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东西方体育

东西方体育

〖摘要〗随着体育理论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入,体育理论的框架不断完善,学术上对不同文明体系内体育大系所固有的特征已有了初步的界定。但是由于东西方两种文明普遍存在的差异性,使得不同体育领域内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轨迹。为了弄清东西方两种文明内部体育发展的脉胳传承,探析其各不相同的历史轨迹,笔者针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史实资料为依据开展历史研究,围绕东、西方各自的体育思想意识发展的历史实质展开分析与推理。在进行单独剖析的时候运用历史研究法及逻辑推理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对过往历史中的体育成份进行较系统的讨论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实质性内涵。以全新的思维角度透析东、西两大历史渊源中体育实质的不同走向。对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实质性的相关分析、更进一步对两种历史源流中的体育成份给与重新定位和评价。同时展开对东、西方两种体育模式的新论述,基于此提出作者个人的观点,即:东方体育的实质(主流)是富含自然神韵的人文态养生模式,西方体育的实质为超越生命的展示模式,进而在这两种划分之上展开讨论,对东西体育的发展走向和运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文章深入揭示了东、西方体育之间的实质差异和东西方体育范畴内持殊的普遍规律性。希望本文对广大读者了解体育之发生、发展及进一步展望现代体育的走向有一定帮助。本文以对东西方两种文化和体育实质的认识为切入点理解现代体育,尝试对东西方体育实质进行相关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固有特征差异性发展轨迹内在规律实质(主流)分析

〖正文〗通观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由于历史进程中两种文明的基础不同,以至产生了现代社会体系内东方与西方两种不尽相同的体育范畴。为了便于文章的相关阐述,姑且按照文明划分的方法,将西方文明领域的体育范畴称为西方体育;将东方文明领域中的体育范畴称为东方体育。

1:东、西方体育思想的实质与评价

1.1.对两种思想范畴的概述:

由于文化上存在差异性,所以导致了东西方体育存在着类别和型式上的不同。这些不同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特征:如东方体育虽有比赛存在,但是缺少像西方体育那样体系完整,旗帜鲜明的竟争成份。反观西方体育也绝然不存在诸如东方的"导引"、"养身"、"太极"等运动文化内涵。西方体育秉承"解决争斗"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这条道路上:游戏(game)发展成了竞争激烈的比赛(match)。而东方体育本着"摄生"与"天人合一"的基础思路,发展出了不少内涵深远、动作节奏鲜明、柔合舒展,符合人体生长规律,并注重"内外兼修"的非竞技性(或称实用性)运动。这些差别的产生无疑是相关的社会和历史文化原因造成的,倘若深究其作用最直接的成因,笔者认为还是应该顾全到东西两大运动流派在基本思想与观念上的差异。

1.2.东方体育范畴的实质分析

--朴素自然哲学的人文模型

1.2.1.中国有五千多年的东方文明史,从文化的归属上看:中国古代文化是典型的东方文化进程,由此基础发展出的中国古代体育自然而然也就属于典型的东方体育范畴。中国古代体育总体目标的侧重是''''修''''与''''养''''目的是强身健体,更深层在于''''心性''''(平衡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比较典型的有导引术、养生、太极文化、仿生运动几大项。具体的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各个武术流派的内家功法、王阳明主倡的"心斋"教育、华佗的"五禽戏"等,数不胜数。并且在动作结构上讲求两大基本准则:

其一,模仿生物。如各家、各门及各流派的仿生拳术(蛇形、鸡形等)、及导引气功(五禽戏)。

其二,追求平衡、和谐与统一的三为一体。如:在传统体育成分中养生和技击的各家各流派都讲究内外、形神、动静、刚柔等因素内在的相互协调与促进。

纵观中国古代体育如此格局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古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和推动。细心的研究者不难发现中国的古代体育乃至于整个东方体育领域都融入了极强的哲学色彩。从文化的角度来透析中国古代体育实质上是教育实施和礼仪养成?quot;育人场所"。这种"育人"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种对"客观机能←→主观意识"双重肯定的人文观念。

1.2.2.较之于西方体育,中国体育的个性特征极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对体育原理表述的语句之中直接引入了本民族的基本哲学表述手段。这其中极富代表性的有"道"、"阴阳"、"太极"、"两仪"、"乾坤"等。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的体育与中国的医学,文学,诸子百家一样,同属于与哲学因素相互结合综合应用的学科范畴。清代的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首先提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①"姚本《太极拳谱》的《太极歌》中讲:

"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

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②

又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讲:

"吾闻上古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③"

从上述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则论述中或多或少都有哲学思想的渗透。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文化格局中,哲学是无所不在的理论基石,也是形成和孕育较鲜明的体育文化的土壤。对中国哲学系统阐述最早的当属商朝的"易学"思想。将天、地、人关系问题一脉相承的论述积淀与凝结构成了中国体育实质的内在基石。由于天、地、人之间变化的关系是以"乾坤"、"阴阳"等易家概念来对应描述的,所以中国传统体育的特色便在于它是以对人进行"系统运动"为基本理念,并注重全面运动的"人文"化运动形式。在这种运动之中,"生生之变"是基本动力因素。"变者,易"、"穷则变,变则通。"④"法象天地……用中无形,体用一焉。"⑤正如《易·系辞下》中提示的"天地之大德曰生。"⑥(解释为天与地它们主要的"德:功用"就是"生"。)什么是"生"呢?"生"就是要"易?动"、要"变?进"、要运动也即是要发展与变化。既然天、地都有运动和变化,那么作为与天地息息相关的人类则必须与天地相适应、相互和谐。所以就需要遵行"参天地,赞化育"的发展路径。于是乎在对天地之德的适应与追求中,人的准则也与天地之"德"相配。在易学思想的作用下,"与天地之德的呼应"蒙上了古代哲学色彩,被称为"人道"。这种"人道"广泛地应用于政、史、兵、哲、艺、养生(体育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并且成为了整个人文范畴的纲领性思想。

1.2.3.《十二庄首》开篇即讲:

"象法天地,园空法生,大小开合,唯妙于心"。⑦其中涵盖了天、地、人(即''''人←→自然系统''''),还包涵有思想内涵成分(即"心"的范式)和变化发展成分(即"生"所涉及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该思想中天、地、人的相互关系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追求和谐发展,更体现了人与自然要"合";运动中要"合";变化中要"合";形式上要"合";在思想的抽象层面上更要"合";"合"即是合乎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就是由于此种原因,"妙变"的思想成为了基本的也是最终的追求。指导思想中的"恒易性"加速了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体育领域,以儒家思想的出现为历史界标,人们对于体育成分的最终目标也逐渐由注重形式上的身体锻炼进一步升华为''''通过体育达成对思想的教化目标''''。教育巨匠孔子以朴素的系统思想入手,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由于本身的朴素性,使得对概念本身涵盖了施于身和施于心两个方面,继而又由于历史的迁移就诞生了由"体育育体"而至"体育育心"的侧重和转移。"修身"这一倡导就逐渐侧重"养性"并且为之服务。在之后儒学广泛应用的封建社会时期,为人注重的是只重内心境界而轻身心并完的所谓"心学"。在儒学占主导思想的封建社会中体育思想受到了片面教育思想的禁锢,体育对身体的客观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无论是孔子?quot;修身"、还是庄子号召"静坐",都是将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思想导向了"意念层次"。意念的作用和"修身"的片面使得中国体育如同中国艺术一样是以"意境"、"气势"等抽象概念为标准进行最高级的评价;也才使得中国出现诸如"养意"、"炼气"的独特体育文化走向。

1.2.4.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体育是哲学的具体化和体现,并且时刻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哲学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协调,有别于西方体育自我的张扬和与自然背离的抗争精神。中国的体育形式多是以"平和"为主,对运动量的有效性重视程度较高。中国人讲养生,向往于广阔的无限自然中把握宇宙万物生灭变化的实质和进一步对这种实质的适应及把握。由此而展开,自然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体育范畴。这种体育思想在发挥体育功能的同时还在诠释着天地万物(包括人)的系统规律;讲解着万事万物在自然界的相互转化。可以将中国传统体育范畴理解成为一种朴素的哲学观即:"道←→阴阳←→五行←→客观存在←→人"。

这是以人的运动来模拟自然运动的形式,整个运动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世界观的模型。涵括起来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体育是华夏民族对自然及宇宙认识过程的记录,它是中国哲学范畴走向具体人格化历程的产物,是向往自然,崇拜自然的心理过程,更是一种对宇宙和自然进行分析综合的"宇宙←→人生"模型。

1.3.西方体育的实质

--迸发生命的物理模型:

1.3.1.着眼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是以古代希腊的迅速兴起为标志。体育也在古希腊的人的科学思想带动下步入文化领域。古希腊一方面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另一方面也拥有充足的自然科学成果,这些成果表现于数学和物理两个领域。对这些成果的发现和不断追求使得古希腊人逐渐强化了"力图对抗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那种功能性身体能力的追求。这种意识在古希腊文明发展中的不断积累和激化;不断发展和运用之下终于使得物理量发展为体育标定手段;形成以物理量?quot;评价成果和进行分析"为特点的西方体育范畴。这其中也包括以人体生理解剖为依据,附以身体形态发展并提高生理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竞技运动。从以上的简述中可以看出西方体育是在其思想进程与科学进步在文化层面上的延伸。

英国哲学家B·罗素在其著作《西方哲学史》首章的开篇即讲道:"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以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⑧的确,以一个生存于欧洲南方极偏地域的希腊民族,在公元前7至5世纪时仅用200多年便赶超了古埃圾和古巴比伦的文明发展进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奇迹。这种飞跃产生的原因何在?在希腊兴起的历史背景中,有一种文化现象光茫夺目,那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伟大创举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项盛会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曾拥有过的独立体育概念范畴,是一个高级的文化形态。虽然只凭这一闪光点来解释希腊文明的突然崛起显得苍白。但是,从思想的层次看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它确是一剂文明进步强心剂"。古奥运会的出现极有针对的揭示了当时希腊已然高度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力量"。并且追求的是解放人类本性欲望和以此升华出的对生物道德的发展尺度。这有别于中国古代人←→自然"系统本位,而是另一种文明特有的"人性本位"思想。一种象征战胜与超越、征服与统率的精神意志。"人性本位"是西方独特价值取向的最高层反映,更是一种有别于东方民族意识模式的"力量追求"。

1.3.2.与东方相同的是,西方也有过崇拜现象。并且其中有些成份在经过历史淘洗之后,以一种"伪装"的变迁仍存于现代人类意识之中,体育恰是其中之一。海洋文明之初,面对"莫测凶险的"自然环境没有独立健全的自我力量便无法生存。对生存的渴望便将自我建立于"力"的崇拜之上,形成对力量的崇尚--"我即力量,力即自我"。从闻名于世?quot;希腊雕塑"可以想见:完美而全能的力感是深为古希腊人所向往的。这种艺术形式即可以视作古希腊对力膜拜的图腾,也可以看作是力量与英雄的象征。而这种将雕塑用作追求目标象征物的行为在人们心中深层的涵义也就不言而自明,其涵义实质上就是:"本性欲望通过共识约定的规范来达到欲望目标。

为途径的公平竞争(fairplay)原则,在这种原则的规范过程中,社会的合力得以凝聚。体育充当了希腊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尖兵,架起了希腊历史的柜架轴心和支点。把古希腊历史源流及《西方文明史》的相关论述综合一起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出推论:"西方文明源于体育,体育是西方文明的基石与动力"。纵观欧洲文明史,可以肯定,没有古希腊就没有现代奥林匹克,也就没有西方文明。西方文明的发达与进化,完全得益于古希腊人提倡的"公平竞争"(fairplay)原则所开辟的自由发展的历史舞台。无论是在古代,近代或现代社会形态中,这一朴素思想仍在充当文明进步的动力和核心。

1.3.3.来专门分析一下西方体育的内容,无论是其运动形式,还是基本理论乃至专业术语等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规范的物理学内容。

A:首先,西方体育是物理性质的体育。西方文化体系崇尚科学与实践,在古希腊不仅有体育的兴盛更有科学的高度发达。与"体育是崇尚力量的公平竞争"相类似,科学的发达表现于数学的精确与物理学的直观。古希腊社会中知识分子不同于古中国的"哲学←→思想←→教育"三位一体,而是以思想家兼自然科学家身份出现,具体包括哲学、数学、物理学。如阿基米德,毕达哥拉斯等历史名人。西方对体育的贡献是用数学方法研究人的身体结构和物理运动。罗素曾在《西方哲学史》中这样说过对于企图对运动作出科学解说的希腊人来说……看来只有两类现象才是重要的,即动物的运动与天体的运动,"⑩又说:"在近代科学家看来,动物的身体是一架非常精致的、具有异常复杂的物理--化学结构的机械;每一次科学的新发现都包含着动物与机械之间的表面鸿沟的缩小。但在希腊人看来,则把显然是无生命的运动同化在动物的运动里面,却似乎更自然。"⑾由此可见将人的运动"物理化"和自然界的运动"人性化"。就是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于运动现象钻研的主流。在今天的语言表述中仍有这方面的痕迹。如,体育(physicaleducation)的含义是"身体的(物理学)教育"。由此可见西方体育至今还在秉乘古希腊所倡导的将运动物理化和将自然运动人性化的遗志。物理性质的西方体育由其发展历程的必然性出发,使得其对肢体运动和发展采取严密的科学约束;更使得其通过调节某些物理指标进行训练。如西方体育中以增强力量和改进技术来提高运动成绩。时至近代则更进而推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发展原则,将人体机能置于高速且剧烈的运动激化状态。在运动量上明显有别于东方,以无氧供能为出发点,尽最大努力展示人的运动潜能和运动天分,突出自我展示的激昂意志,在运动中向自然挑战,以运动形式来完成个性的张扬。

B:其次,绝大多数西方体育的最终测评结果是物理学的范畴。通过对西方体育项目及构成的分析,可知其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球类和户外运动四大项。这其中以田径为最基本的项目,也还是当今西方体育的擅长,是其传统的优势项目。田径中田赛的衡量、评价是以高度和远度为标准,相对地径赛各项瞄准的是速度。体操类的竞赛虽无法以一元观点评论,但是各种动作的基础环节还是属于物理学的转动和位置移动。球类虽是一种综合性的项目,有田径范畴的运动形式又有体操范畴的基本移动和位移,但其最终仍是以特定动作完成的频度效果来评价胜利与否。不难看出,西方体育的体系中除了部分综合项目(如球类)以外,绝大多数项目的最终评价都是以纯粹的物理量来标定。部分球类虽无明显的物理属性,但是对其运动形式的描记及执行却是物理概念相互交叉与综合协作的过程。再看西方体育的基本术语,基本质是物理范畴的应用,与早期希腊体育的发源相同--对运动的描述、记录、比较都以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比如成绩评价中运用速度、远度、高度;训练过程采用强度、频度、周期等;对技术环节的描述用频率,幅度、节奏等物理概念都属同类。西方体育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必然结果展现于世,早期是数学应用、而后是数学和物理学并用。这些基础学科的繁荣将体育从单纯的社会文化范畴引向了科学及其应用的领域。西方体育在这一历史性的飞跃同时不断结合与促进科学领域的发展,这一进程中到处渗透着体育对文明的激发和文明对体育的仰仗。

1.3.4.西方体育无论是古代的"以物理概念来描记和评价",还是近代流行的"用科学思维配以科学应用来重塑体育",乃至于今日新奥林匹克运动促进下将尖端科技应用于体育,作用于运动员创造那史诗般运动成绩;我们可以肯定:"西方体育的精神实质没有变,那就是对生命的张扬和对人体的物理手段造就?quot;夸大一点来讲述,西方在科学观,物理观的影响下;在对自然进行的挑战之中,将生命逐渐向机械看齐。在西方体育观中生命就是有待科学手段开启的物理模型。这与东方体育那种"宇宙←→人生"效法、协调、均衡直至自然发展的观念有本质的不同。

2.对东西方体育实质的分析评价与讨论

2.1.东西方体育显然是两个发展方向不同的体系。从运动的目的上看:东方主要是将人视为运动的主体,针对的是人本位"修身养性"以期达到内部完善,进而"身心合一"、"回归自然。"西方则将运动技术技能视作主体目标,单纯追求运动本身和运动技术的提高,并不注重追求精神层面的内部完善。

2.1.1.从运动的根据上看:东方以"宇宙←→人生"系统观为蓝本,追求"天人合一"和"物我一体"的哲学思维模式;而西方则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成果相融合,推崇科学思维模式,将模式的内涵认作主体。

2.1.2.再从体育具体的形式上看:东方是以诸如"内外相合"、"物我一贯"、"左右相应"、"上下相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见长。西方所强调和追求的是动作技术的完整性与身体机能的相互协调。具体体现为对专一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投入全部的精力。

2.1.3.从运动负荷来分析:东方体育本着"修"与"养"的哲学精神,力求将负荷控制在有针对性且适中的"度"内。在运动实践中讲究:时刻有度,阶段有度,配合有度等诸多方面的量。西方体育以科学思维作指导,讲求的是"奥运精神"。与东方体育相较,西方体育容易形成运动的激化,造成人体自身平衡的破坏,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因素。

2.1.4.从运动术语运用上来比较,二者各具特色;西方均采取统一用语,且极重视物理概念,如"强度、密度、周期、频率、力量、轨迹"等等。反观东方则用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相济、相生等明显带有朴素哲学味道的概念来标记体育。

2.1.5.对于运动结果的评价,西方注重于标定运动结果的物理量进行数据比较。东方侧重的是参与者自身的运动满足和"身体←→心理←→精神"三者的协调完善。

2.2.在肯定东、西方体育实质上存在差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二者源起的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二者各自的产生、发展与完善都有其合理性,正由于合理性的佑护,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们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但是由于发展的轨迹不同所以不可能用某个标准来衡量其是否发达,更无法指评孰优孰劣。尽管如此,深思二者的实质与内涵之后即可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东方讲人文思想,西方讲求科学,二者相合,各自取长补短,会使东方体育增加科学依据的证实,也会使西方体育增添浓厚的人文底蕴,这无疑是当今世界体育求同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2.2.1.东方体育强调"修养生息",注重调养人性。将体育作为练习者自我(主体)协调与整体发展的阶梯,发展的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与统一。正如钱学森同志讲的"人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巨系统……西医把人体分解成若干系统,系统又分器官……用这种还原和分解的方法固然需要,但未免太简单化了。⑿"西方的体育在结构划分上也存在类似问题。其立足于技术,展开又分为:基本技术、基本环节、基本细节,而缺乏"系统理念"。对成绩追求易造成功能失调使人体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若缺乏正确引导,极易造成人体不可逆转的器质性损伤。运动医疗与保建康复学科在西方的发达不正是这种危害长期存在的有力证据吗?可见西方体育单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物理的机械范畴,以其用作提高人体机能是可行的,而用于促进健康和缓解疲劳是不足取的。东方体育强调身与心协调的系统观及对"天人合一"的宏观追求恰将体育的保健康复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再者"天人合一"阐述了人类生存发展宏观上的持续性,故此在应用层次上应视其为保健体育和休闲体育思想髓质的构成。

2.2.2.但是东方体育不像西方体育有明确规定和科学理论的证实,而是建构在丰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健身娱乐活动,因而不易广泛开展,又由于东方体育在长期发展中与文化并进,所以不同文化的底蕴无法理解东方体育,这也是其不易跨文化领域开展的原因之一。在当前的体育领域要求有科学的实证与标准及客观的评价。因而致使中国、乃至于整个东方文化地域的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无法在世界范围开展,无法登世界体坛的大雅之堂。这一实际情况闲置了东方体育对人体全面系统发展的功能和东方朴素的自然哲学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一种两难的处境。将东方体育推入世界,当前主要是指西方体育占主导的格局之中,发挥其功能则会对人类的全面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尤其是世界范畴的文化大融合。

3.小结:

3.1.由于东西方体育产生的历史底蕴不同所以导致二者的巨大差异:东方为"朴素自然哲学下的人文体育模型"。西方为"超越生命的展示模式"。

3.2.立足于发展看东西方体育本质,由于二者对体育不同的理解与描记各具特色,所以它们可以独立发展、相互借鉴,也可相互融合去伪存真创出一条新体育路径,拓开新历史时期的体育走向。

3.3.二者对哲学自然与科学物理的两种诠释,导致其在先天上具有互补性和交叉性,在发展前景上有很大的共通空间,笔者认为这是体育范畴今后发展的基本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