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寄宿制中学学生养成教育方法途径探索

寄宿制中学学生养成教育方法途径探索

摘要:在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是落实基础教育政策,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寄宿学校的学生而言,养成教育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出发,通过长期的训练与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基于此,本文从目前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出发,结合养成教育要求探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途径及策略。

关键词: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引言

英国惠特曼曾说:“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固然非常重要,而优秀的品行与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讲更是终身受益。目前我国一些边远农牧区为落实基础教育政策,纷纷建立寄宿制中学,并结合中学生的发展特点构建养成教育模式。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培养,综合多种方法,最终实现学生良好习惯塑造的一种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但是,通过对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的教育管理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住、吃、行”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此,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点出发,落实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相关策略

1.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学会教师所传授的文化知识,更是要通过学习养成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行为等。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效结合养成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学,我们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渗透式养成教育。首先,我们应当在教学计划当中将养成教育作为主要目标,课堂实际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养成教育的教学要求,渗透对学生品德、行为习惯以及能力的教育培养。在这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进行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使学生能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养成教育。例如,政治学科,它是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学科,同时政治学科教育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养成教育,结合课堂教学与养成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步渗透进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当中,使不同的学科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2.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师最基础的标准就是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明白学生榜样的内涵所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甚至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结合养成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从自身的思想品德出发,以身作则全面地在学识以及学风上为学生发挥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是完美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一些要求,教师应当自身也要做好,要求学生不能做某些事,自身也不能去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讲文明懂礼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每一位学生应当负起责任,不能对哪一部分学生偏袒,更不能忽略掉一部分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参加教育劳动,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训应当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认真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具有相当强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不迟到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从表面看来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学生的心思细腻,往往能从细节上发现问题,教师应当对这些细节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3.寄宿制学校团组织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在学生群体当中,学生团组织在学生的心中具有标志性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是相对先进的学生组织,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团组织对学生的模范作用。因此,学校方面应当对学生大力宣传团组织的相关知识,加强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的思想教育。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团组织一起进行一些公益活动,例如,植树劳动、帮助弱势群体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寄宿制学校教育活动当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评定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团组织当中,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逐渐强化自身的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寄宿学校环境,乃至以后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因此,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在教学管理中应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管理的核心,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寄宿制中学养成教育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管理方案,合理应对中学生在成长中的困惑,并做好思想行为上的纠正与引导;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关心学生,尤其是在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长独立生活的情境下,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温暖;服务学生,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未来着眼,优化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策略。

三、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当中,感受到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能够在环境当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养成教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校园当中的一些基础设施,使学生能够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当学生生活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就会潜移默化地进行养成教育,这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寄宿制学校内,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后会出现各类不适应的状况,对于寄宿制学校,很容易产生一些不确定的陌生及恐惧,因此不能够全身心地进入到学习当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以致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进一步使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寄宿制学校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及自身办学条件出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照顾及管理,使学生能够在寄宿制学校里感受到安全感及归属感,以此可以使学生配合老师积极学习。比如,有很多学生第一次来到寄宿制学校,一部分学生不注重个人卫生,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爱护校园环境设施等,教师们可以在学生宿舍之中,悬挂一些带有鼓励及关爱字样的条幅,同时也可以在校园宣传栏当中,张贴一些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文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在教室宣传栏当中张贴一些三好学生的学习事迹,以此来激励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四、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寄宿制中学学生入校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生活无法自理。如一些学生长期处于父母的照顾之下,生活自理的能力严重不足;一些学生虽然基本上能够实现自理,但是与寄宿学校的管理存在冲突等等。针对此,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应将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提高学生适应寄宿环境的能力。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确定层次化发展要求,并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星级宿舍评比制度》等制度规范的落实,对学生的生活自理提出明确要求;其次,深入生活细节,从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妥善保管各类物品等东西,为学生提供示范,并激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最后,开展比赛竞争活动,如每一个学期组织一次叠被子、穿衣服、整理房间等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不断提高要求。

五、塑造学生行为模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对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一些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良倾向,例如缺乏文明礼仪,卫生习惯不佳,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等。针对此,学校、教师应结合养成教育要求,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与培养。首先,落实德育工作,从思想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规范自我行为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主题,展开教育实践,为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造成的危害,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同时结合季节性流行病为学生科普医学常识,介绍日常卫生管理规范,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注重长期的渗透与指导。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此,学校应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规划,并结合学生的行为塑造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深入管理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养成教育。最后,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监督、评价以及引导。学校应根据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规范,制定教学管理评估标准,定期展开对学生的检测与评估,并配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塑造与综合素质的评估挂钩,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责任感,培养自我行为管理的能力。

六、丰富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调查发现,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学生对于教学实践活动抱有极大的兴趣,相较于沉闷的课堂知识讲解,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基于此,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在养成教育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拓展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实践活动形式,例如结合本土文化组织体育运动、歌舞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偏好参与其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规范管理,加强情感教育与行为引导,让学生在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养成教育,并主动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实践活动效果。

七、结束语

总之,寄宿制中学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边远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一优势,并结合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制定长期可行的养成教育策略,完善教学管理方法,促使学生逐渐适应寄宿制学校环境,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秀琴,蒯文和,黄锋,田亚宁,王婷婷,任吉红.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05):358-360+368.

[2]高八民.西藏农牧区寄宿制中学学生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山南市某寄宿制中学的调查分析[J].西藏教育,2018(05):55-58.

作者:杜文苍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