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业银行战略

商业银行战略

摘要:文针对目前我国的金融脱媒的具体情况,结合数据分析我国金融脱媒现状。重点参照美国金融业对待脱媒的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一些建议,以使商业银行能利用这一契机走上更加良好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金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零售业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失去了其融资的主导地位。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减少,依靠传统的业务难以维持生存。即产生所谓的“金融脱媒”。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各项功能的完善,直接融资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我国金融脱媒的大幕已经拉开。

“脱媒”是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词,金融脱媒狭义指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货币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存款利率水平之上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就会大量流向货币市场工具的现象。广义上不仅是存款资金流向高息资产,而且指资金使用方不再经过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的行为。本文所探讨的“脱媒”是广义上的。

一.金融脱媒趋势已定

我国股票市场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筹资总额,成交金额,成交数量,日均成交额,成交笔数都保持稳中有升。

债券市场在经过几年的制度变革和发展之后,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和容量屡创新高。创新品种增多,国开行先后推出一系列的附权债券,远期固息债等创新品种,以及买断式回购交易方式的推出等都为我国债券市场的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2005年5月央行颁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使非金融企业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从而使债券发行主体范围也逐步扩大。次级债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流动性也有很大改善,投资价值进一步被发掘,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可转债市场容量继续扩大,企业债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等等。

此外,基金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总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金融工具的不断增加,投资者和筹资者都会逐步转向资本市场,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筹集资金。

另外,从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可以看出,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在逐渐下降,外资,自筹资金占比上升。充分说明我国融资渠道日益增加对贷款的依存度在逐渐下降。

虽然,从金融机构的存贷差额,资本市场融资和社会投资资金来源总量和比例来看,我国金融虽然没有“脱媒”,但是,脱媒已经开始,并且一系列的因素的存在催使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

1、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将推动金融脱媒发展。首先,市场机制将逐渐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摆脱高度依赖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中介的局面,促进直接金融的发展。其次,市场主体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单一信贷业务已无法满足这些新兴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富有活力的直接金融机构提供了市场空间。再次,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加快了我国的金融脱媒,增加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

2、我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直接融资迅速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这一进程中,直接融资的迅速发展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

3、政府推动的制度性变革将加快金融脱媒的进程。由于我国直接融资存在很多制度性缺陷,如股权分置、市场分割、结构失衡、过度审批、监管不力等方面。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定位,为直接融资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这种政府推动的变革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深化,从而加快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目前金融还没有“脱媒”。但是,“脱媒”趋势已定,并且随着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加深,金融脱媒必定会成为现实,但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我们还可以得出:金融脱媒是发展直接融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银行业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

二.体制转轨期金融脱媒在我国的表现特征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金融体制转轨时期,转轨期间经济运行的波动以及市场机制功能尚未完善,又为经济主体投融资行为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与更大的波动性。金融脱媒同样也体现出浓厚的“转轨”色彩,即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体制转轨期的金融脱媒呈现出鲜明的非对称性特征。

1、需求脱媒强于供给脱媒

与上个世纪60-80年生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脱媒,银行信贷增长规模急剧萎缩和商业银行流动性急剧下降相对称的金融脱媒不同的是我国的需求脱媒强于供给脱媒。从表四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在资金运用中的占比逐年下降,贷款总额呈缓速增长状态,而企业和居民存款却呈稳步上升状态。这反映了我国资金由于投资渠道少,市场不完善,而集结在金融机构。

2、短期需求脱媒强于长期需求脱媒

从图中可以看出,短期贷款一直维持在40000-50000亿元之间,并且有下降的趋势,而中长期贷款却呈加速增长趋势。

3、长期供给脱媒弱于短期供给脱媒

1997一2004年间,定期存款不论是增长额还是增长率都明显高于活期存款。这一方面与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有关,由于保障体制的不完善,城镇居民很大一部分收入都出于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目的以定期存款的方式保有;另一方面,又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工具不多,居民只能以长期存款的方式保有。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又加上资本市场融资困难,所以也以定期存款来实现内部融资。

三.面对脱媒,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

既然金融脱媒趋势已定,并且我国又具有转型期特有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就要进行相应得战略调整,首先必须进行认识上的转变:在制度;在经营理念;在服务对象上进行转变。在认识转变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就应该再针对这些变化进行相应得结构调整和各项创新。

第一.1.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在脱媒环境下,美国商业银行充分把握住市场化这一契机,利用高速发展的资本市场这一重要资源,实现了自身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加行上市和股权分散化步伐,为银行建立起来稳定的资本补充机制,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银行改造和上市能很好的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问题和所有权问题2.建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也可以使银行业务得到全面拓展,利润来源多元化和分散银行风险。

第二.业务重点要调整。首先,商业银行应该调整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应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存贷市场。随着代企业客户的流失,中小企业将成为银行的服务主体。所以,商业银行就应该进行中小企业存贷业务的研究和创新。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与消费者相关的资产负债业务,如学生贷款,信用卡,借记卡等卡类产品,住房贷款,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贷款等等。

在做好存贷业务的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利用直接融资迅速发展的契机在金融服务领域拓展和深化业务,即是大力发展中间服务业务。比如:同业存款、企业机构大额存款业务;商业银行还可以在资本市场发展融资融券、证券质押贷款等业务;随着企业往来的增加,支付结算等企业之间的往来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另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机构网络,客户资源为企业提供企业理财,相关证券财经、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咨询类纯中间业务等等。

第三.在制度和业务转型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实施经营体制的创新;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实现从浅层创新、孤立创新向依托证券市场开展组合创新、交叉创新、合作创新和深度创新转型;促进管理方法的创新,从被动式的资产负债管理向主动式的资产负债管理转型,从以定性为主的风险管理向定性、定量并重的风险管理转型。

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既能从战术上又能从战略上,利用金融脱媒这个契机,完善自己的资本结构,业务结构和利润来源。并能防止象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商业银行由于受到金融自由化和“脱媒化”的影响,经营业绩大面积恶化,利润大幅度下滑,全行业亏损严重,破产银行和问题银行的数量急剧增加现象的发生。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J].2006年.

[2]张福荣.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化解[M].中国经济出版社.

[3]王江.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变革与风险控制[M].经济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

[4]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