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分层模式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思考

分层模式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思考

【摘要】在当今有效展开教学的最佳模式便是针对差异性教学的分层教学策略。小学科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阶段,不同于小学阶段所学习的那么简单,小学科学的展开更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思维能力,在面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时,我们教师“因材施教”,对学生中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层解读以及教学,层次化的教学更是强调我们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决心。本文分析分层模式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希望可以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分层模式;小学科学教学;整合;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以及生活事物的了解较少,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方式都还处于待开发的时期,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小学科学中的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智商开发阶段而展开的教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依基于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理解能力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建立起科学概念。

一、教学对象分层,打好小组基础

从个性化教学的角度来看,分层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等给予教育,学生需要什么样子的东西,教师就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让学生处在一种比较主动的学习的过程之中。既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在班内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那在这之前,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了解,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提到的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是科学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之前的科学底子不错、对学习科学有很好的兴趣;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就是学生的底子不太好,但是有一定的上进心,经过教师的努力可以学得更好;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就是学习成绩比较偏下一点,学习很不主动,被教师追着才学习的人,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每时每刻地督导和约束。对于层次的划分,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来使分层达到最好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还可以锤炼教师的工作能力,使教师更好地尽到工作的责任,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在分层的基础之上划分小组,每个小组内有不同层次的同学可以达到“以优辅差”或者“一对多帮扶”的目的。合作探究是科学实验中必不可收的环节,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中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层次以及个体差异性进行科学的分组,确保每一组成员的融洽与互补,以求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佳效果。例如在进行《我们周围的土壤》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并为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让学生从实验目的出发进行各自的分工,通过实际的观察来发现和认识土壤,了解土壤是混合物的概念。通过合作探究的实验过程,学生还能够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并能加强学生对于实验流程的记忆,增强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环节里,教师需要先对班级的小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观察,之后依据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科学基础等综合的元素进行划分,然后按照互补的原则,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内,保证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成绩、性格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在小组内的价值和作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小组的人数上,教师可以设定每个小组4—6人,这样既保证合作交流的丰富性,又不至于让人数太多带来课堂纪律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层,激发学生动力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后,我们教师也要适当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层,确定好授课过程中的层次感,以此确保学生的分层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更好地配合学生对于知识吸收的层次感及差异性。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我都有着一定的自信以及积极自主的学习。例如,在与物体运动有关的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实物的小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观察物体运动的状态、规律,以及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小车会如何运动。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面开展一次小型的赛车比赛,为学生们提供同样的小车,如果为学生提供的小车是可以蓄力的,则由学生选择自己的小车想要在怎样的路面上行进,是光滑的或者是粗糙的,最后由教师为学生分析在不同的路面上为何小车的前进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对于小车的运动只由教师进行演示的话,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之中参与程度不高,也可能在不需要动手操作的情况之下出现走神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自身的思考也会减少,所以在课堂上加入实践活动并且交由学生自己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集中程度并且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也就是教学做理念中的做中学,也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将课堂的内容充实起来。在这样探讨和思考的过程中,就向学生传递了建模这一思想,也向学生导入了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主动思考和学习,进行科学知识的研究和深化。

三、针对评价内容,进行分层布置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评级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后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而科学作业上的完善评价则是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疏漏之处。同时学生也应该针对教师的评价做出相应的改进。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之时不能只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也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考虑,做出更加适合的评价,因为在如今的教育理念之下,对于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避免对学生产生打击。例如,以小学科学教材为例,“植物”这一章的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就可以以本节课的内容为讨论主题,让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先将本节课的主题引出、询问学生,平时在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哪些植物,在思考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结束之后,可以让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把能够看到的植物列举出来,教师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抛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植物都有哪些共同特点,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课下一起探究,走在操场上或者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起观察植物,最后得出结论。在进行作业评价之时,教师需要首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分析以及思考,对从作业之中体现出的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记录,然后开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对于基础不足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只要他们认真地完成了作业教师就可以进行表扬,并且鼓励下一次的进步,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就应该提出更高要求,对学生的正确率有所要求的同时,做出的评价应该更加地明确,具有针对性。在教师提出建议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自己的用语,避免对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是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产生刺激,在感受到鼓励与期待之下,学生们才会更加自主地学习,在学习的动力之下不断地前进,完成科学的学习。综上所述,基于科学学科的复杂性质,教师在六年级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是非常可取的。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这都是极有益的事情。

作者:张嘉晨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