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议会计监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议会计监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内控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完善的内控制度是实施会计监督的基本前提。会计监督无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原因在于:一是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单位基本制度不健全,各项业务缺乏合理的制约机制。就财务机构而言,一人身兼数岗,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造成会计监督无法有效开展。二是即使建立了内控制度,执行层面不落实,制度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组织、执行、考核机制,严重制约了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单位负责人认识存在偏差,制约了职能作用的发挥。《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在会计工作中责任。但是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的认识往往存在误区,认为会计必须服务于单位、服从于领导,一些管理者往往为了追求考核指标的实现、片面追求短期利益,指使或授权会计人员做假账。这种管理层认识的偏差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部分会计人员在法制观念、职业素养、业务水平等方面有待加强。职业判断能力弱,不是严格按照法规规定办事,而是根据领导意志行事,缺乏会计处理的原则性。另外,会计知识等更新速度与会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不相适应,无法有效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就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现状而言,人才因素,尤其是高素质会计人员的缺少已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瓶颈之一。

会计监督的主要对策

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会计监督应贯穿于经济事项的全过程。事前监督在于监督会计事项的决策过程、决策依据是否完备,事中监督在于监督会计事项是否严格执行规定程序,执行过程是否合规,上述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便于防患于未然;事后监督在于对会计事项全过程全面、真实、准确地检查,有利于提高会计监督的准确性。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包括单位各项业务的全过程和经济事项的各环节,包含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完善的内部牵制机制、科学的业务执行流程、管理层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在建立健全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努力协调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一致性,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会计部门与业务部门监督相结合。会计部门监督需要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好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合理判断会计事项是否合理、合法。通过对会计资料、资产管理、财务收支等业务的监督,强化会计信息质量。

法律法规与内控制度相结合。会计监督需要有坚实的法规制度保障。《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能。法律法规是实施会计监督的外部法律保障,科学、完善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条件,强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过程控制、激励约束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本文作者:王彦梅作者单位:石家庄市胜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