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回族少年民族认同研究

回族少年民族认同研究

本文作者:崔淼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方法

1.被试。调查样本为中学生77人,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部分中学。其中初中生47名(61%),30名(39%);男生39名(51%),女生38名(49%),共计77名。

2.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将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量表测评所获得的有效数据(N=77)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本民族认同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以年龄(初中生vs.高中生)和性别(男vs.女)两个因素为自变量,本民族认同的认知、情感、评价以及行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认知维度,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达到边际显著,F(1,68)=2.60,P=0.10,如图1,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均不显著。初中阶段,女性的认知分数高于男性(M=24.44,SD=3.05VS.M=23.65,SD=3.18);高中阶段,女性的认知分数低于男性(M=23.67,SD=3.31VS.M=25.37,SD=2.77)。情感维度,年龄的主效应达到显著水平F(1,66)=5.19,P=0.03。高中生的情感分数高于初中生(M=30.43,SD=3.87VS.M=28.23,SD=4.87)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无。评价维度和行为维度,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及主效应都没有。

2.中华民族认同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以年龄(初中生vs.高中生)和性别(男vs.女)两个因素为自变量,中华民族认同的认知、情感、评价以及行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认知和行为维度年龄和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无交互作用。情感维度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68)=4.16,P=0.045;男性的情感分数高于女性(M=24.87,SD=4.29VS.M=23.11,SD=4.29)。没有年龄的主效应;没有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评价维度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68)=4.23,P=0.044;男性评价分数高于女性(M=30.86,SD=4.44VS.M=33.56,SD=2.91)没有年龄的主效应;没有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

讨论

1.本民族认同。从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回族青少年本民族认同的认知维度在年龄和性别上有交互作用,高中生比初中生在民族认同的情感维度上分数高,有年龄的显著差异,而评价和行为维度没有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民族认同中认知维度的内容包括: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对本民族传说故事的了解、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等。在回族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伊斯兰教的宗教精神和宗教仪式都强调对男性的培养,在重大节日中男性会身着民族服装前往清真寺礼拜。在节日中男性表现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的责任感。因此,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回族青少年男性较女性而言,对本民族的了解越来越多。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认同也在增强,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归属。在身份认同的意义来看,民族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一部分,自己对本民族身份归属也更加强烈,这种归属感带有情感,对本民族其他成员的认同,并愿意给予积极的帮助。

2.中华民族认同。回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认同中,认知和行为维度在年龄和性别上没有差异,但是在情感维度和评价维度上有性别上的差异,男性的情感和评价分数高于女性。回族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兼蓄伊斯兰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回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传说及风俗习惯的了解和过节、饮食等行为上没有不同。男性比女性对中华民族认同情感归属更强,可能与中学生阶段男性比女性在自我喜欢的程度更高,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对自己属于中华民族成员中的一员也有着更为积极的认同。年龄段虽然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方式,但它也是一种时间变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回族青少年对汉族文化、回族文化的接触时间越长,对这些文化更为了解,也能够更为全面地理解这些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事实上,在多元文化下的认同,并不是排他性的,并非认同一种文化就要排斥其他文化。在不同情景需要下,灵活转换自己的认同更有利于个体社会适应。

结论

1.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维度中,认知维度存在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高中男性比初中女性有更高的认知分数。民族认同的情感维度存在年龄的显著性差异,高中生比初中生的分数高。

2.回族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维度中,男性情感和评价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