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财源安全管理

财源安全管理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是财务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企业财务风险是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的较为重要的一种风险。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将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和外汇风险。

一、我省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我省地处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条件特殊。我省又是一个欠发达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高。由此形成了我省企业财务风险与沿海及东部发达地区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

甘肃即不是沿边地区,也不是沿海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交通运输条件和高昂的运输成本,交通及信息闭塞,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致使其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系统长期落后。容易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封闭性。

资源企业是甘肃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能源和原材料的开发利用是国家工业化的重要保证。从而引诱、促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集中性。

我省城市化水平只有30%左右,现实市场狭小。2002年甘肃省人均GDP只有4493元,人均GDP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2002年甘肃省GDP为1161.4亿元,GDP排在全国倒数第五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排在全国倒数第五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全国倒数第六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国倒数第六位。2000年全省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0.81%,而人均财政收入排在在全国的第27位。2004年城镇、农村居民收入在全国的位次分别处于全国倒数第3位、第2位,是典型的不发达地区经济特点,促成企业风险的幼稚性。

与全国相比,企业集团规模不够大,甘肃省企业集团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除个别企业集团外大多企业仍然存在着优的不强、强的不优的问题。从总体情况来看,企业集团的规模还是偏小,竞争力不够强,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在甘肃仅酒钢一家。较小的经济规模,促成企业财务风险小规模性。

我省很多企业技术水平老龄化、落后化、低度化。企业发展的技术基础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粗放式经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产品升级换代滞后。企业老化的技术设备,一方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促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依赖性。

我省的外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小,借用国外贷款的结构较为单一,引进外资地区分布呈现非均衡状态。据了解,分布于兰州市的外商投资企业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80%以上,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兰州、白银等几个资源性城市。促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地域性。

企业投资增长较慢,发展后劲不足。地方财政困难,资金短缺和企业债务沉重仍是当前影响我省企业和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财务风险一旦形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打击较大,有的甚至导致企业举步维艰的地步,由此促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危险性。

长期以来由于民族众多,宗教信仰各异,文化传统上相对具有很强的凝固性。形成一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开拓精神。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民族特征性。

企业人员素质低,高级专业人才特别是管理、技术人才缺乏。低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促成在企业经营及企业财务风险的易受骗性。

二、我省企业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变化趋势

在讨论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财政收入与国有企业的关系。现阶段,国有企业是甘肃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我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甘肃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相对集中。截止2004年底,全省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量为1985.62亿元,约占全省工业企业资产总量的83%。税收占全省工商企业税收的70%左右,就业人员约占全省就业人员的70%。2005年末,酒泉钢铁(集团公司)、金川公司等47户企业当年实际上交税金总额52.88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0%以上。我省企业经营效益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我省财政收入的完成情况,对我省财政收入也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财务风险作为企业发展中无时不在的因素,加强对其的防范意识,是确保我省财源安全的有力手段。

我省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外长期投资、长期借款、证券期货,委托理财,担保资产(资金)几个方面。由此而形成的企业不良资产,资金挂账等潜在亏损等多种形式。

甘肃省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部分相关指标变动表

单单位:亿元

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

金额金额增减(%)金额增减(%)金额增减(%)

一、企业不良资产10.7025.92142.2430.2416.6736.7221.43

其中:(一)三年以上应收帐款8.4620.32140.1924.0318.2629.2521.72

(二)积压商品物资1.042.19110.584.1890.875.3329.06

(三)不良长期投资1.191.6034.452.0326.882.134.93

二、资金挂帐22.0874.27236.3794.0726.66107.5214.30

(一)经营亏损挂帐17.9761.00239.4587.7043.7793.036.08

(二)应补未补挂帐0.501.121.240.35-68.756.001614.29

(三)潜亏挂帐3.2111.72265.115.68-51.547.4030.28

(四)其他挂帐0.410.422.440.34-19.051.09220.59

摘自甘肃国资管理十年改革于发展775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1998年末,我省国有企业的资产损失,资金挂账和不良资产多达144.24亿元,占当年全省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290.99亿元近一半,是当年我省财政收入97.48亿元的1.5倍之多。从具体指标来看,当时国有企业资金挂账逐年大幅度增加,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分别为74.27亿元、94.07亿元和107.52亿元。企业的不良资产连年大幅度增加。全省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1996年为25.92亿元;1998年为36.72亿元,增长39.81%。

近几年来,我省企业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改制,通过清产核资,破产兼并等一系列整改措施,核销了企业的不良资产和累计的呆坏帐损失,减轻了企业的包袱,然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新的资产损失及资金挂帐又在形成。2005年末,省级大中型企业资产损失及挂帐数达到46.88亿元,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近1/3。

我省国有企业的资产损失,资金挂账和不良资产不仅数额大,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而折射出我省国有企业存在着极大的财务风险,其结果必将导致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

据省国资委调查,截至2006年6月末,我省监管的省级47户企业所形成的长期投资、长期借款、证券期货、委托理财、担保资产和短期投资是2005年末全部资产的近30%,几乎等于企业全部净资产。

三、我省企业财务风险的历年部分重大事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企业发生了很多财务风险案例,有些甚至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90年代初,兰州连城铝厂从银行贷来4000多万元资金,到广东炒地皮,用赚来的钱弥补扩建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连连受骗,导致2.7亿国有资产流失。约占当时连城铝厂全部资产的1/3。

1992年,省进出口贸易公司先后4次借262万元给个体户从事经营活动,造成损失88万元。1993年至1995年,又以公司名义贷款、筹款8400余万元借给私人魏兴运使用,造成2100余万元无法收回的重大案例。

1992年至1998年期间,甘肃省电力公司财务处负责人私自将巨额资金出借给甘肃电力会计学会、赛特总公司、赛特总公司白银公司等多种经营单位。私自向海南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融、投资。最终给国家造成了3.6亿元的重大经济损失。

我们通过资料查证,近年来,我省部分企业财务风险仍然发生着。例如:2004年9月23日,上海市长宁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委托理财纠纷起诉我省某公司负有连带责任。2004年12月2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4)沪一中民三(商)初字第403号《民事判决书》判决,我省某公司负有连带责任,返还上海市长宁区农村信用合作社4797.58万元。

截止2006年5月22日,我省某实业有限公司违规进行股票投资,形成国有资产潜在亏损6612.47万元。

四、我省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我省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一些企业管理者急于求成,在自身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多头举债融资办事,往往半途而废,项目失败后形成巨大的债务负担。有些企业盲目为其他一些经营不善的公司提供担保,一但担保对象无力偿还,企业将附有连带责任,造成巨额损失。例如:西北油漆厂2003年1月对兰州大利建材公司在交通银行兰州分行的贷款240万元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当年9月因该公司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本息,西北油漆厂持有的西北化工国有法人股240股被法院冻结准备拍卖代其偿还。

2、决策失误。由于企业领导人长官意志,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1992年投资匈牙利金鑫蔬菜公司51.53万元,1994年给兰州机电轴承公司投资额11.77万元,由于决策失误,目前这两家公司已关闭停业,投资也无法收回。又如,1990年兰通厂年出资20.87万元,与兰州膜科所投资组建兰州膜通公司开发海洋淡水设备,后因产品开发失败,该投资难以收回。

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省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甚至有些企业设立几套帐,报给税务部门一套,自己保留一套,送给银行的又是一套。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甚至弄虚作假。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4、缺乏科学的预见性。目前,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五、财务风险防范和确保我省财源安全的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运营中是必然存在的,然而我们可以对它研究进行有效的预计、防范控制和处理,使之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一)健全财务法制,加强会计监督体制建设

企业管理部门以《会计法》为中心,尽快建立健全以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严惩会计行业弄虚作假。严肃处理报表严重失真,例如将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上报税务部门一套,上报银行的又是一套等事件。应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法治环境。

另一方面,从法律、行政等方面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外部监督和管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对监督者-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过分的相信这个监督者。然而,我省连城铝厂的案例,由于某会计事务所错误的评估,人为地加大被评估项目的价格,诱导了连城铝厂的巨额的不良投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建议对企业项目实行审计单位轮换制度和注册会计师轮审制度,不能由一个或两个审计单位或注册会计师长期审计某一单位,并且要强化会计师行业的自律制度。

(二)从财务风险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防范和控制

1、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给企业带来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首先,企业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于企业的收益。所以必须提交资金的使用效益,来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其次企业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以优化资本结构。再次是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搭配比例应与企业资金占用状况相适应。

2、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第一要对企业投资未来收益情况进行合理预测,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第二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在突出主业的情况下,注意多种经营,合理进行投资组合,使其最大限度地分散投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资金回收风险主要是应收账款的回收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所导致的风险。对于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好的客户,采取赊销的方式,控制一定的信用额度,采取分期收款、商业汇票等风险较小的结算方式。对于偿债能力差和信用状况不好的客户采取汇兑、支票等结算方式。其次,企业应依据谨慎原则,对于可能发生坏帐损失,在其发生之前提取坏帐准备,以减少本期虚增利润,防范资金回收风险。

4、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方式、时间和金额上的不同权衡和取舍给企业的价值到来的不确定性。为此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有利的信息,树立我省企业良好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以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员

对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业务上通过各种培训使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坚持会计从业人员的技术资格考试与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进行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实践学习,特别是从一些现有形形色色的财务风险案例中学习积累经验。培养一批精通会计法、税法、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环境法、票据法、刑法等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使我省企业财务运营活动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自身的正当权益,寻求我省本企业的最佳利益。

(四)建立企业财务统计分析制度

建立财务统计分析制度是因为我省许多企业没有规范的统计会计资料分析企业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和外汇风险。没有集中规范的统计会计资料将其显示出来,更没有经常性的统计财务分析,使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不明白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不便及时改进工作和提高效率,而且容易造成疏漏与利益损失,并且也潜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因此,应通过完善的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由此可见,我省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真正从省内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到一定的启示,并将其扎扎实实的应运到实际经营当中去,严格按照防范的建议灵活应用。那么,我们就能有效的防范各种财务风险,达到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目的。我们就有可能将我省的企业做大做强,我省的企业也将会立足本省,放眼全国,面向世界,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起来。那么,它也将成为我省财政收入长治久安,取之不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