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态文明指标系统管理

生态文明指标系统管理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生态文明的涵义;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意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设计;生态文明指标测评的实施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为正确反映我国的生态文明状况,记录它的现实和规划未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行方向、为领导对环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和媒体参与环保监督、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持、应由全国人大立法。使指标测评依法实施和得到保障等,具体资料请见:

一、生态文明的涵义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指人类社会人类同自然环境(原生)与人为(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包括抗拒、改善,所达至趋利避害、协调适应和进步开化的状态。它是原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期,凸显高技术、知识化、信息化,使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新型文明形态。舆论界对生态文明有不同界定:或偏向自然,或偏向社会、政治。如:“生态”与“文明”,《辞海》早有诠释。“生态”指生物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保持生态平衡。“文明”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当“生态”与“文明”结合成为一个词组——“生态文明”,含义也起了变化,赋予新的内容和特性。即既有同,又有不同。它区别人类与生物,但仍是指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是指人类与环境因素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稳定状态。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的相互平衡,各个组成成分之间都处于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状态,螺旋式上升的平衡。隐含进步,而非停滞,或回归原始。我作这样理解,并以为人类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应是天然环境(原生自然)和人为环境(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前者固然必须研究预防与减灾,而后者在一定时空、相对成为主要利害关系,需着力探索并与之有效相适应。

二、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在世界工业化进程中,尤其是近三十多年以来,出现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恶化,环境容量不堪承载,经济持续发展受到挑战;逼使人们不得不对生态环境重新审视,必须进行保护环境和完善环境。否则,经济、社会发展难以为继,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了严重威胁。环境恶化如不遏制,人与自然相互之间无法恢复平衡,任其下去,所谓“世界末日”来临绝非危言耸听!

而和平崛起的中国,面临现代化进程的环境问题更严峻,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紧迫问题。总书记高瞻远瞩,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重视“生态文明”,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警示全党全民,决不能盲目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采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三高一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了。实际上,这是“见物不见人”。因而必须转变这种发展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任务而努力,要求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上。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同时,要树立“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观,作为治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较好较快地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平衡,达致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

尤其引人注目,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中气候变化问题的异常重视,最近在一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实施节能减排统计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坚决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这就极其重要而具体地向我们指出7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方向和战略目标。

据此,我们认为构建一套科学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这一工作十分必要,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一)为正确反映我国的生态文明状况,记录它的现实和规划未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行方向;

(二)为领导对环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在规划时,从源头上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水平和布局的优化进行调整,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三)为社会公众和媒体参与环保监督、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三、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设计

设计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需要从实际出发。比如,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深圳等东部一些城市处于接近后工业化阶段。由于生态文明的背景——环境要素是个错综复杂系统,将环境要素界定、量化,进行比较,而且区域间有联动关系,都应考虑,既要反映其本质特征,又要有可操作性。生态文明指标既是衡量环境质量、测评被污染和被破坏程度的尺度,也是制定污染排放物标准依据。

以上主要设计了宏观测评环境指标。考虑到从微观角度,对企业乃至居民户制定若干重要测评其环境的指标。比如,由政府制定并下达对高能耗、高水耗工商企业大户的排放标准,对车主下达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以及对居民社区下达生活垃圾回收处理率等约束性指标,也十分必要。如果微观达标,将意味着有助于奠定良好的生态文明的环境基础。

四、生态文明指标测评的实施

落实生态文明指标测评,必须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提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完善有关法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一)应由全国人大立法。使指标测评依法实施和得到保障。

(二)政府必须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区域或城市生态文明系统工程建设,并与邻区乃至邻邦合作联动与整治。

(三)加强政府环保系统的监测站工作,动员社会民间参与和举报。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环保从严把关,并把环保达标作为部门和地方政绩考评之首。以生态文明绩效作为干部提拔和宜居环境优劣的主要依据。

(四)实行奖惩制度,对研发节能、新能源技术有功的企业和个人,对生态文明达标的优秀单位和个人,减免一定税费或发给奖金,树立模范;对违法违规者严惩不贷,赔偿损失,或关闭生产单位,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五)环评必须公开调查确定公众对环保满意率,并动员传媒进行舆论监督,广泛向群众宣传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意识和养成净化环境新风尚的美德,宣传建设绿色环境的重要性及其目的、内容和意义。

五、结语

生态文明已不纯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现实问题。通过研究构建和运用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虽只初步,但以此去测评检验全国乃至一省(区)、市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或回顾历史,或预测未来。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把过去“征服自然”换为“爱护自然”,达至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在发展上,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将受到无情的惩罚。这也就是我们构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初衷与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