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府工作总结

政府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政府工作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政府工作总结3篇

第一篇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基层建设年、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夯实基层党建、优化发展环境、启动园区征地、发展特色种养殖、建设农业示范方为主线,把握稳定大局,坚持夺位争先,奋力开拓,克难攻坚,使得全镇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一、提振信心,科学定位,绘就新时期科学发展蓝图

新一届党委、政府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针对的基本镇情,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是:以“装备制造园区”落户为契机,高标定位,长远规划,以打造第二县城为目标,实施“工业强镇、农业亮镇、养殖兴镇、商贸富镇”四大战略。在工业发展上,加快打造装备制造园区,制定镇域发展详规,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项目,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工业强镇。在农业发展上,叫响“高产粮仓”、“大蒜之乡”品牌,调优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大棚种植、特色种植,加快农业高产示范方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养殖发展上,培育大型养殖园区,发展种养合作社,打造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在商贸发展上,以前屯、万北商贸街为轴,发展小商品批发、农贸商品批发,加快建设果蔬批发市场、大蒜交易市场等商贸物流项目。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终形成工业、农业、商贸齐发展,构建和谐繁荣新。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强基固本抓党建,基层队伍迸发新活力。

1、在巩固基础上牢抓“五个重点”。阵地重投入:

点击阅读全文

政府工作总结

(一)镇域经济持续增长

1、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15年,通过全镇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一是完成了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该工程涉及我镇6个村16个经济社,永久性征地212亩、临时用地250亩。镇政府高度重视,抽调专门力量,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完成462亩土地的清场交地工作,拆迁房屋180幢,社保安置人口201人。二是强力推进联网畅通工程建设。联网畅通工程涉及我镇7个村29个经济社,在我镇长度10.425公里,征收土地1300余亩,征用土地600余亩。今年3月以来,镇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成立联网畅通工程工作组,采用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全部挂联,机关干部全体参与,涉及村社干部集中突击的方式,全力以赴打好井沙联网畅通工程攻坚战,制定工作日程,倒排工期,镇党委定期开展督查,并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工作组成员加班加点,深入村社及农户家中,开展宣传动员,土地、房屋的丈量、核实、公示和费用下清等工作。仅用2个月,全面完成29个农经社《征收土地协议书》签订工作,清场交地1900余亩,拆迁房屋300余幢,拆迁面积10万㎡,农转非安置1834人。联网畅通工程开创“领导参与、集体攻坚”的征地新模式,实现了短时间、高效率、低成本的征地拆迁,成为了征地拆迁示范工程。三是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还房小区涉及我镇3个村、6个经济社,征收土地面积157.35亩,拆迁房屋34幢。目前,已完成红线范围内土地丈量、实物清点、征地协议签订、房屋丈量、青苗下清等工作,房屋拆迁协议签订进入扫尾阶段。四是“第二批还房安置工作顺利开展。对龙口6、7、8社征地拆迁的168户574人进行了资格审查和户型确认,于7月进行了第二批次还房安置工作。目前,已完成130套住房安置,完成16户货币安置资金结算工作。五是完成“金字塔”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该项目涉及龙口村6组,今年6月,组织镇村社干部、村民代表、城管执法人员完成了对龙口6社80余幢房屋丈量和实物清点工作。

2、认真做好扶贫和移民工作。完成了1、2组安置点和5、10组安置点安置移民电表入户安装工作。对3组安置点和1、2组安置点进行了生活用水抽样检测。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将全镇1309名贫困人口分解到各村,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制定了具体措施,帮助1124名贫困人口脱贫解困。

(二)社会事业有力推进

1、认真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2、认真开展民政残联工作。进一步完善低保审核程序,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标准有升有降,对新产生的困难家庭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97户132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66户770人。

点击阅读全文

政府工作总结6篇

第一篇 今年以来,县志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方志办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市方志办的各项工作部署,突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个中心,《县志》高标准通过省级评审和全国专家评审会的评审,完成了《文化》征求意见稿的编撰,高质量完成了《市志》、《年鉴》、《年鉴》供稿工作。

一、《县志》稿顺利通过省级评审

市政府方志办把《县志》通过省级评审列入今年度考核目标之一。今年以来,县志办通过抓学习、提素质,抓调研、集资料,抓写作、上水平的三抓举措,修改完善《县志》市级评审稿,于4月中旬制作出共43章249节1281目120多万字《县志》省级评审稿。4月20日,将省级评审稿交到各位专家手中。6月3—6日,《县志》省级评审会暨全国专家评审会在召开,专家们一致认为:新编《县志》是一部结构科学合理、记叙要素完备、县域特色明显、资料翔实厚重的成功志稿,新编《县志》顺利通过省级评审。通过编辑们努力,结合专家意见建议已全部修改完毕,并从拍摄、征集的近万余张照片中遴选出500张照片用于志稿中。目前,已交付印刷厂制作样书。

二、启动编撰了《文化》一书

今年1月份,县志办拟定篇目,根据已有的县志资料,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不断修改完善现有资料,部分直接介入采编,四易其稿,于7月份完成7卷、81篇、30余万字的征求意见稿。为上海同济大学做好我县总规划修编和北京工艺美院设计我县县标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得到县政府有关领导的认可。

三、按时完成了《市志·部分》供稿工作

点击阅读全文

地方政府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力求“民思我想,民忧我解,民求我应,民困我帮”,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以民为本,逐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1、救灾救济准确及时,迅速解决灾民的生活救助

今年,我县遭受了八次洪涝灾害,湘江洪水段三次超警戒线,全县各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我们及时下拨了救灾款1228万元。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救灾现场,确保灾民的吃、住,确保大灾无大难。二是摸清底子。我们逐村逐户核实情况,切实将受灾群众的人数,灾害损失程度登记造册,建好台帐。三是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针对受灾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区分轻重缓急,采取生产自救,互帮互助和政府救济等多种形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四是公平公开。救济款物的发放,我们严格按照灾民台帐,凭救济卡发放。特别是对灾后恢复重建,坚持本人申请,乡镇核实,民政审批,由纪检、民政、财政等部门联合督查、落实。700户危房改造已全面完成,十一月底已全部搬迁入住。

2、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努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点击阅读全文

地方政府工作总结

2013年,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政府工作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扎扎实实抓落实。在“两区”建设和振兴海岛经济的过程中,团结和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经济呈现出高点开局,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年底,全乡社会总收入可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42%;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22%;渔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同比增长1%,财政收入390万元。

一、全力抓好经济工作,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增强

捕捞业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工作方向和作业时间,积极组织渔民开展多品种捕捞生产,努力开发新品种,渔业经济地位进一步巩固,产量、产值大幅度增长。全年捕捞产量实现20.487吨,产值8,2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38.3%。海水增养殖业在加大扇贝底播和浮筏养殖规模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养殖业户发展海参和虾夷扇贝常温育苗、保苗生产。全乡现有育苗场3个,总育苗水体2,500立方米,今年全部启动。用于育海参幼苗2,500立方水体,羊栖菜800立方水体,培育海胆幼苗300万个,扇贝苗5亿枚。全乡从事浮筏养殖户41户。今年新增扇贝苗种暂养台筏1,000台,总台筏达到6,200余台,其中,苗种暂养台筏4,200余台,养成2,000台。全乡从事底播养殖户8户,经营海域面积6万余亩。新建成陆地工厂化海参养殖大棚4座,全年共培育、中间育成海参苗种2,500万头。全年共底播扇贝苗种4亿枚,海参1,000万头。暂养扇贝苗种16亿枚。全年可实现苗种收入2,500万元;底播产量2,900吨,产值5,800万元;浮筏产量5,300吨,产值6,360万元;海参45吨,产值900万元;鲍鱼1吨,产值74万元;海胆105吨,产值410万元。坚持发展新型养鱼业的思路,普通网箱巩固在450箱,新增深水大网箱1组4箱,养殖黑裙鱼50吨,六线鱼97吨,其它品种20吨,全年实现产值704万元。加工业及其它产业走出困境。积极寻求客户,实现产品与市场对接。共加工半壳虾夷扇贝150吨,产值195万元;修造船业实现产值120万元;建筑业830万元;第三产业2,907万元。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吸引域外资金对企业进行嫁接改造。今年共签订招商项目合同7个,到位金额4,000万元。去年产改后,将大部分不良资产与海域一起转移到丰益公司,为减轻企业负担,化解债务压力,积极寻求有经济实力的合作伙伴进入,对资源、资本进行重新整合,焕发了企业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今年引进两家企业进入,化解丰益公司债务1,700万元。引进湾一家客户,投资500万元进行虾夷扇贝深水大网笼养殖获得成功。以丰益水产有限公司、振禄水产有限公司、海仁水产养殖场等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全乡已发展民营企业9家,个体工商业户256户,从业人员达到2,500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基础产业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共争取资金500多万元。加强了财税工作。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管理。在一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二保办公正常开支,三保群众压资适度偿还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接待费用标准,努力压缩经费支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坚持以人为本,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加强海域清理整顿工作,规范了用海行为,出台了《乡海域使用和管理操作规范》,明确依法用海权利义务,为海域规范使用和管理打下基础。积极探索海域经营企业与沿岸渔民合作生产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海域承包后,沿岸渔民作业区域受到限制,引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一方面教育渔民树立依法用海观念,另一方面教育海域经营业户树立大局意识和社会意识,配合政府解决好渔民作业区域问题。采取捆绑式合作模式,即每个经营海域的业户都必须吸收一定数量的渔船到指定海域作业,对海底固有生物的采捕,承包业户可向渔民收取一定的资源补偿费(鱼类除外)。采取这种方式后,双方都比较满意。为解决群众赶海难的问题,乡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要求承包人对所承包海域定期向群众开放,从而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小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加强重点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全年累计投资近900万元,完成了孙错线二期宋家屯至错鱼石2.8公里路段混凝土硬覆盖工程、龙口至红石5.5公里环太平湾路灯安装工程,新安装路灯106盏。完成了海堤护墙工程。完成了渔政渔监站办公楼建造、供电站和农行分理处办公楼装修工程以及苇子沟度假村工程。由丰益水产有限公司投资450万元修建的红石客货滚装码头二期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劈山毁林、破坏资源、垃圾、污水、废油随意排放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年来,共植树14万株,封山育林6,000亩,退耕还林50亩,栽种草坪4,500平方米,花卉25万株,建设花园式单位3个。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乡被确定为2013年市生态示范乡镇。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积极承办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化解群众压资,加大扶贫帮困工作力度。一是将投资51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360万元)的红石在建客货滚装码头一期工程以300万元整体出售给丰益公司,由该公司负责投资承建二期工程。二是将乡中心幼儿园推向社会,由个人承办幼教事业,每年可节省经费20万元。尽管群众压资款数额较大,但乡政府仍设法予以解决,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到目前为止,共化解债务近500万元,偿还群众压资款110余万元。一年来,乡政府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驻岛部队家属缴纳保险费11万元。全面推行了农村医疗保险工作。兑付老干部医疗费7万余元。加大了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扶贫帮困工作。全乡现有五保户19户,农村低保户3户,城镇低保户8户,特困户15户,烈属2户,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及遗属等优抚对象15人,今年,共发放各种社会救济保障金25万余元。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教10万余元,为家庭困难的重患病人捐款1.6万余元,为困难学生募捐5,000余元。按照市、县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查处安全隐患,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沿岸生产秩序明显改善,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进一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签订流动人口计生合同63份,全年无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率继续保持在100%。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通过验收,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入学率、巩固率得到提高,辍学率始终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完成了义务献血任务。文化、体育、电视、卫生等项社会工作均保持了良好的工作态势。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为目标,加强了政府的机关自身建设。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压缩事业单位编制15个,共办理退休和精简临时人员11人,并以此为契机,对机关内设岗位实行竞聘上岗。严格规范公务人员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对政府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坚持重大问题提交党委会研究,对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向党委会通报。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