、稳定的植被群落,可以使植被对资源的利用多样化、相互补充化,以平衡生态系统。因此,在设计生态园林时,避免使用单一植被,应当设计较为复杂的不同类型植物混交的园林结构,避免山林形成纯林或是简单群落,进而导致蝴蝶效应。

3.3结合当地实际,节省成本

在对生态园林进行植物配置时,需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很多设计人员盲目引进大量外来植物,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管理维护费用,另一方面降低了植物的成活率,还有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历史、气候环境、土壤以及功能等多种因素,精心从当地的植物种类中选择,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形成当地特色。

3.4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念

生态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的要求。科学的发展观念需要以人为本,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为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营造一个融合生态、景观、园林为一体的绿化空间,让远离自然的人们又一次靠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真正使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马荔 单位: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