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识读能力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视觉识读能力培养

摘要:该文探讨视觉识读能力培养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提出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加强学生对美感的认识,并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美术;视觉识读能力;审美;情感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视觉转换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具备可以通过图像表达自己感情的能力。教师应该把教学的方向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兴趣等方面,让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并具有自我意识,能够构建出完整的视觉文化。高中生的思想和内心都逐渐成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因此,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非常有必要。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通过眼睛观看、心灵感受、大脑思考,加强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综合素养。

一、视觉识读能力的意义

所谓“视觉识读能力”,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为三部分:从“视觉”上说,其指的是学生对图像的解读能力;“识”是学生对图像的审美能力;“读”是学生对图像的应用能力。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努力,它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视觉感受能力。当看到一幅图画或画像时,学生要能够对图中的内容有一定的解读,对图像的构造、绘画以及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要想逐步深入领会图像背后的含义,学生要尽量地将作品与当时的绘画情境、社会背景、文化情况相联系,探索图像背后的奥秘,了解图像背后的故事。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高中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绘画作品渗透出的情感,让他们把自己在图像中感受到的情感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分享,并用自己的话语或是美术专业术语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的感悟。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美术作品的背景故事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发现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和要表达的意义。将这三部分组合在一起以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将在艺术作品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和生活中,培养学生清晰的构思和想法,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程度,使学生有能力勾勒出一幅优秀的美术成品。这种方式可以逐步深入地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加强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加强视觉识读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艺术家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联系现实环境,加强培养学生的视觉效应;还可以把生活中的实物合理运用到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在识图审美方面的艺术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潜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

1.在情感体会时加强图像解读能力

教师应通过提高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让学生的视觉变得更加敏锐。这样在观察事物和感受事物时,学生就具备对事物做出辨别和分析搭配能力,并能够通过事物的外形和事物所在的位置了解一些更加深入的信息,提高对事物色彩的辨别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如,在《形——会说话的世界语》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展示出来,还可以运用现阶段流行的表情包开展教学。每一种表情都代表一种情感,不同的曲线可以勾勒出不同的情绪。小表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每一种表情表达出的情感也特别鲜明,并且,小表情作为一种美术形式的体现也便于学生理解。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讲解课程,可以使学生把情感理解得非常清楚。在《点、线、面、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凡•高的经典作品《星月夜》为例,让学生对线条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不同的线条表达的不同含义体现了凡•高不同的想法。如,凡•高在星云和树木下用线条勾勒出一团火球,表现出了一种特别强烈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了画家不同的艺术思想,也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通过提高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可以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欣赏艺术作品,并发现艺术作品中隐藏的情感和信息,分析图像中的图形以及强弱颜色之间的对比,对作品展开全面的剖析和理解。

2.通过对图像做出感知和判断,提高图像审美能力

加强学生的图像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剖析和理解作品,使学生可以从美学或是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如,在《奏响色彩的旋律》这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色彩对比的原理让学生对绘画中色彩的获取形成基本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色彩对比下的美,鼓励学生将色彩对比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运用这种方式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参照标准色彩对比图,自己绘制出一幅图案并填充强弱对比色彩,完成一幅个性化的作品。在培养图像审美能力时,教师需要把美术鉴赏的过程与历史文化以及其他艺术素养融合,帮助学生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对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经常进行多思维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图像应用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图像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图画中的所感所悟与实际生活、社会现状联系在一起。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在看到一幅作品时,学生要能够理解画家在图像中表达的情感和绘画图像时的背景,并能够感悟艺术作品中要表达的道德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将这幅作品加以改善,然后合理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在分析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学生首先就要清楚这幅作品的绘制背景,当时的西班牙人民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后分板块分析图画中每个人物或动物分别代表的事物,还要注重细节,如图画中牛的表情、战士手里拿着的东西等。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毕加索所处的年代,营造出当时那种破碎、黑暗、阴森的氛围,让学生剖析画中画家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战争中苦难百姓的怜悯之心。其次,教师要对图像中的事物进行逐个分析,然后作出整体评价,通过多方位、多思维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图像应用能力。加强对图像的应用能力,就是要让学生站在画家的角度,可以感同身受地思考图像中体现出的情感,深入学习如何将作品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绘制出一幅属于自己、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意义的美术作品。

三、提高视觉识读能力的手段

1.通过理解和感悟帮助视觉解读

在教学任务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感悟情感形式的美术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视觉解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打破固有理解模式的束缚,在艺术作品中多注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在不同的层次中带入不同的情感对作品作出评价。学生在观察某一事物时,事物的形态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固定的视觉印象,这种视觉印象就是学生对于事物观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越强,那么其对事物的观察深度就越大,这对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可以获得普通人难以获得的感受。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观察一件事物时永远都要用一种初生婴儿看世界的眼光,如果一位艺术家失去了这种能力,那么也就失去了继续创作艺术的能力。教师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视觉感悟的同时,使其用个性化的语言将自己的所感所悟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插入一些美术专用术语,让学生观察作品时,将作品中的画面情节、人物形象都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学生观察作品时看到的就不再是作品的表象,而能够发现作品背后隐藏的美的事物,不断提高视觉识读能力。

2.通过对比的方式强化视觉审美

将两幅在某种层面上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两种作品反映出的情感和内容的不同之处,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在分析、对比两幅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发现作品内部的与众不同之处,通过深入的思考,找到作品本身特有的闪光点。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此外,对于作品中运用夸张手法的位置,教师需要为学生标记出来,因为这些位置往往是体现画家想法的关键,对研究图像中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如,在《点、线、面、色彩》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吴冠中的《春如线》与凡•高的《星月夜》进行对比:这两幅作品都是由线条勾勒出来的,吴冠中的《春如线》展现的是中国传统的美,《星月夜》则是凡•高的奇幻想象;《春如线》通过流畅的线条,表现了春意清新之美和春天舞动的韵律,《星月夜》则通过线条呈现出一种脱离现实、给人头晕目眩感觉的景象。对比式鉴赏是一种层次较深的美术鉴赏形式,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发展形式的观察,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表现主题。这种分析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视觉识读能力,从而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高中美术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清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的美术作品,而且要培养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挖掘和发现作品中体现的深层次艺术观点,使学生具备用自己的想法和眼光了解作品、了解世界的能力,使其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鉴赏能力,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白锦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视觉识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向婷婷.高中“标志设计”教学研究——以培养图像识读素养为目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3]李茹.高中美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提升图像识读素养的探究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张韩光 单位:宁波市鄞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