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工智能下学术期刊短视频传播实践

人工智能下学术期刊短视频传播实践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是算法。短视频传播在目前我国受众中使用比例很高且呈现继续提高的趋势。本文从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学术传播与短视频的特点,对短视频应用于学术期刊出版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认为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加强对短视频的管理,创新学术传播方式,加强短视频的推送并完善评价机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重视短视频的作用,积极在学术出版中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短视频的生产、传播与评价的结合,提高学术传播的效率,有力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短视频;实践;学术传播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我国使用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超过8亿。在短视频用户中,青年群体占了一定的比例,并且这一比例呈现日益提高的趋势。青年群体的学术传播偏好对学术传播的形态发生深远的影响。在短视频传播中,学术信息生产者可以表达信息的核心内容,方便主体表达最新的学术观点,使受众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学术信息生产者主要包括从事学术研究的个体研究者,还可以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由个体研究者组成的团队。从学术传播的内容看,其呈现形式主要是以专著、期刊论文等形式为主。短视频制作可以借助已广泛普及的智能手机以及剪辑软件,学术信息生产者可以原汁原味地传递学术信息。学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素养相对较高,可以很好地将短视频制作应用于学术传播。短视频可以在学术传播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非常重视。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是让机器完成通常由人借助其智能所完成的事项,从知识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科学,研究的是知识表示、获取与运用。其中,知识表示包括概念表示、知识表示与知识图谱。知识获取包括搜索技术、群智能算法、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知识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语言语音处理、专家系统、多智能体系统以及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是包括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在内的机器学习的算法。目前,计算机算法在短视频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刻影响学术期刊短视频传播过程。

一、相关研究综述

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方式中选择按主题检索,方式为“人工智能”and“算法”and“数据”and“出版”,文献出版的时间范围为2018—2021,检索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共得到论文12篇。采用严格的检索条件为了避免检索到大量文献。在检索出的12篇论文中,有2篇发表于综合类核心期刊,其余10篇均发表于出版专业核心期刊。对这12篇论文用中国知网的分析功能进行分析,这12篇论文的总被引数68,总下载数5559,篇均被引数5.67,篇均下载数463.25。这说明检索方式筛选出了较有代表性的论文。夏德元认为,智能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提高出版生产力提供基础的同时改变了出版领域的生产关系[1]。付丽霞认为,应从各类著作权挑战的形态出发提出人工智能软件著作权保护难题的克服方法、人工智能辅助创作著作权侵害风险的化解举措,以及人工智能自主创作著作权认定困境的破解策略[2]。孔薇认为,学术期刊应创建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智能出版管理平台;建立矩阵化、智能化的媒体融合发展体系;构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知识服务模式;打造人机协同的智能型编辑部,不断推进智能化融合出版的发展进程[3]。相关研究在此不多综述。在中国知网以“人工智能”and“短视频”按主题检索,仅得到9篇论文。本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期刊出版中短视频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

二、人工智能视阈下学术传播与短视频的特点

(一)学术传播的特点

学术传播是学术信息经过编辑加工并复制后向受众发行的过程。与一般传播过程类似,学术传播也可以分为传播者、传播信息、媒介、接受者以及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学术传播既有符合一般的传播规律又有其特殊性。从传播信息生产者的角度看,信息生产者文化素养高。从信息传播角度看,学术信息要有较长的保存时间和相对稳定的呈现状态。原因在于学术信息生产者要在掌握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从事研究。从时效性角度看,学术信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呈现以体现学术信息生产者的学术观点。从内容方面看,学术内容专业性强,信息生产者的作用不可替代。短视频可以对学术内容传播起到辅助作用,将学术信息以短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使学术知识的接受变得更容易,使受众对学术信息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使传播效率更高,受众的细分更精准从而有效改善传播效果。

(二)短视频特点

在学术传播中,短视频是学术信息生产者的精神成果,表达了其学术思想或研究特点,具有独创性。短视频制作成本低,制作过程简单,传播范围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学术信息生产者所要传递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推送给受众,提升学术信息生产者的学术影响。短视频可以促使学术信息生产者产生灵感,激发创作热情。由于短视频制作方便,学术信息生产者可以通过短视频制作紧跟学术研究热点或社会需求,提高短视频的内容价值。学术信息生产者可以通过短视频聚集人气、加强交流,有利于保持研究团队的活力。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在短视频传播中要逐步树立学术信息表述的规范与标准,以此弥补传统学术出版的缺陷。

三、短视频应用于学术期刊出版的实践路径

实践路径是主体对某一领域的实践的熟悉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后的路径选择,是实践主体依据所处情境或对情境的理解基于认识实施的行为或计划的贯彻。实践路径的选择与阐释可以从实践者角度进行,也可以从作为主体实践的解释者的角度进行。

(一)加强对短视频的管理

对传统学术期刊的管理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模式。在学术传播中短视频的应用还没有形成稳定模式。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积极采用各种传播形式提升传播效率,加速信息的交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术传播中短视频应用的引导,使短视频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短视频审核人员应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加强对短视频内容的审核,并制定标准使学术信息生产者在短视频制作中明确边界。相关部门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加强对学术信息生产者的原创性观点以及研究方法的保护,提高其学术交流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可以推动建立行业协会,让行业协会发挥监督作用并承担部分管理责任,对短视频制作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学术出版中短视频传播秩序的建立。

(二)创新学术传播方式

传统的学术传播主要以学术论文、专著等形式通过纸质媒体与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作品从选题策划到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学术传播的时效性产生不利影响。学术作品借助网络的传播还可能增加受众的经济成本,使传播范围受到制约。出版单位可以利用短视频的实时性与互动性强的特点,以学术热点问题、重要学术人物或社会需求作为选题方向,增强短视频制作的指向性。出版单位可以通过指导学术信息生产者进行视频制作并对视频进行剪辑,或直接派出人员进行制作。学术成果评价所认可的方式主要以论文或专著为主,视频格式的学术研究成果受认可程度低,故学术出版中短视频应用还有不小的阻力。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可以选择观点新颖或研究方法有独特之处的视频,再与学术信息生产者取得联系,指导作者进行论文创作。这样可以让短视频作者产生创作的动力,其学术成果评价要求也可得到满足。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还可以针对短视频制作建立激励机制,推动高品质短视频的生产。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对人工智能在短视频选择中的作用进行研究,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短视频遴选效率,让优质的短视频以最快的速度脱颖而出,呈现在受众视野中。

(三)加强短视频推送,完善评价机制

学术信息生产者在短视频制作中发挥筛选、加工、传播等作用,与其他社会个体与群体产生互动。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要提高对短视频的策划能力与精准推送能力。电子邮件推送是指将短视频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特定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电子邮件推送可以加强专家学者间的联系,增强学术传播的互动性。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实现对短视频制作的引导,加强推送的准确性并获得流量收益。目前,短视频评价机制主要是从评论、点赞、关注情况以及播放率、完播率等方面进行。这种评价机制容易使学术信息生产者在短视频制作中受到非学术传播因素的影响。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对短视频的评价等坚持以内容为中心的原则,使短视频在学术出版应用中始终以社会效益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四、结语

5G、大数据、云计算是人工智能算法发展的前提条件与内在动力。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算法,但在机器深度学习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算法之间的壁垒必将最终被打通。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数据来源上。从出版领域看,人工智能应用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相关实践处于探索阶段。学术出版既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又有物质产品的属性。精神产品生产的复杂性使人工智能技术只能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需求是生产的导向与推动力,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主要是满足人某个方面的需求,但出版产品需求的产生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人工智能依赖算法,算法则依赖于数据。5G应用背景下的物联网方便了数据的实时获取,而云计算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对数据服务的增加、使用及结果归纳。人工智能技术可能通过排斥人的生产作用而降低其消费能力,进而降低人的地位与作用。短视频作为传播媒介,使学术传播的交互性、开放性、间接性与虚拟性比以往更强,传播过程将更依赖于网络、数据与算法。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重视学术传播中短视频的作用,并建立以编辑为主体的短视频审核机制。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人员应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的时间与效率的优势,结合优质的短视频内容,通过传播效率与内容两个方面的提升形成新的增长点,以短视频传播助推学术期刊出版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夏德元,刘博.智能媒体时代编辑角色重构与编辑素养新内涵[J].中国编辑,2020(10):65-69.

[2]付丽霞,刘鑫.人工智能时代新闻出版领域著作权问题的类型化分析[J].科技与出版,2021(6):110-117.

[3]孔薇.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期刊的融合出版:热点主题、维度特征和发展路径[J].中国编辑,2021(4):39-44.

作者:穆刚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