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10篇)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10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与国情教育分析

摘要:国情教育的重要性及历史与国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在历史教学中需要贯穿国情教育,文章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三方面分析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形式创新化三项解决措施,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国情教育;内容;方法;形式

国情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基本要素,国情的重要性决定了国情教育的举足轻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高中学生的国情教育成为一项较为广泛的研究课题,即在各个教育学科都应融入国情教育。说:“所谓历史,吾兹所云,及与‘社会’同质同异观的历史。同一吾人所托以生存的社会,纵以观之,则为历史,横以观之,则为社会。横观则收之于现在,纵观则放之于往古。”①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国情与历史都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表现,社会生活横向来看就是国情,综向来看就是历史,这就印证了历史教学中贯彻国情教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调查发现,虽然目前我国高中历史国情教育取得一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这三个方面。

(一)内容缺乏系统性。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目标完成的重要素材和信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没有专业的教材和明确的单元模块,只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师个人安排有所涉及。这揭示出相关教育内容还处于材料的堆积和混乱状态,教育内容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不明显,会对国情教育效果的不断深入和根深蒂固产生不利影响。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两种主要的教育内容呈现载体文本和影音来看,这两种教学内容表现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文本教育资源基本上以读本为主,质量还有待提高。较多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段介绍我国的历史国情,所涉及的国情教育内容有限,没有体现出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影音是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应用较为广泛和效果较为明显的教育资源,以爱国主义电影和科教类电视节目为主。影音教育资源直观生动,给学生呈现出更深刻的教育效果,但另外,更关键的是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一个整体性的规范和计划。

(二)方法缺乏多样性。由于历史国情内容大部分为史料性知识,加上对国情教育的不重视,导致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国情教育方法仍然以填鸭式的教师叙事性讲述为主,简言之,就是一种讲故事的教育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在这种讲解教育活动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历史事件发展顺序述说相关历史国情知识,学生被动地收听这些历史国情信息,大量的历史国情知识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解和吸收会被过滤掉,学生只能汲取一小部分知识点,直接影响国情教育的完整性,也不利于国情教育效果的提高。同时,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思考和升华受到了限制,不易真正发挥历史国情教育的教化作用。

(三)形式缺乏创新性。教育形式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从高中历史教学国情教育现状来看,教育形式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其他有效性的辅助性教育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虽然有些学校运用了专题、报告、观看影片、参观展览等国情教育形式,但这些形式的开展大部分只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形式化较严重。例如,有些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国情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通过调查问卷或资料收集来了解实际情况。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没有明确社会实践目的,很多都是从网络中找一些现成的资料和信息,只是形式上应付社会实践活动,而这根本没有起到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组成部分,由于三者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强化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效果,必须综合性的提出三方面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历史国情教育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内容的系统化。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内容的支离破碎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若想编著系统性的国情教育资料是非常困难的,至少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为了实现教育内容的系统化,只能依靠教育工作者自身系统性的安排。事实上,教育内容的系统化非常简单,就是从整体到部分系统地发掘和安排历史国情相关教育内容。

1.整体安排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内容。高中历史教学中每个章节的国情教育内容都要从属于整体国情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整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封建专制使得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甚至落伍,落后的近代中国遭受过许多帝国主义的侵略,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铭记于心。(2)近代中国出现过多种救国方案,代价巨大,且结果一样,证明中国不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设了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前途才是光明的。(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5)人口问题和人口观念一直都是我国的重要国情。(6)中外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符合国内国情和国际环境的改革开放才会成功,中国在改革和发展中需要以此为鉴。

2.部分安排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内容。在此主要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中国史又细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多个部分。以中国史的近代部分为例,近代中国与当代中国联系十分密切,当代中国的经济仍不发达,这一基本国情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是紧密相连的,当代中国不少问题的历史根源可以从近代中国史中找到,因此,中国近代史的国情教育非常重要,需要较为详细的作出安排。世界史看似与中国国情没有关系,但其也是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且世界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因为国家的国情离不开它所在的国际环境。

3.具体安排每一节课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内容。每一节课国情教育内容的安排是教育内容具体化的唯一方式,它是历史国情教育任务完成的关键,因此,每堂历史课必须认真做好历史国情教育内容的发掘和安排工作。以“辛亥革命”为例,可以安排如下国情教育内容:(1)清政府的腐败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国家主权和领土受到了侵害,此时,爱国主义意识不断增强。(2)为救国救民,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但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辛亥革命仅成就了共和国躯干。(3)孙中山和相关民族资产阶级人士的奔波和努力还是无法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这说明中国未来的领导者不是民族资产阶级。

(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为了巧妙利用这些内容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科学教育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根据笔者的总结,除了传统的叙事性讲说法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教育方法,可以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1.比较法。历史国情教育中,适当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我国的国情,比较可以分为纵横比和正反比两种。一是纵横比。世界历史为历史国情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通过中外历史的纵横比较,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二是正反比。国情教育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多介绍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势等。同时,我们近代落后的原因要如实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纵串法。纵串法可以对历史国情教育中相关历史事件进行类比,不断深化对历史信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政治经济素养。例如涉及“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基本内容时,可以通过和辛亥革命两个重要历史事件说明资产阶级的各种方案是无法拯救中国的,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走向文明富强,说明社会主义才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正确选择。

3.归纳法。归纳法是历史国情教育中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事件或者事实的归纳,以古鉴今,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和意义更佳。例如对历史改革史实进行归纳,以说明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墨守成规只会导致国家的落后和衰败。

4.研究法。研究法是高中历史国情教育深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从相关历史国情信息中总结出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经济素养,为人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是对某一历史问题或者事件的考证和探讨,教师可以问题讨论或者论文写作的形式来探究某一历史国情问题。

(三)教育形式的创新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形式外,其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也是很关键的。目前除了课堂教育形式外,常用的其他教育形式还有课堂讨论会和辩论会、参观和走访、观看电影和电视剧等。这些教育形式已经在历史国情教育中得到了应用,但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在于这些教育形式的应用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且实施的持续性不强。因此,为了提高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效果,需要在科学应用以上教育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形式,在此笔者提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国情教育形式。首先,增强历史国情教育网络教学的建设力度,使国情教育更加直观化、生动化。其次,创办历史国情教育主题网站,组织专业教师实施网络历史信息的采集、编辑、及更新工作。再次,通过在网络资源平台上建立历史热点问题解析、学生网上答疑、历史问题讨论等模块可以增强网络国情教育的交互性,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国情教育相关内容。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国情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往对国情教育重要性的忽视,使我国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其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必须整体性加以把握,文章虽然作了综合性的分析,并涉及了教育实践问题,但国情教育的重要性还有待强化,特别是教育内容还需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许金玲.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国情教育[J].河南农业,2009(6).

[2]吴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与国情教育[D].苏州大学,2012.

作者:王永寨 单位:酒泉市肃州中学

第二篇:e 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运用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引发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在“e学习”环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e学习”历史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e学习”环境下的教学优势,进而创新课堂模式。

【关键词】e学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以及互联网大范围普及,普通大众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学习素材及学习平台等进入校园,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e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电子终端为载体,将数字化的学与教作为系统平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e学习主要由人、资源、环境、评价、评估五个要素组成然后对于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优化。其中人指的就是教师以及学生;资源值的就是共享的课件资源或只是知识搜索等等;环境指的及时电子化的教学平台。在数字化及新课改推动下,如果将e学习于高中的历史课堂进行结合,那么高中历史的课堂势必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对于利用e学习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势以及在e学习的学习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相信e学习与高中课堂教学相结合,必定能够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历史成绩。

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e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模式的优势

首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e学习环境下,能够自主选择个人学习需要的资源,不再单一从书本和老师口中了解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一课时,学生可以搜素抗日战争的视频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社会,让学生走进真实历史,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e学习根据自己自身的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自主规划,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不再像传统课堂一样,只依赖老师对知识的传授,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和计划性的养成。其次,e学习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e学习环境下能够使学生进行自主的个性化学习,能够随时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回放,能够重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对课程知识难点和重点的一次性教学。最后,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在“e学习”环境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对象,可以选择其他同学,也可以选择老师或者选择计算机进行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课堂,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羞涩与顾虑。

二、创新课堂模式,在“e学习”环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方式

首先,“e学习”环境下的历史新课堂。历史老师提前建立相关内容的资源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在学校自主开发的数字化学习平台上自主上网学习。老师要先给布置思考问题,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接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另外寻找新资源,扩大学习范围。自主学习结束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全班交流,全部结束之后我们评价总结,每个学生把在交流中的感悟输入电脑,上传到学习平台。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教师可以将鸦片战争引起的影响分成三部分:人民、世界以及清政府,将这三部分做成一些课题发放下去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行或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在学习平台中共享每一位学生的交流感悟,学生可以对不同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可以对他人的评价做出回复。在“e学习”环境中,历史教学更加轻松、自由。在广阔的空间环境中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拓展了教学的宽度、深度。

其次,“e学习”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和创设与所学历史知识相关的历史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使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学会思维、学会合作和学会创造,实现能力的综合发展。

最后,“e学习”环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历史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层次的不同,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自学辅导法、小组问题讨论法等,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学辅导法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作为主体,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有效地辅导;小组讨论法就是在完成教学内容之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解决问题,以便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提高。例如在学习选修四《一代雄狮拿破伦》时,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每个学生对于拿破伦的认知和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完全可以进行一个开放性课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讨论。总而言之,在学生学习前,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后督促学生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检查、总结和评价。

总之,“e学习”环境中的课堂是探究式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在“e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与时俱进,发挥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势,也要不弃传统教学模式之优势,两者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中华.E时代,E学习[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4).

[2]马玉华.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网络教学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7).

[3]刘岚,唐荣荣.探索“E学习”模式助力课堂效率提升[J].基础教育参考,2014(24).

[4]宋国学.e-学习的理论内涵及实践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5).

作者:张士陆 单位:江苏省沭阳梦溪中学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摘要】我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后,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课堂之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高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因此利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媒体技术

一、高中历史教学运用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特点一般来说,高中历史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表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超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再进行教学内容情境模拟、对学生提问、答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影像动画、声音、图形、文字等特点,把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给学生。多媒体教学中包含了多种信息的应用,而且它可以与课堂学习活动连接起来,为学生提供比较简单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同时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的学习系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和选择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需要把教学内容做成各种形式的教学实用材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把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现的误区及对策

1.老师认为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越多的资料,学生的能力就提升的越快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老师在做多媒体课件时,放入他所有找到的资料。在上课时,一次性把所有的资料都展示出来,这就会使得教学效果与老师预想的效果截然不同。高中生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接受庞大的信息量,心理上会产生不适应,甚至排斥老师的教学内容。即使学生一次性能接受得了这么多信息量,学生也会产生疲劳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也就无法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老师一节课展示过多的资料,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也就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重要知识。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做课件时,应该挑选出重要的资料,并且保证这些资料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只有控制好课堂上传递的信息量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师为了做到多媒体良好的演示,而不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为了抓紧时间展示课件,会快速的切换课件,学生就有可能对上一个问题还没来得及思考,甚至还没阅读完全文,课件就切到了下一张。学生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是无法思考的。还有一些老师为了展示自己的多媒体技术,把课件做得栩栩如生,甚至声情并茂的展现教学内容,这种完美的课件从材料内容和最后的答案分析都展现给学生,导致学生感觉课堂内容与自己无关,只是一个忠实的观众,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维的惰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为学生的思考做准备,在课件中尽可能的设置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课后,老师也可以布置多媒体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课件中演示的内容不要过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演示的内容也不要过于完整,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司南的时候,用一张司南的图片足够把司南介绍的很详细,而不是用一个把它介绍得很详尽的视频。

三、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中的好处

1.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和重构、形成历史表象,具体的、正确的、完整的历史材料是历史形象思维的基础依据。学生合适的心理活动,可以把历史的本来面貌在大脑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对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已经消逝的历史事实更进一步的认识。就是说,历史形象思维以历史材料为基础,让已经逝去的客观历史在人们头脑中再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点是,历史是过去的,不可逆转的。由于历史不能重复出现,学生也不能直接体验,只能依据历史材料,再加上心理活动让历史事实出现在大脑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课堂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形象思维,学生运用历史形象思维,把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在大脑中进行具体的描述,才能把历史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历史活过来。例如,教师在讲解《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当时航海家的图片、原始文字资料等,通过相关的链接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合适的历史情境,进而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形象思维,有效快速地掌握教学内容。

2.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新文化运动》这节课中,课本内容充满了政治味道,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但是教师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以及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方面的转变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上可以选择袁世凯祭孔和祭天两副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幅图当时发生的背景,学生这时就可以推理出袁世凯要恢复封建制度。这样,学生在历史形象思维基础上,又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语

多媒体课件展现出直观的历史画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学生在观看课件时会主动地利用他们的想象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可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知识面,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最终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广生.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126-126.

[2]韩盼.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23):189.

[3]付小夏.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5,(8):180-180.

作者:王德道 单位:临沂高新实验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新课导入研究

历史是高中教育中一门独特而又重要的学科。学习历史,可以摆正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使同学们更加具有爱国情怀。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导入新课,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学习呢?导入新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开端,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导入的恰到好处,才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欲望。导入新课要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等因素,导入方式也有很多种。使用哪种导入方式会让同学们更容易接受呢?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故事,尤其是课外故事,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无论是奇闻逸事还是人物传记,都能够使同学们迅速进入学习、阅读的状态。历史这个学科更是如此,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相关的小故事数不胜数。这些故事对同学们的影响很深,且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还会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促使学生自己去翻阅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由故事导入新课,是一个简单便捷的导入方式,它可以使同学们快速进入学习历史的最佳状态,加深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在讲到洋务运动这一课的时候,开篇可以以洋务运动代表人之一曾国藩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曾国藩小时读书十分辛苦,为了把文章背下来他常常熬夜。

一天夜里,一位盗贼到曾家行窃,等了好久曾国藩还在反反复复地背同一篇文章。他不睡觉盗贼就无法行窃。盗贼等不及了就隔窗破口大骂,说你还有完没完?就这么一篇短文章还背不下来!我听你背书耳朵都磨出硬茧子了!你小子听着,看大字不识的盗贼我给你背一遍!说罢便一口气把那篇文章背完,然后扬长而去。曾国藩后来成了大器始终忘不掉这码子事,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并不聪明。要是聪明如盗贼者也走正途,那朝廷大臣哪里会轮得到自己?这个故事简单有趣,可以调动大家想要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积极性,由此介绍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然后导入新课——洋务运动。另外,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搜集阅读一些与洋务运动相关的人或事的故事,例如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生平故事,与同桌或前后桌一起分享。

二、制造悬念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会向着自己认为神秘的事物进行探索,这就是悬念的影响。利用悬念使人产生好奇心理,催人主动思考,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理,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同学们的好奇心,教师可在导入新课之前叙述一些铺垫性的史实,然后通过制造悬念导入新课,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新课时的内容,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制造历史课堂上的悬念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下,由于被教育者是学生,因此在制造悬念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要启动学生的思维。悬念基本上都是出人意料或者展示矛盾的,它可以激发高中生们的求知欲望,令同学们一心想要将这个悬念了解透彻。

在此需要提醒的一点是,给同学们留的悬念要贴近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要恰到好处的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不能过分枯燥,反而使悬念失去效果。例如在讲到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这样来导入新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爆发,随后全面壮大,到1856年的时候,太平天国取得了东征的胜利,在军事方面达到了鼎盛。就在这个一切都成美好趋势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导致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急速衰败,最终灭亡,究竟是怎样一件事有如此大的影响呢?这样的导入语先将背景交代给了大家,让同学们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随后制造悬念,激发同学们想要了解这件事情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这样,让同学们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学习历史,比直接给他们看教材内容,效率要高出很多。

三、贴近生活

导入新课离我们最近的是生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着,学生也不例外,因此他们会喜欢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事、物。由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进行铺垫,导入历史的新课,也不失为一种方便的导入方法。根据多年的研究调查,大部分人认为历史这个学科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强,因而很多高中生对历史的兴趣不大,对历史事件也不甚了解。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消除外界对历史的误会,将历史融入生活,将教材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并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一来,还可以让同学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我们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课时的内容为例,老师可以将三大件作为本课时的切入点,七十年代至今,三大件一直是男女谈婚论嫁的物质基础。七十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八十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电视、冰箱、洗衣机;九十年代的三大件指的是空调、电脑、电话;如今已经是21世纪,各个阶层的人对于三大件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高收入阶层的定义可能是汽车、别墅、高档家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老师在讲完这些之后便可以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这些变化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同学们回答说是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由此顺利导入新课时。

以上三点就是本人对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如何导入新课的研究,这三种导入方式符合学生口味,贴近生活,相信只要合理运用,导入新课不再是难题。同时还能激发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动力,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孙森单位:江苏射阳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改革思考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我们身边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更新与改造,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也不例外。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局限性慢慢被发现出来,并面临不断被更新的命运。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去其糟粕,并代入新的教学理念,以达到更好的被学生所接受的效果。一种好的教学理念,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更加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那么,从哪方面对固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如何更新呢?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

一般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有这样四个特点——难学、繁杂、偏僻、陈旧。传统的课程理念也只是注重课本教材里的内容。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难消化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课程理念进行更新,加强教材课本内容与高中生们的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同学们尽情投入到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去。传统的历史教材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历史,另一部分是世界历史。在中国历史的模块里,又分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两部分;在世界历史的模块里,则分为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两部分。无论是哪个模块的哪个部分,无一例外,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内容。例如高中教材中讲到中国近代史时的顺序是这样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年过渡时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十年建设时期、“”时期、现代化建设时期。课程理念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增添专题,不仅仅以时间一个顺序来教授知识,而是可以以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等等为基础,划分出不同的专题,从而吸引同学们的眼球。更新课程理念,既更新了教材的内容,又增强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的联系。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的必修一为例,这本教材划分了七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这七个专题,主题鲜明,分类清晰,非常适合高中生去逐一了解学习。

二、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经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感觉、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老师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好的老师要学会如何引导同学们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大家。因为只有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上来,学生才会去主动学习历史,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亲身实践。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理念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教学理念更新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下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需求。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主要表现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历史教材上内容的印象。具体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让同学们结为小组,安排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备课,或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课下自己去解决等等。在此我们以教材必修一专题三的第二课——辛亥革命为例,老师在导入辛亥革命这一课之前,可以安排某个小组进行备课,或者给同学们布置任务,每个人收集一些辛亥革命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或辛亥革命主要发起人的生平故事等等。让同学们在接受新课之前,对辛亥革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老师就可以更顺利的导入新课,同学们也可以更轻松的接受知识。在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课时,也可以用相同的办法进行。

三、复习理念的更新

历史这一学科的高考,其主要目的是考查高中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高考的命题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经常会出一些新的材料创设新情景,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路线。高考的考试内容中,中国史占得比重较大,这其中近现代史的比重又要比古代史稍微多一点。有了这些概念,就可以将复习理念进行更新,具体要如何更新呢?在更新复习理念时要注意以教材标准为主,重视教材中的每一专题、每一节课,更要注重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要树立一种以教材为主,用教材教课,但不只教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各类型资源的整合。例如在讲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时,可以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一并罗列出来,进行整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比较其优缺点,对比复习,加深记忆。在讲到古代史的时候把公元前五世纪归纳整理,可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进行分类归纳,这样更有助于系统的复习。

与此同时,要注意加强专题史下的通史复习,对重要时期进行重点专题复习,中外关联、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关联,帮助学生构建通史知识框架。教师在教学中要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广泛的学。备考备在平时的每节课,充分合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在每节课中落实能力培养。

以上三条建议就是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更新的探究和认知。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将会不在枯燥无味,变成一门有趣的学科。江苏响水中学

作者:周建

第六篇: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导入思考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因其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课堂导入可根据教师所面临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以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导入设计;应用

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受到普遍的重视。其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及学生有效参与到历史学习的关键。成功的导入需要具有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回顾已有知识和拓展视野等功能特性。新课导入设计的时间2-5分钟为宜,设计时间过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过长时间的导入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也使完成其它教学环节的时间捉襟见肘。根据不同的学情及教师个人的特点,导入的策略方式应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导入的最终目的应突出课标内容,引领学生共同参与本课知识的学习,以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几点课堂导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回顾已有历史知识

通过回顾学生已学历史知识,导入新课。是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其能够带领学生温习所学知识,对比新旧知识的异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把握相关知识点。此方法的重点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对学情了解充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学情设计出难易适度,又突出教学重点的导入。比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一课,其所讲内容与初中八年级上册所学内容有很大的关联。如果这里运用回顾已有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因为初中历史课的性质,大部分学生到了高一下学期时对这部分知识已经很模糊。这里如果运用上一专题所讲知识点,自然经济和古代中国经济政策一课中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进行回顾导入本课内容效果较好。设计导入可以为: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其表现和实质是什么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在当时中国占经济主导地位仍是自然经济。那么到了1840年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其是怎样一步步的瓦解自然经济,中国明清时期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走向消亡呢?由此,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突出时间发展脉络,及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主题式导入

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人教、岳麓和人民三个版本,人教和岳麓版按照单元进行编排,人民版按照专题进行编排。每个单元专和题都有一个主题贯穿其中。教师可以利用每个单元和专题的主题设计导入。单元和专题的导入设计,应该简单明了,突出主题的线索和脉络,不宜太难。然后再根据每课课标,设计新课导入,新课的导入应与本主题紧密联系。专题式导入需要教师对整个专题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并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和备课。如:人民版必修一的专题一,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根据其主题设计专题导入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中国都经历了那些朝代?上面这些朝代他们的统治政策有很大的传承性,并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进。按照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简单的将本专题内容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夏商周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为从秦王朝到明清时期,主要内容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不同,但都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不断演进的结晶。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宏观的把握专题知识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究学习,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三、导入时运用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课堂导入包括:视频、图片、音乐、实物和文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是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如:讲到必修二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可以通过两组图片进行导入,一组为从长袍马褂—中山装—时期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的服装;一组为从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然后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得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对本课知识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要注意紧扣课堂教学目标,保证所用音频、实物和文献等史料的真实性。如:讲到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时,放一张图片,然后杜撰一个人物,说此人经历过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各个时期,最后痛斥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令苏联解体。这样的导入很不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易误导学生。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好的导入设计,是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应为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点所在。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根据学情、教材内容及自身特点合理的进行设计,以求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峥.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导入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2]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中国校外教育,2014.

[3]费飞相.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教学参考,2015.

作者:王永胜 单位:重庆市江北中学

第七篇:高中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

当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时,每门课程都会变得有趣。高中课程中,历史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方针,有效的教学方针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课堂上的教学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核心环节,如果要提高该校的教学质量则必须要有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并且如何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使同学们能够主动地学习,也是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一、确立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确立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无论我们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我们要教学生们怎样的知识,有一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记住以学生为本,正确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老师在同学们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常之大,好的老师要学会如何引导同学们去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大家。因为只有合理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去主动学习历史,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曾有教育学家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可见除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兴趣。仅凭老师讲述高中历史课程是一件相对较为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将它们变得生动有趣,就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同学们对高中历史的兴趣,这样一来,枯燥无聊的事情也可以做的有滋有味。

在学到明朝历史时,我们可以导入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地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个故事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讲完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然后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认真思考。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在课上学会自主学习,课下也是一样,也需要自发性的去探究、实践。课上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培养,那么课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如何培养呢?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引导同学们在课下也能自主学习。高中生的课程紧、任务重,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调节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历史课外活动,轻松有趣,形式多样,是历史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所讲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老师作为课外活动的指导者,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并积极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组织、策划、准备,课中的主持、开展以及课后的评价和总结等一系列事情。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调节者,要给同学们尽可能大的活动余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位同学的潜能,人尽其用。

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史,这段历史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讲到中国近代史时,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演讲。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演讲线索,收集中国近代史上爱国英雄的人物事迹,进行慷慨的演讲。演讲活动的展开,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并且提高了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举三得。除了爱国主义演讲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展唐诗宋词的朗诵比赛,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传承中华文化。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带领同学们观看一场历史文化方面的电影,然后让同学们写下观后感,提高同学们的总结能力。课外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目的性的开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对于系统全面的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够准确。因此,老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引导同学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并能够根据计划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期,学生对应该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时需要注意什么总是不清不楚的,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做示范,帮助同学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渐渐地,学生也会学会自己制定计划,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隋唐文化时,老师先给同学制定这样的学习计划:先看书预习,然后制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与同学们相互讨论交流,最后做一个总结,并收集一些相关的史料,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加深对这段历史的印象。

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对于老师或者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幸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中必须提上日程的事情,希望以上三点建议对于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有所帮助。

作者:王丹 单位:江苏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八篇: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观念也有了突破性进展,高中历史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解决方案

新课标的颁布,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历史教学要注重历史知识的连接,注重学生历史学习思维模式的养成,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在历史教学上,更改传统的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分析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上的弊端,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在高中历史教学上,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历史思维模式的养成,通过历史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终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还存在许弊端,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以下内容将详细分析,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应试背景下,历史教学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上,教师常常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自主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俗语有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做课堂的传播者,不如做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是弱化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

2.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中心,通过总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略了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历史教学理念落后的关键因素。

3.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够重视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拥有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自主总结能力,新课程对历史知识体系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教材信息的整合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在教材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将教材进行归纳和整合,将散乱的知识连成一个网,强化了历史知识的时空观念,在整合教材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历史体系的构建,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对知识体系构建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薄弱,缺乏历史学习的意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对历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以下内容针对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1.构建趣味课堂,活跃历史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枯燥沉闷的的课堂,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降低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而非传播者,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落实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不但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模式的养成,也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力,针对建设趣味课堂,活跃历史气,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针对现阶段最新的电视剧或电影等有关历史问题的热门题材,教师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纠正影视作品中的错误信息,针对所选的题材,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扩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热门题材的选取,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力,是实现历史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

2.落实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历史人物情节所留下的精神财富,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落实新课程历史教学的目标,通过历史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弘扬民族精神,通过对历史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3.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

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合和归纳能力,高中历史涉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在历史教学中,有效的将政治,地理,语文等知识进行渗透,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有效的将历史节点串联在一起,加深记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相关知识,将历史节点联系到一起,形成准确的时空观念,不但加强了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记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力,所以说,加强相关知识的渗透对历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历史教学的需求,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提高,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观念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娟.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刘克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讲授法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钟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

[4]许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付泽 单位: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九篇: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探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为做好学生的历史教育工作,怎样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就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长期实践教学得知,高中历史教学在很多方面都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差异,只有找出这些差异,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因此,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联系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衔接对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听到有些学生说高一历史难,实际上并不是高一历史真的很难,而是很多学生不能将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衔接在一起,这样就出现了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脱节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结合存在于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衔接对策,帮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1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历史教材编写体例存在差异。研究初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多以主题+时序的方式较多,不仅注重历史的发展顺序,还关注学习内容,这样就决定了历史具有普遍性与科学性。而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上则注重逻辑性,既加强了古今联系,又注重中外关系,基本都是对知识点的概括。同时,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囊括了所有重大事件,却没有按照历史时序编写,这样就决定了高中历史教材具有一定的跳跃性,而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很难从初中历史的模块中走出来,所以,经常感觉高中历史难学。

1.2教材内容侧重点存在差异。对于初中历史来说,多以政治史、经济史为主,缺少思想文化史,由于文化史并不是中考重点内容,所以很多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考点,经常刻意忽略文化史[2]。而在高中历史中,文化史与经济史则是主要内容,如果细化高中历史教材可以发现,高中历史必学的版块中基本都含有文化史内容,如果初中历史教师忽略了教材内容,就会让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后感到历史学习吃力。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带有明显的简单易懂性,而高中历史教材则与此相反,不仅分量过重,内容也更为深奥。

1.3教师教学情况存在差异。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进程,还要细化重大历史发展,尤其要做好重要史实的教育工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要做好历史教学,就要求初高中历史教师能够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全面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无论是初中历史教师,还是高中历史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样就出现了教学差异,影响了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

1.4学生自身情况存在差异。由于初高中历史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存在差异,所以,要学好高中历史就对初中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很多学生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十分有限,有些地区还没有将初中历史作为中考科目之一,很多学校也就没有在历史上投入过多精力,这样一来,当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就出现了学习差异,高一学生历史底子差也就十分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提升了难度。

2新课程标准下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

2.1初中历史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初中历史教学要做好历史教学工作,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应重视教学策略的优化,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调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无论处于哪一阶段的学生都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初中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就要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如很多学生都对某个人物或事件过程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将历史知识融入到这些故事中,讲给学生听。同时也可以与学生作交换,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前与学生讲好条件,只要学生将自己所讲的重点内容记住或课堂表现良好,就为他们讲述一个历史小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升,回答问题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构建历史知识框架,强化历史知识融入。由于初高中老师教材侧重点不同,使得很多初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高中阶段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为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就要适当弥补初中历史知识的不足,为学生构建合适的历史知识框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历史面貌,还可以避免在学习高中历史知识中产生陌生感,对提高学生高中历史成绩有重要作用。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联系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某些知识的教学,深化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进一步了解,这样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的能力。第三,强化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快速参与到学习中。要做好初高中历史衔接,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形成历史思维,使其认识到终身学习的作用,并在教学中注意案例的应用,让学生尽快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

2.2高中历史教师优化教学策略。高中历史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影响很大,高中历史教学教学策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面对这一现实,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策略:第一,拥有良好的历史知识衔接意识。要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高中历史教师应全面熟悉初中历史教材,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现实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如笔者在了解到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教学侧重点不同以后,在日常教学中就适当做出了调整,让学生逐渐从政治史与经济史中过渡到文化史中,对于初中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制定了合适的指导方案,实现有针对性教学,为他们指出了课下应学习的内容,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与基础好的学生差距逐渐缩小。第二,联系高中学生思维,注重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高中历史课无论是理解层次还是应用层次都要比初中历史高一些,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就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懂得如何提取历史知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注意课堂讨论的运用。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为客体,再适当实际给予学生指导,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与了解历史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方式。其次,正确运用初中历史教材,让学生将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并让学生就有价值问题进行谈论,这样也可以有效促进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衔接。

总而言之,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满足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应与高中历史教学相关联,尽管两者的层次并不相同,但两者的终极目的却是一致的,都是为让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而开展的。由于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教学衔接,更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初高中历史教师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波.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3(34):81-82.

[2]徐志兰.从课标的变化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教育科学论坛,2013(2):13-15.

[3]李阳.浅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问题的解决方式———高中有效性课堂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6(4):52.

[4]李阳.探析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欠缺的解决方式[J].学周刊,2016(13):94-95.

[5]苏继红,王崇鉴.高校历史专业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效衔接的当下之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78-180.

作者:李博 单位:大庆市澳龙学校

第十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培养研究

摘要:教学改革促使我国教学朝着科学性、创新性方向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应结合实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历史理论的关联,提高教学效益。本文简要论述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思维; 培养

一、引导式历史问题导入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进而熟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所产生的历史意义等,是一种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历史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要求各学科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夏、商、西周》时,笔者首先以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和学生学过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回顾以往的学习经历,对所学的政治制度进行举例或综述?”因为历史是对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的总结。实际上,学生不断地积累和提取知识也是回顾历史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回顾性问题导入,可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快速搜索自己已知的政治知识,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运用灵活的教学模式

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已经由具体形象主观性思维向抽象逻辑客观性思维转变,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独立思考生活中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实践经验解决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思路融入遇到的历史问题或接收到的历史新知识中,帮助高中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历史思维,提升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实效性。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采用自由讨论、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首先,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并说明其出现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探寻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并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和概括讨论的结果,使之成为具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最后,教师把书本中阐述的鸦片战争产生的历史影响与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对比,取其中的精华与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形成具有本阶段、本班级学生独立想法的特色历史总结。

三、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当前,高中历史学科的评价方式以闭卷考试的成绩为主,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历史知识。这样的评价方式导致高中生不再加工理解阶段性所学的历史知识,只熟记书本的理论常识,从而造成学生容易遗忘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不利于学生提升历史学科的综合水平。实际上,除了采用书写形式的试卷考察方式之外,历史教师还可以演讲、辩论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如在教学完“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性内容”后,教师可以辩论会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辩论双方一一列出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队员将不完整的地方补充完整;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与古代史内容相结合,探寻古代史文化对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辩论双方通过小组探讨,对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提取,想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做出回答;最后,教师列出双方的不同观点,辩论双方通过历史例证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而言之,学习高中历史学科,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参考文献:

[1]王苏日嘎拉图.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5).

[2]吴国君.浅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4).

[3]王梅.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Z1).

作者:龚斌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