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种业竞争力影响要素及提高路径

种业竞争力影响要素及提高路径

本文作者:叶献伟作者单位:河南金娃娃种业有限公司

1影响因素

1.1生产要素情况

一是科研育种力量分散。育种机构多但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低层次、重复性研究突出,影响了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基础性研究薄弱。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加上基础研究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因此大多数科研机构投入的资源很少,造成基础性研发后劲不足。三是生物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从发达国家来看,生物育种(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等)已经取代常规育种成为育种的主要手段,但河南省对转基因育种、分子育种等方面研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现代社会,初级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而高级生产要素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河南种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创造初级要素向高级要素升级的机制,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高级化、专业化。

1.2需求状况

一是省内需求。河南省耕地面积793.3万hm2,仅次于黑龙江,名列全国第2位,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粮食产量已实现连续9年(2003~2011年)增产,连续6年(2006~2011年)超过500亿kg,份额超过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什么力量支撑河南粮食连续增产?究其原因,科技和政策双重支撑是河南粮食增产的动力,其中科技是第1位的,良种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是第1位的,并且以后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民期望能买到适合本地生态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可以说是如饥似渴。目前,河南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其中玉米和小麦良种播种率接近100%,河南种业市场容量已位居全国第1位。二是省外需求(包括国际需求)。我国的种业市场规模已由2000年的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00亿元,增长迅速,10年后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种子市场。

1.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单独的一个企业以至单独一个产业,都很难保持竞争优势,只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产业之间良性互动,才能促使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具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能为本企业提供先进的原材料、相关技术等,这些都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如果下游产业在全球具有竞争力,那么就会对上游产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本产业进行创新的外部动力。河南种业的支持性产业包括塑料业、化工业、机械加工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会形成“提升效应”,在互通技术比重较高、而且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的情况下,“提升效应”尤为显著。河南种业的相关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传媒业、医药业、食品加工业、畜牧业等。因此,提高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竞争优势对提高河南种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1.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一是种子企业“多、小、弱”,集中度差。目前,河南省有各类种子企业超过780家,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超过300家,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的仅有5家。二是缺乏大型领军公司、龙头企业。河南省目前只有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1家进入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前10名,且排名第9位。至今,河南省还没有一家种业上市公司。三是产学研机制未完全建立,企业未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河南省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大多自成体系、各自为战,企业科研投入很少,主要通过外部购买获得品种,未完全形成产学研结合机制。四是缺乏对外合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种业(如美国孟山都、美国杜邦-先锋、瑞士先正达等)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我国种业市场,成为推动我国种业升级的重要力量。目前,在我国注册外商投资的农作物种子公司有76家,其中26家独资、42家合资、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但河南省还没有一家。究其原因,可以看出河南种业企业战略不明、组织机构不合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机制和策略。

1.5机遇

一是在2009年12月,河南省实施国家粮食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明确提出要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等途径来形成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二是在2011年10月,国家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定位中明确提出,把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1.6政府的相关政策

政府是通过政策来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或者迫使竞争优势转移,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河南省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特别是种业的发展,除了为种业发展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外,还落实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并从信贷、税收等方面加强种子工程的建设。例如在河南省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种子工程项目中,计划总投资20.2亿元,用于支持河南种子企业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提升途径

2.1提升和优化种业的生产要素

一是要加大对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利用。二是要全面整合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研发平台,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快农业科研机构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加强基础性研究和育种方法创新,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2.2进一步拉动种业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种业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高质量的需求能促使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创新,级别和标准越来越高。河南种子企业要善于观察、引导和培育新型农民需求的成熟度,并及时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有远见农民的要求。

2.3形成产业集群,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

河南省应大力发展塑料业、医药业、食品加工、物流业等相关与支持产业,相关与支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能对河南种业的发展形成“提升和协同效应”,从而整体推动河南种业竞争力的提升。

2.4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河南省应制定种业发展规划,引导种业企业制定明晰的发展战略,理顺产权关系,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3~5年内培育和扶持起1~2个在国内种业市场领军的大型种业集团公司。

2.5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壮大

中原经济区和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的建设,为河南种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河南种业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优势龙头企业,应珍视和利用好这次重大机遇,尽快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2.6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一是提高种子行业的经营门槛,加强种业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二是继续在信贷、税收、项目补贴等政策方面向优势龙头企业倾斜,支持其建立新品种研发中心、标准化的生产繁育基地、设备和管理领先的加工中心等。三是支持和鼓励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集群的形成。四是建立备灾良种储备制度,降低市场风险,增强市场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