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思政教育中的人本理念的缺失

(一)从教育目标上讲

思政教育趋向于理想化的教育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理想化的教育,忽视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完美的理想人格教育学生,而不是把学生看作阶段性的、渐进性的现实个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否认个体道德认识的差异性和局限性。模范式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反观自身的时候感觉遥不可及,不现实,进而降低了理论的感染力。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理论为中心,强调理性的认知,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忽视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成长特点。教学情境和生活情景差别大,导致学生认为课堂和现实脱节,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理想性还体现在对现实社会矛盾回避,对社会敏感问题避而不谈,从而使学生的现实困惑和矛盾没有得到解答和引导。课堂成了脱离现实生活的理想主义,学生感觉身处课堂、书本一切皆是美好,走进社会和现实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在现在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样的矛盾和教学的弊端更加凸显。这样的弊端直接导致学生对真、善、美产生怀疑。课堂上教师的谆谆教导到学生那里成了没有意义的“唠叨”。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的却是苍白无力,这必然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要以社会现实为依托,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的深度,让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理论那里找到支点。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社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把学生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学习。这才是人本的教学理念。

(二)从教育的方式上讲

思政教育是从内容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以具体的教育内容为依托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的目标设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全面完备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使得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成了刻板的教学机器。教学的方式成了从教学内容出发回归教学内容,教师成了教学内容的输出机器。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现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学习成了被动的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的获得知识和能力。诚然,教学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目标也要借助教学的内容,那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驾驭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理论知识的魅力在于解决现实问题。从学生的现实问题出发,能够把简单的社会现象提升到理论分析的高度。让学生切实感知理论的力量。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贴近学生实际,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同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大学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教学,二是研究,这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是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归宿。因此,在高等教育中,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教学实践的主体,以人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这是大学教育中普遍遵循的教育理念。

二、改进思政教育,回归思政教育的人本特性

(一)推进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改革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德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德育课程要本着人本的理念,推进改革。有效的德育课程应是时展需要与个人现实发展需要的结合,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现实性和适用性应是思政课的显著特点。思政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解决学生现实问题和困惑为目标,针对性地设置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交往生活、情感生活的内容。课程的内容融入国家时事、大事,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将主流社会意识渗透其中,思政课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思政课的改革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思政教育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活动,认知和行动的统一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自觉遵守德育观念,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激励大学生不断地进行“知”与“行”的转换与提升,使思想道德观念融合到个人的言行习惯中,最终使大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向主动修养个人思想品德转变。这才是有效的思政教育的特征。

(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准则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以人为核心,强调尊重人,关怀人。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需要遵循尊重原则。尊重是教师对大学生的肯定,接纳和信任,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去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困惑。尊重是形成友好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大学生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是自尊心强、独立意识强烈甚至叛逆心理突出。在学校环境中,他们的自尊心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肯定,这也是对教师产生归宿感的前提,归宿感的产生有助于大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思政教育活动,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突出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用传统人文精神塑造大学生的人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家各派学说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儒、墨、道、法的思想解释了天、地、人、我之间相互关系,它解释了做人的原则,阐释了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刚强有为的人生态度。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的人生,提倡慈、孝、友、悌等人伦价值,推崇勤劳、务实、俭朴、和谐等道德观念;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自身的道德修炼、德性看作是第一位。中华民族历代崇尚“忠孝仁义”,强调忠诚祖国,孝敬父母,诚实守信,重义轻利。这些道德标准也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对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重要意义,将传统人文精神融入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人文关怀相悖的是唯科学主义,唯科学主义将文化价值、情感体验等人文因素排斥在大学教育之外,助长了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的倾向。失去了人文精神的大学教育只能培养学习和工作的机器。唯科学主义的大学教育是唯技术功利性的教育,这样的大学教育便会退化为一种物化活动,结果只能导致科学精神的扭曲。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总之,思想政治课以塑造人为目的,无论是教育的目标还是教学的内容及手段都要体现人本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本的理念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樊利娟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