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际化会计进程管理

国际化会计进程管理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国际协调问题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及实务与国际惯例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基本原因是中西会计之间的环境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因素:法律环境对会计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力。可以说,不同的法律造就不同的会计体制。

第二,政治因素: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决定了不同的会计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十分重大;而西方是以私有制为主体,会计体系自然要服从于维护资本所有者的私有财产和权益的基本要求。

第三,经济因素:经济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规法则很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很普遍。

第四,教育因素:教育水平和专业教育状况对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电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我国受教育的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都与西方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高素质、高层次的会计人才仍十分缺乏。

2、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进步,目前已经制定出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电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相比之下,我们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此外,差距还表现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及坏账准备等方面。

二、应对会计国际化进程问题的对策

1、我国会计国际协调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第一,会计规范体系的统一。目前我国会计的直接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WTO协定要求所有会员国的法规应与WTO的国际规范一致。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上市公司,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一定差异,不利于国际间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也不利于来华投资的外商了解经营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

第二,会计计量理论的重塑。随着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投入将更集中在人员培训、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广告策划、内部管理系统的沟通等活动中。这样,企业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估价和摊销问题便成为企业会计计量的重心课题;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企业间的无纸交易日益频繁,这种无纸交易的计量和核算问题电形成了企业会计计量的又一新课题。诸如此类问题的大量出现,都迫切要求重塑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理论。

第三,会计组织机构的健全。依据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要健全我国企业的会计体系,一是必须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部门分立;二是必须尽快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健全二者的职能机构,充分发挥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在财务会计中将税务会计分立出来,努力做好税务会计工作;四是加强企业内审职能。

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第一,加快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实现具体会计制度的统一。对此,财政部早在1993年就启动了完善会计体系的三年计划。随后几年中,已了4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草案征求各方意见,并于1997年以后陆续颁布正式条文。至2000年底,我国已先后出台了10项会计准则。2001年1月18日,又新颁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三项具体会计准则,并对原颁布的《现金流量表》等五项会计准则作了重要修订。所有这些都是立足于解决当前会计事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尽量扫除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协调道路上的障碍,为加入WTO做准备。此外,今年我国还将出台企业存货、固定资产、中期报告、外币核算、企业合并等五项新的准则,这些都将逐步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同时我们还应加快会计准则代替行业会计制度的进程。参照WTO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管理政策,健全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第二,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应两相并举。在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强调会计标准本身内容的国际化应当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固然重要,但是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重要。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标准,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要使制定的会计标准发挥其应用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标准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它是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第三,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和会计的国际化。会计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的差异,势必会给不同国家的会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的,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中国面临的自身所特有的状况是绝对不应被忽视的,这是总的宗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主客观条件都要求我们在这一进程中不可急于求成。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问题不应是孤立地存在,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协调。

3、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

(1)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由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弱,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会计都在处理着相同或相近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不同国家间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本质差别。因此,各国在处理这些交易或事项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应该是相同或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不必过分强调国家化。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还是应该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于那些政治的、法律的不可控因素的要求,当然应该在会计准则中得到体现,但应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只有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会计国际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国际化。另一方面,基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比,不管在内容还是在数量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尽快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该广泛开展原有会计准则修订工作,使我国的会计实务切实有规可循。

(2)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完善会计计量理论。我国会计实务的质量目前还比较低下,这主要表现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抉择有时过于死板,有时又过于随意,甚至滥用会计政策和根据需要变更会计估计;会计披露质量低劣;潜在亏损普遍存在。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以及企业的国际信誉,也影响到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妨碍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手段,提高企业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认识,加强会计法规的执行,整顿会计秩序,全面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

(3)加速会计处理手段现代化。首先,健全与完善信息化会计数据、会计凭证的存储和审核机制。健全和完善交易业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电子数据传递过程的可靠性机制以及建立电子信息数据生成的确认机制;其次,加快与管理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最后,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加速会计信息化步伐,为我国会计国际化奠定技术基础。

(4)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学科体系要加快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还必须建立一套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会计学科体系,来指导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成本管理会计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大力发展无形资产会计,扩大其核算范围;加快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可以先在知识密集型行业实行人力资源会计,等成熟后再推广至其他行业;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的发展,在反映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求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助国外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推动,以及信息技术为会计所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大力发展网络会计,逐步缩短与国外会计信息化的差距。

(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首先,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法制教育;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顺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但要熟练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软件操作等新技术,而且要提高外语水平,精通财会外语,以增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沟通;再次,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以适应会计国际化的需要;最后,规范职业准入资格认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资格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从业资格实行吊证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扩充、更新考试内容,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