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代文学论文:现代文学教育之思索

现代文学论文:现代文学教育之思索

本文作者:韩彬作者单位:潍坊学院

面对以上的现状,作为文学史的讲述者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让学生对文学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讲述现代文学史时感觉脉络清晰,而涉及到当代文学史,则总让人有一种散碎的感觉。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是我们在当代文学教学中隐去了太多的历史史实。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不同的讲述者那里它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面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尊重历史,我们中国作史的传统就是追求“信史”,讲求秉笔直书。刘知几说:“盖明镜之照物也,妍媸必露,不以毛嫱之面或有疵瑕,而寝其鉴也;虚空之传响也,清浊必闻,不以绵驹之歌时有误曲,而辍其应也。夫史官执简,宜类于斯。苟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斯为实录。”[3]具体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中,尤其像十七年中历次的文学运动、文学、知青文学,这都是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文学史讲述中特别加以重视的部分。如果我们因为某些禁忌而将部分历史事实隐去,那原本连续完整的文学史势必被割裂地支离破碎。

其次,我们在当代文学的讲述中要重视历史资料的挖掘。如与各种文学运动相关的历史资料,再如时期的手抄本小说、地下文学等等。如果不将建国后历次文学运动搞清,你就很难理解被高度组织化和政治化的当代文学,也很难理解意识形态对当代文学的制约。而要搞清这些文学运动则需要我们接触第一手资料,还原历史史实。另外对原始资料的发掘还可以让我们对当代文学中的一些思潮、现象有更为准确的定位。可能我们过去会认为朦胧诗的出现开辟了当代新诗的一个新纪元。但是当我们发现了白洋淀诗群,以及北岛、舒婷在后期的地下写作,我们就会发觉朦胧诗的历史延续性。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接触原始资料,有时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原始的期刊杂志,要强于让他们背诵诸多经过加工的文学史知识。再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必须尝试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以前讲到现代文学中茅盾的《子夜》,常常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可以将其与学生普遍喜欢的《大染坊》来做比较,这种比较可能会触发学生阅读前者的兴趣。为什么反映同一主题的两部作品会面貌殊异?为什么具有同一阶级属性的两个主人公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通过这种比较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及历史的认识。当代文学的讲述也一样,现在很多红色经典和样板戏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可以引导学生将电视剧与文学原著来作比较,看一下不同时代在演绎同一部作品时,其前后关注点发生了哪些的变化?文学史说到底还是要学以致用,在这种比较中我们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标准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后,当代文学是我们置身其中的一种文学,它是介于评论和史论之间的文学。因此,当代文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一种互相的交流和辩论中激发思想的火花。如鼓励学生关注和讨论新作,引导学生关注“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当代文学中的重大奖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当代文学的鲜活感。当代文学的教学虽面临着种种的困境,但这种困境同时也为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契机。相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当代文学教学一定能获得新的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