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府与市场的分析研究论文

政府与市场的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均衡点,已成为当代中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演进过程的剖析及我国政府与经济的发展历程来分析政府与市场各自的特性,并在分析了我国新时期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基础上,通过剖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对我国政府与经济现有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走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政府;市场;问题原因;分析展望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概述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经济学、管理科学以及财政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这个问题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很不相同。只有当人们逐步认识了市场的作用和缺陷以及政府的作用和缺陷之后,才能获得有效地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经验

确立政府与市场关系无疑是重要的。但是,政府与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却不能一概而论,他至少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政府从市场外部进入到市场内部。第二阶段,政府从辅助功能转变为主导功能,用以弥补市场功能的不足。第三阶段,政府的职能从微观层次上升到宏观层次。不同国家的市场发育程度不同,政府在不同发展阶段进入市场,到底是采取以市场为主导,先建市场,而后政府循序渐进的介入方式,还是采取政府主导方式引入市场?由此会产生不同的发展路径,形成不同的经济结果.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政府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调节。市场机制存在着失灵和缺陷,需要政府去弥补和矫正。现代市场是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现代市场竞争是国家管理下的竞争。政府不只是市场的“裁判员”,也是市场的主体之一,承担着多方面的社会经济职能。政府也有缺陷。克服政府缺陷的根本途径是提高政府质量,同时也要在政府政策和运作中利用市场的利益驱动机制和竞争机制。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过程

在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基础性体制确立以后,西方学者在政府与市场领域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按照理论取向的不同,可以把他们的观点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主张尽可能少的政府干预;二是主张全面广泛的政府干预;三是主张有选择的政府干预。从经济学说史与政府实践的历史来看,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自由市场———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失灵———互补整合的演变过程。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由主义时期

自由主义时期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自由经济,发挥市场经济自身的功能,要求政府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干预社会。翻开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可见人们对市场机制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近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他认为,人们听命于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其结果是无意中使社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人类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亚当·斯密的“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成为政府发展的基本观念。政府在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干

涉极为有限,仅限于制定维护市场秩序的法规,提供最低限度的政府扶助,履行防御外敌和保卫公共安全等职责。直到20世纪初,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政府一直充当着“守夜人”的角色。然而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市场力量的神话,市场的种种缺陷都暴露出来,市场失灵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2.国家主义时期

“市场失灵”之后,人们希望政府能够弥补市场缺陷,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开始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政府取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国家政府在经济领域对市场的广泛干预以及为缓解市场矛盾而逐渐推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使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公共部门的数量和公共支出迅速膨胀。然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并不像设计者们当初预想的那样完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对滞胀束手无策,人们开始正视政府干预失败的恶果。

3.新自由主义时期

面对国家主义的“政府缺陷”或“政府失灵”,人们开始重新怀念自由主义,从而开始了自由主义更高层次的回归,即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全面干预。新自由主义学派强调市场的自然秩序,反对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干预,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配置资源。在实践中,新自由主义逐渐成为指引国家发展的主导理论,英、美等国政府也回到保守主义政策上来,进行了较大调整。其总体趋势是寻求市场与政府的平衡,在强化市场机制的同时也肯定政府介入的必要性。

三、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历程

我国解放初期的经济是在战争废墟上“恢复和发展时期”。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研究来看,是强政府、无市场时期。政府的干预遍布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市场无从谈起,经济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然而,正如小平同志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在实践中越来越不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于是中国政府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市场化的探讨和摸索,政府职能也从服务于计划经济转向服务于市场经济,20多年的市场尝试和发展,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完全解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对市场的干预进行的资源再配置成为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必要补充,是对市场不灵的纠正。但是,在市场改革的初期,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不完全的政府计划干预和不完全的市场同时对经济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一方面“市场失灵”更为广泛和严重;另一方面政府直接干预过多,反过来又阻碍市场机能的发挥,摸索时期,我们缺乏对政府干预职能明确的界定,“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相互促动效应,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经验和教训。这一时期是我们的“转轨时期”,我们对政府的干预目标、干预方式、干预力度以及政策工具的选择等方面作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使政府干预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尽量克服自身失灵。这给我们对“市场”的“政府”干预提供了宝贵的财富。正如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用足市场,慎求政府”,这是对我们20多年来政府与市场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成果的生动概括,也为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下一时期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在时间上,我们可以更具体的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1949年解放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前的全能政府阶段。这时我国是纯粹的统制计划经济,政府全能,市场不在,特点是政府完全代替市场:政府突出微观管理职能,政企不分,企业无独立性和自主性,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经济。这在建国初期特定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的缺陷逐步暴露: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政府失灵等等;

其次是1978年到1984年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阶段。这是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自觉转变的初期阶段,1978年前后思想解放的浪潮冲破了极左思潮的束缚,启动了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政府经济职能从“政府统制”到“政府干预”的转变,理论上意味着政府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具体是对国有企业放权,使经营自主,精简经济行政机构。党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成为这一时期行动指南;

第三是1984年到1992年政府微观经济职能进一步缩小的阶段。具体表现是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国企营方式、政企进一步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政府宏观调控中增强经济杠杆的作用、培育价格体系等。1987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成为这一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纲领;

第四是1992年到1997年“市场”地位的确立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了“市场”在我国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合法地位,明确了“政府”经济能主要限于通过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干预市场失领域。随之而来的财税、金融改革就是具体实践,政府开始政、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市场管制须通过法定程序制定则并监督规则的执行;

第五是1998年至今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全新阶这个阶段的机构改革、喜迎入世,特别是本届政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时期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标志。1998年和2003年经过两政府的共同努力,国务院部委从当时的50个削减为21个,要是强化宏观管理和公共管理职能,弱化微观市场职能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根据WTO规则,落实政企分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中央与地方系、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和改革政府采购制度等为

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新要求。尤其是近年本届政府在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场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了指导纲领。

四、我国新时期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

1.有效需求不足与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矛盾加深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点是需求拉动下的水平扩张,在强劲需求的拉动下,通过扩大投资、多上项目,就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出现明显的市场需求约束后,水平扩张模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消失了。从我国近年的情况看,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两大重要力量——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存在不足的现象。

由于消费需求约束,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明增长速度从1992年的14.2%连续下滑,至1999年仅为7.8%,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有效需求不足与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矛盾十分突出。

2.工业化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十分尖锐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严重的结构畸形问题,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在我国,由于体制性的因素,加剧了工业化与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由于城乡分割,城市文明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对乡村几乎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大多数乡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刀耕火种式的生产方式。农民收入水平低下,许多地方还处于十分贫困的原始状态。这使我国经济

呈现出一种“断层”现象,导致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内在循环由此而受阻。

3.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多,经济效益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些问题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是“大而全,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十分严重。这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最突出标志,也是粗放型经济的典型特征。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为产品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不衔接甚至严重脱节,即一方面不少产品供过于求,不少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的一些产品,我国产业又不具备生产能力。

三是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布局不合理,互补性差。这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造成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成本高,而且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国民经济的效率是无法提高的。

4.国内市场相互割据,资源的流动和重组遇到重重障碍

各地方、各部门为了追求各自的局部利益,运用行政权力相互封锁、彼此排斥,造成了国内市场各式各样的“条块”分割,使全国本应统一、开放的市场被割裂成众多的区域市场和部门市场。这与市场经济的流动性要求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不仅带来了国民经济的效率损失,而且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5、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显现化

以改革求发展、求稳定,以发展促改革、促稳定,以稳定保改革、保发展,确保改革、发展和稳定协调运转,使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竞争,尤其全球竞争加剧的环境中,必须建立起对企业的淘汰机制、约束机制、发展创新机制、风险责任机制以及适应新阶段产业发展要求的资源配置机制。不言而喻,这必将涉及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宏观调控体系、市场体系等一系列领域的深层次改革。特别是就业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调整而引起的利益格局变化所引发的矛盾,将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增长所能带来的就业机会将相应减少;国有企业改革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导致下岗分流人员增加;而我国农村亿剩余劳动力,这预示着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与此同时,企业效益下降,甚至破产,一部分居民收入水平大大下降。

不难看出,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冲突明显加剧。

五、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确立

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矛盾和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总体上来看,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宏观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政府职能错位,与市场的关系扭曲。

政府与市场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界争论的核心。完全的政府或完全的市场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市场的失灵是需要政府来弥补的,所以,实质的问题是政府与市场该如何组合:是市场多一点,还是政府多一点。

笔者认为,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简单的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这样一种组合关系,因为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时,自身也会产生很大甚至更严重的缺陷。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固定不变的政府与市场的活动边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也存在着统一的情况。市场机制是有缺陷的,在政府的干预下,市场可能在合理的轨道上发展。但政府也会失灵,这就需要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中,找到使二者的作用得到真正有效发挥的结合点,也就是二者达到平衡的点,这个平衡点与市场的成熟度、法制是否健全、政府干预的传统等因素有关。所以要选择最优的政府与市场的组合模式,必须以各自具体的经济、政治、法律环境为依据不断的探索平衡点。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较为成熟,完全可以选择偏重于市场的模式,把政府的职能仅仅限定在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美国就是最好的例证。但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市场是不完全的,政府不仅要弥补市场失灵,还面临着培育和发展市场机制,使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问题。并且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行为,而只能通过各种间接手段调控,规范生产经营的活动。这又涉及到了政府职能的问题,要求政府是有限、有效、服务型的政府。不过,我国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最终走向仍然限定在市场的范围。因为,一旦市场成熟了,那么政府就不必再承担促进市场发育的职能了。

六、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分析与展望

纵观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可见我国在历史上一直是自然经济的小农社会,新中国也植根于半殖民半封建这样一种社会形态,也就是说中国在历史上并未曾出现过所谓的市场经济,当然也不会有西方社会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稍后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在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时,首先要明确,我国市场经济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独立的、统一的、完善的市场,资源使用效率还很低下,竞争尚未充分,市场仍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存在市场发育完善后带来的所谓“市场失灵”的危机。那么中国是否也存在着西方社会曾经出现过的政府干预、政府失灵现象呢?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事实上中国经济走过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首先,西方社会在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后实行的政府干预是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由发展为基础的,尽管“市场万能”的神话已经破灭,但西方的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体表现为生产力大发展、生产效率提高、社会财富总量增加等。西方的政府干预是对市场缺陷的补充,它所面对的社会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社会。其次,西方政府对社会的干预尽管是积极全面的,但相对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的干预而言它的干预还是比较宏观的,方式也还是比较多样的,除行政手段外,还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而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似乎也存在着政府过多干预导致社会经济几近崩溃、政府效能低下、社会全面停滞的所谓“政府失灵”状态,但笔者认为这种状态完全不同于西方社会曾经出现的“政府失灵”状态。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现的政府对社会的全面干预是沿袭苏联模式的结果。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实行的干预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主义”阶段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它是市场经济没有充分发展基础之上的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的全面干预。

中国政府与市场之间演变的历史是短暂而独特的,没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失灵”,也没有在此基础上随后出现“政府失灵”,因此要解决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就必须根据国情,借鉴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经验,寻找出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平衡点。

1.以市场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市场是社会的基础性的内容,而国家则是从社会产生的上层建筑,尽管国家最终将会消亡,政府的行政权力最终将回归社会,但只要国家政府存在,它就必须履行其作为上层建筑的职能,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因此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政府职能应该围绕着市场优化,即应该在经济领域中寻求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最佳结合点,其目的在于使政府更恰当、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政府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2.立足社会及市场需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西方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政府失灵导致的经济滞胀以后,普遍调整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力图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90年代以后,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政府效能,西方国家普遍开始了新一轮的行政制度改革,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实践与西方流行的现代行政学理论“新公共管理”不谋而合。所谓“新公共管理”概念具有这样的基本内涵,它提出政府行政部门应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追求公共服务的绩效和结果,使政府的决策能够体现社会的反应,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够接近公众的实际需求,使决策增加适应性,行政增加效益性。西方流行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行政实践为我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思想。

(1)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的目的性

市场经济意味着自由、公平和竞争,它需要的是政府的有限干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一切的观念,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政府的某些职能,使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目的更明确,从而提高政府效能。

(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

自由、平等而充分的竞争是市场经济能够提高效率的重要原因。而在西方新一轮的行政改革中,竞争机制已经被引入政府运行过程。政府履行制定政策的职能,而政策的执行则由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盈利部门共同承担,这一机制既体现社会公正、防止政府垄断,又有效提高了政府的效能。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出现了许多可以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部门”,它们的出现为政府竞争机制的引入提供了前提,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当然也包括面对市场的公共服务。

(3)改变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管理方式

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社会管理职能的消失,事实上政府正是通过管理的方式来实现服务的功能。我国政府以往干预经济的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对经济实行全面直接的调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培育市场,改直接的微观调控为间接的宏观调控,给市场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必须改变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灵活多变的干预,使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政府效能的提高能够相互促进。超级秘书网

七、结语

在影响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在对象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的情况复杂,经济的发展不能“一刀切”或者进行激进式的经济改革,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应该循序渐进的。实践证明,我国改革以前的政府干预是有效的,改革开放提出建立市场经济的成绩是卓越的。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应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起作用,互相补充,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经济高效、有序发展。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处于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过程中,因此寻找和确立政府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将是一个动态的艰难的过程,但无疑这一问题的解决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我国政治改革的进程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素梅.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黄晓,宾雄意.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其关系研究[D].大众科技,2006(1).

[3]张广宏.新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5(19).

[4]刘露.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台声·新视角,2005.

[5]何盛明.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经济观察,2002,(4).

[6]区利民.对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02(2).

[7]柳诗凯,丛阳.浅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8]徐永贵,后小仙.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9]高旺.论市场和政府的功能关系[J].东岳论丛,2000(2)

[10]池元吉.论市场与政府[J].经济评论,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