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内容提要: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经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加强其相对薄弱的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保证其健康发展、增强其财务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状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政府、社会、民营企业都应该采取相应对策。本文在系统分析民营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民营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途径,深入讨论了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会计管理

序言

民营企业,是指自然人投资持股量达到控股程度以上的企业,包括自然人独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根据全国工商联的数据,我国目前平均每天增加1500多家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每天增加30亿元人民币。2003年我国新增民营企业57万家,新增加注册资本1万亿元。据统计,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已经达到770多万人。据专家估计,到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者将达到3000万人至4000万人。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技术进步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会计核算混乱和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财务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中存在和运行的一个重要系统,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公司治理必须从财务治理入手。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引导民营企业走向成功,良好的治理意味着利益相关的企业要不断的继往开来,不仅要有具体的公司治理模式,还要仅考虑到公司的财务目标与会计核算。

一、民营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基础薄弱,管理水平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混乱,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混乱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从财政部的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看,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提前确认入账、粉饰报表的现象比较突出。被抽查的12户民营企业资产不实11.4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10.34亿元,利润不实5.9亿元。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与建设不够

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型民营企业,因其规模小、业务少,往往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够重视,会计机构简单化,通常只设置出纳和会计两个岗位,而采购和应付款、销售和应收款、成本核算等一般不单独设岗。有的民营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而且设施简陋,缺乏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办公条件差。有些民营企业虽然设有会计机构,但岗位责任不分;还有些民营企业存在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当前一些民营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着领导专权不受约束、内部控制度不健全、财会人员内控意识不强等问题。民营企业内部内控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也已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三)没有建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系统

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凭借先天大胆、敢闯、能吃苦耐劳的优势经商办企业,但面对企业的发展壮大,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民营企业主只重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以获利为最大目标,却忽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甚至片面的认为财务就是口袋里的钱支来支去。他们不了解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不懂或不愿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系统,仍然实行家族式管理。老板以“超人”自居,决策一人拍板,资金投入老板一句话就算数,资金支出随意性很大。这些企业既没有实行会计核算,更谈不上建立财务管理系统。不少企业因为财务管理混乱,使企业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有的甚至由强盛走向衰落。

(四)会计建账混乱

有些民营企业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张冠李戴,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不配比,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方式记账时有发生。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设了账,但账目不健全,数据不实、不清,总账、明细账、日记账都记在一个本子里,甚至一本使用多年。会计档案管理也混乱,有些企业会计档案不是按规定存放。

(五)会计凭证不合法规

有的记账凭证无原始凭证,有的有原始凭证无记账凭证;有的对原始凭证进行修改,白条直接入账较为普遍。外来原始凭证基本无正规发票,支出一般只用普通的收据入账。销售除客户要求外,一般也不开正规发票,只开白条收据,正规发票入账寥寥无几。

(六)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即民营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民营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在民营企业中,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七)会计核算混乱

据调查,有62%的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出入库无制度且没有实物三级账。有部分企业不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有的明收入入账,暗入账不入账;有的将收入长期挂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上;有的大部分收入不入账,只记小部分收入。更有甚者,将销售收入不入账,而销售成本则全部入账,还有的编造隐瞒利润账等,以达到偷逃国家税款的目的。值得重视的是,部分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混乱是人为制造的,因为会计核算越清楚,企业的违法行为就越容易曝光;会计核算越混乱,就越好蒙混过关。许多民营企业的利润不实,营业额缩水,虚设成本增加,会计数据显示为零利润、象征性利润或账面亏损,这样可以偷逃巨额税款。

(八)现金管理不规范

相当数量民营企业资金的取得、投向多样化,入账不入账,体外循环。有的不索取发票,白条入账。

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品种多,产销渠道灵活,私下交易或场外交易普遍,以物抵物、赊销等,现金来无影去无踪,销售额在账上得不到真实反映。企业里现金库存普遍过多,厂长经理及其妻子随取随用,也不用入账,资金管理极为混乱。财务部门多是企业家亲属,有的想方设法私捞,挖自已的墙脚。

(九)关联交易的核算不规范

对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其经营范围往往比较复杂,在设有母子机构的情况下,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往往比较频繁,而且有些民营企业的投资者为了调剂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来转移企业的利润,具体表现在:关联交易的商品定价与市场实际价格差异较大,关联单位之间的资金随意调拨,不记利息;适用不同税率的业务不能单独核算,税率的适用比较混乱。

(十)会计信息可信度低,“税商”勾结逃避税收

许多民营企业存在“两套账”的现象,有些民营企业为了隐瞒应交税收,或达到少交税费,又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付政府监督部门稽查的目的,建立内外两套账。将一些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应付款项在另账反映,以应付检查。有的企业经营资产和个人家庭财产难以分清,账簿上反映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报表上的经营利润不能代表真实的经营成果,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非法谋取暴利的诱惑使“税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精明的不法经营者以红利为诱饵,拉拢税务人员假借亲属名义秘密人股,成为民营企业的“地下股东”,税务人员甚至协助企业把“避税”手脚做得天衣无缝。民营企业采取隐匿资产的方式逃税一直是困扰税收征管的一个难题。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广州召开的首届中国企业信用经营高峰论坛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民营企业中存在严重的隐瞒利润现象,其隐瞒利润的金额几乎达到了总资产的10%,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黑洞给税收监管带来极大难题。

(十一)忽视对资金成本及其运用效率的控制管理

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很重视筹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但忽视对资金成本及其运用效率的控制,缺乏资金运用风险意识,导致资金结构比例失调,使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甚至倒闭。许多民营企业发展一定规模后,不顾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盲目扩大规模,搞多元化,于是采取各种形式投资,向银行贷款,高利息筹资,兼并其他企业等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之后又轻视管理,忽视资金成本及运用效率的控制,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慢,利息负担加重,债台高筑,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之中,而忽视控制管理与流动资金管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十二)会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大部分民营企业在创办之初是由自己的亲属担任会计、出纳,这些人多数没有会计专业知识,没有会计证,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会计法》颁布实施,不少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来看仍然较低。由于跳不出家族管理的束缚,虽然要他们亲属参加短期培训取得会计证,但对会计、法规、金融、风险知识了解甚少,基本上不懂成本核算。有不少会计滥竿充数,他们连本企业应该建立几本账,设置哪些会计科目,如何做记账分录,月底年末怎样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懂。即使聘用一些有专业知识的会计,但他们属企业主的雇员,其切身利益受到企业主的制约,在实际业务中难以行使会计职权,有的甚至经民营企业主的授权造假账、编假数、报假表,以图偷税漏税,导致国家财政入账流失。

二、建立民营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往往会造成几方面的危害。一是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产值、销售额、利润、资产投资很难准确掌握,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发展。二是导致部分民营企业钻空子逃税漏税,造成市场经济不平等竞争,也导致财政流失。三是阻碍民营企业自身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建立以财务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公司治理机制,具体策略有:

(一)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坚持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

坚持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是民营企业治理的根本宗旨。在资本所有者中间,有两类主体属于弱势群体,尤其需要关注和保护,这就是广大小股东和一般员工。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一,再加上家族控股的“一股独大”,小股东权益容易遭受损害,广大小股东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二)治理形式多样化

例如,可以根据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两权合一”、在保证企业主或其家族控股条件下的两权分离,及完全社会化等治理形式。

(三)科学划分三会权责,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方式

民营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表现出的“家长制”作风,已经使得企业内部的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企业事务无论大小,皆以企业主“家长”为准,这与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为此,民营企业要科学地划分董事会、经理班子、监事会的权责:董事会负责决定企业发展战略、方针、长期经营计划及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企业经营班子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企业监事会要通过有关制度建设等措施,对企业董事会与经营者行为,企业财务与投资等有关决策行为进行监督。同时,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不断吸入账力资本的参与和决策。这要求企业主建立与员工的协商对话制度。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企业主必须放弃“内外有别”、“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在保证家族控制的前提下,要对家族内成员和非家族成员一视同仁,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才干科学合理的安排岗位。尤其在人才认知与人才结构上,要保证职业经理人与技术创新者及其他员工的合理配置,使人力资本的整体效益最大化[1]。

(五)统一信息披露制度

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企业透明度,实现公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者完整把握企业真实状况的前提条件。信息披露包括内部信息披露和外部信息披露,两者披露的程度有所不同。企业信息应当向董事会充分披露,但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向外部披露,对社会披露的信息要有统一的标准。

三、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解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状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政府、社会、民营企业都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一)从政府角度

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从民营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可知,会计规范化问题不能孤立的看,只有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帮助民营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使民营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

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使其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

2.制定适应民营企业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

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资、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等,由于民营企业发展时间较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从企业性质上来看,有些是承担有限责任者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而有些是承担无限责任者(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必须制定适合该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将企业的资产、负债、业主权益和与业主个人相关的“业主往来’账项相区分,明确会计主体。由于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对制度的执行能力差,因此该制度力求简单明了,便于执行;而且会计科目应往意其通用性,以适应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对报表的编制进行简化,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必须编制以外,其它报表不作要求;会计报表附注可以简单描述,一般只需对重要事项进行披露。

3.加强财政部门对民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

包括对企业在设置账簿、会计科目的应用、报表的编制等方面的规范性检查、会计信息真实性检查,会计人员资格及会计证的检查等。财政部门应指导督促民营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民营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2)定期对民营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4)督促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帮助民营企业依法建账。

4.税务部门应改进查核方式,彻底扫除逃漏税企业

税务部门应改进查核方式,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民营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人制度,以增加税务申报速度,减轻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以便全心进行查核工作。

(二)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

1.规范民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至关重要,经济越发展,就越要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只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也是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以及会计信息质量都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已上市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满足各类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需要,要及时提供符合会计核算原则的高质量财务会计信息。民营企业的会计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同样也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企业应从保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搞好会计管理工作。民营企业应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健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如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考核,从原始凭证、科目应用、会计分录、账册设置以及日常财务收支等方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对材料、工时、动力等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分析、审核制度,以达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在民营企业组织机构中,财务部门必须独立设置,财务管理负责人要能够参与企业的最高决策。会计功能仍然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会计报表是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而且因为没有会计数据,财务预测和控制将成为一句空话,合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组织系统是充分发挥财务会计指导企业经济运行职能的有力保证。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还可以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约束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涵盖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民营企业应当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企业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入账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任制度,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改善经营管理,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要体现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及会计机构分别独立的原则,强化内审人员的职能和地位,明确内审人员、财会人员及外部审计人员的关系,为内审人员实施会计的再监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4.规范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

我国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的管理,目前采取不分所有制的形式公平、统一对待,《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也强调要增强不同行业、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可靠性。因此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来加以规范。由于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较多,小企业会计制度尚未出台,因此,在小规模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中应特别注意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的规范和监督,因为有些民营企业在“避税”和造假方面的欲望更强。在民营企业的会计制度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加以规范:

首先,规范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方法。稽核工作的主要职责是:(1)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衔接等;(2)审核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财务收支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若发生问题要及时加以改正;(3)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要求;(4)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与账面记录进行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并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

其次,制定适合小规模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包括会计科目的设置、账簿的应用、报表的格式等内容,使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有统一依据。

最后,规范企业关联交易以及私人财产与企业往来的业务的账务处理。

5.强化纳税与守法意识

强化民营企业的纳税意识要采用“软硬兼施”的对策。其一,民营企业逃税现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当其进人发展阶段后,就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对逃税现象预防比查处更重要,政府应从税收政策调控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其二,我国的现行税制本身也存在改革和完善的必要。我国的现行税制是以增值税为主,生产型的增值税达到11%,消费型的达到23%以上,企业所得税达到33%,个人所得税累进最高能达到45%。我国的税率基本上达到了发达国家中上游水平。而事实上我们企业的效益总体上并不是太好,所有的企业如果都认真地执行税法的话,税负自然比较重,很多企业承受不了也是事实,这也成了一些民营企业总在*找机会避税的“合法”理由。其三,对民营企业财务造假的行为惩处力度不够是众多企业敢于隐瞒入账及利润逃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巨大的逃税金额,区区数万甚至几千元的罚款显然不能对造假者构成威慑。对于无视国家法律,转移稳匿财产,逃避纳税,拒不缴纳增值税款,欠税数额较大已构成了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依法应予从重惩处。民营企业的纳税意识离开了严格的执法也无法增强。

6.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民营企业应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并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大小,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同时企业应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留住会计人员,坚持以人为本,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和爱护会计人员,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开展工作,稳定会计队伍,杜绝无序跳槽现象的发生。

其次,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熟悉会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练好基本功,掌握操作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同时不断加强对政策法规的学习,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处理各种会计事项,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此外,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爱岗敬业、业务过硬、客观公证、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教育,最重要是对他们进行《会计法》教育,使其认真履行职责,行使《会计法》赋予的权利。

7.摒弃家族式管理,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民营企业主应改变家族式管理状况,实行以人为本,以激励机制激活资源的方针,切实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吸引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并给予信任,支持他们加强会计核算,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财务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等,使企业财务信息完整准确,为企业家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企业经营管理更科学。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后形成用经济效益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同时,还要客观公正的考核人才,尽量做到不以血缘关系来决定职务。应当妥善安排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对于工作突出的会计人员应该予以嘉奖,对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要从会计岗位上调换下来。

(三)从社会的角度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的职能作用,加强社会监督。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是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中介组织,他们出具的各种审验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应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验,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意见,指导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年终决算报告应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核签字才能上报。税务师事务所可大力发展对各中小民营企业的税务事务,既服务了企业,又保证国家税收的完成。

结束语

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这种形式发展历史较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内部会计制度缺乏,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机构设置简单,专职财会人员很少,人员素质差,内部控制较弱,成本管理混乱等,会计信息可信度低等一系列需要规范的问题。解决财务问题的对策主要有: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提高民营企业的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系统;改变家族化管理;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规范各种规模及各种组织形式的会计核算办法,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监督及社会监督。这些措施可以使民营企业的各种财务管理体制逐渐趋于完善,只有使民营企业的各项管理和会计核算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使其自身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充.论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学习与探索,2004,(6).21~22。

[2].李春明.经济法规汇编.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2~6,525。

[3].剖析中国私营企业现状2000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之一[N].中华工商时报,2000,12-12。

[4].充满活力的中国私营经济[N].中华工商时报,2000,12-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人民日报,1999-11-02.

[6].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S].

经济管理文摘[J],北京:国务院体改办信息中心,2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