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主义意识学科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意识学科建设论文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举措

1.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目标和要求

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目标和要求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基本要求。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里的“中心”无疑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大局”则有三层涵义: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局;二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权安全大局、全党全国团结大局;三是因改革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而导致的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国内大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国际大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培育“大局”型思维,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不仅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开展,更要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胸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际大局及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国内大局,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和中长期趋势,着眼于党和国家正在和即将面临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增强主动性、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进入社会主义形态治理的新时期,我们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目标和要求,遵循学科建设的规律,做好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一是明确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决定了其性质、功能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这个学科所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覆盖我国全部领域、全体人员,发挥着引导方向、思想保证、以理服人、科学育人的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以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才能保证其根本性质与根本方向。二是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基于该学科的特殊性质,国家学科建设主管部门应与党和国家意识形态主管部门一起,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目标、学科布局、发展规模、建设要求等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形成学科建设与发展指导意见。学科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建立一种什么样的长效机制?国家学科建设主管部门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想教育研究指导思想、学科范畴与边界,以及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如何发展,形成学科建设与发展指导意见。

2.应创新学科的理论研究

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提高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不但要创新学科的立论基础,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理论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元问题和基本理论问题,如人的本质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研究,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心理教育规律的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时俱进服务。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高效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源头,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面前故步自封,漂浮于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之上,就会陷入缺乏生命力、失去凝聚力的境地,从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步维艰。以党的指导思想的时展看,党已经实现了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跨越;以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探索看,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飞跃;以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的挖掘看,从过去工具性极强的政治价值的一味灌输到今天更加关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筑造共同精神家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人本主义嬗变;以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式的塑造看,“中国梦”话语体系不仅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奋斗的一条主线,从而占据了历史的、信仰的、道德的制高点,更是以其“接地气”的生动表述使民族梦、国家梦和个人梦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活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凝聚亿万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创新必须为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服务,必须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化阐释和辩护。要坚持一元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斗争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原则方针,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辩证法,在确保其核心价值得以充分彰显的基础上,不断赋予意识形态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同时避免意识形态的僵化和封闭化,以提高其凝聚力。

3.应创新学科的实践研究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性,提高统治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同于其他二级学科,它具有更强的实践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特点要求该学科建设要时刻关注实践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经济新发展、社会新变化、政治新动向、军事新态势、国际关系新动态、网络新环境等一系列实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准确理解、深刻把握。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想的关系”“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引领社会思潮”“网络环境下如何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如何提高国民网络素质,调适社会心理,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等重大现实问题,都是实践研究的难题,有待我们去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重大理论创新,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做出及时回应;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教育过程的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的效果、过程和手段,增强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创新学科的实践研究,不仅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性,提高统治力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善于总结提炼,特别是从实践规律的研究着手,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信,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觉,并结合理论研究,建设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4.应创新学科人才培养

实现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尤为关键的是要建设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必须加强执政骨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队伍建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等。我们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科生的培养,注重打下本专业的基础。硕士生的培养,是在进一步打基础的同时,开始培养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博士生以研究为主,力争在某一方面的研究上站到学术的前沿。各层次的人才培养要特别重视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还应服务社会,拓展人才培养领域,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培育和培训治理队伍。强调:只有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拓展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等执政骨干队伍、宣传思想部门领导干部和把关人员以及新闻工作者等舆论宣传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教育管理队伍、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的科研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人才能力的现代化。

5.应自觉规范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自觉加强学科队伍的思想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主体,承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和教化的学科,又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客体,接受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的具有特殊使命的学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既要打破学科壁垒,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视野,借鉴其他学科的有益成果,开拓国际视野,在有效“整合”中实现创新,又必须在多种意识形态并存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在多样化价值取向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在多样化知识、信息影响下坚持人本主导。既不能泛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或用其他学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又应该增进多学科的协同研究,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规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直接依靠这个领域中的学者队伍或研究队伍。

二、总结

在我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主要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党政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队伍等。必须加强这些队伍的思想建设,力求做到学习和宣传、信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样,这些队伍才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合格人才。

作者:胡凯单位: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