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分析(6篇)

高中历史教学分析(6篇)

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主题式”教学活动设计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式”教学,可以有效打破传统的课堂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地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确定教学主题和制订教学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中历史;活动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目标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历史教材的编写以模块为基本框架和以专题为基本单元,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主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确定教学主题

1.基于课程标准“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指每一节历史课都要制订相应的主题,只有明确了主题,教学才有明确的目标。主题的确立并不是任意的,而是要与课程标准紧密地结合起来,无论教学模式怎样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要与课程标准相适应,要时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与前提。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首先要熟悉课标要求,即要求学生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因此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解读共产党宣言、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只有把握好主题,才能保证课堂不跑题。

2.符合学生需求主题除了要与课标相适应,还要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要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学习的规律。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每一个主题都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适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制订教学策略

1.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情境创设

历史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情境,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历史课程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对于主题式教学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主题。在创设历史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图片、录音、录像、影视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将历史情境再现,这种情境具有历史的沧桑感以及历史的厚重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历史;充分利用音乐、语言等,营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主题的指导下选择多样的导入方式,如播放音乐《神话》,与此同时电影海报《英雄》播放出来,基于多媒体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对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姑且不管电影以及相应的歌曲与主题有没有很强的相关性,最主要的是通过歌曲、海报让学生联系本节课的主体人物——秦始皇。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2.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活动设计

在历史的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动的类型要与课堂内容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学习“美国1787年宪法”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的主题内容,将学生分成四个代表团,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美国政治家的韬略和智慧。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我是制宪会议代表”,分出的四个代表团都有各自的议题,如如何防止专制、保障民主;如何处理南北方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中央、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州与州之间的关系。每个代表团都要行使自己的权利,拿出相应的草案,并通过自己的辩论来赢得他组的支持,然后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投票表决议案。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3.以教学主题为中心的史料运用

为了更加的充实历史主题式教学,教师要在主题的基础上准备多角度的、多种多样的史料,史料辅助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在选择史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精当的资料,将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实现一种对话,只有结合主题,才能将史料运用得恰到好处。史料要易记易懂,不能艰涩难懂,从而保持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拿破仑战争”时,教师就可以收集拿破仑的功绩,展现拿破仑的风度与风采以及他的气魄和气势。

历史主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需求,通过主题的确定明确了课堂的目标,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主题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使用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陈莹静.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12(8).

[2]乔仪晴.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J].学周刊,2012(2).

作者:曾德辉 单位:广州市艺术学校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对话教学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话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更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对话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构建;应用分析

新课标的施行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地位,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所以历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好与学生的对话工作,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方式,营造出更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满足他们以后的学习需求。

1.营造良好的课堂对话环境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对话教学模式时应该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对话环境,为学生设计一定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到一定的角色去认识和学习相关历史知识,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以达到对话课堂教学目标。营造良好的课堂对话环境,教师既可以从教学技术手段入手,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也可以利用语言技术,组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充满好奇,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还要制定不同的对话方式,从学生的性格出发,让他们愿意与教师、与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到更多历史知识,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课程时,如果单纯从教材知识入手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他们无法真正认识到这一历史事件地位,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对话教学模式,首先引导为他们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来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并在脑还中形成一定的印象,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各自发表自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做好课堂学习氛围的渲染工作,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与鸦片战争有关的影视资料,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

历史课堂如果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会增加课堂的枯燥性,不利于学生今后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做好与学生的对话教学工作,在对话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在彼此理解和信任之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满足新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时需要做好自身的定位工作,要进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只有在平等的课堂之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热情。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辛亥革命》时,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比较真实的话题来进行探讨,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辛亥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还要分析当时资产阶级的特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认识整个历史事件。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要引导学生用心思考一些历史问题,从更深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倾听工作,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然后结合实际状况调整对话方式和教学策略,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减少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

3.做好小组合作对话教学工作

高中历史课堂中要想开展对话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要为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来探索历史知识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率。在开展小组合作对话教学模式时,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分组,将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人混合在一组,利用外向学生带动内向学生来参与讨论。其次教师要设置一名小组长,让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与教师的交流工作,及时向教师表达小组成员的意见,让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甲午战争》历史事件时,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探讨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入手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在学习这些英雄事迹后去感受当时战争的惨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可以让不同小组之间讨论学习的感受,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认识水平,使历史知识变得更加生动,降低他们的课堂学习难度,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时应该要从学生角度入手,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历史知识的奥秘,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历史知识学习难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时可以调整教学方案,以满足高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来设计科学的对话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从而达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

作者:欧阳卫 单位:江西九江都昌一中

第三篇: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和学习相关知识,对中国和世界历史有所了解,还要具备独立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并没有提高。本文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有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运用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和生活内涵,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阶段,历史属于对人类发展历程回顾,以及对未来发展进行分析的学科,与日常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一)现阶段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

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传统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还停留在注重知识的讲授方面,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记住知识点,然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他对教学的要求,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情感与认知等形同虚设,在实际课堂中根本得不到落实。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商业发展时,由于商业自产生以来一直是被政府限制发展的,在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中,商人的地位也是最低的,所以古代中国的商业一直发展缓慢,只有到民族大融合或社会开放程度较高的朝代,商业才能呈现繁荣的景象。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单纯的讲述各个朝代关于商业的机构设置和往来贸易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忆重要知识点,学生理解与否并不在课堂的教学目标考虑之内。这种狭窄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割裂了学生认知、实际生活和教学的联系,极大的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课程的一个很大作用在于可以借古观今,通过古人的生活指导我们的实践。而现阶段的高中历史课程则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倾向于已有知识的讲授和介绍,学生只需勤加记忆就可以在考试中拿高分。这种功利化的设置,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方法

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中表现不积极或者成绩不理想,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割裂了生活和课堂的联系,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枯燥的学问,也没有兴趣主动去查找资料,与新课改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渗透、使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对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学生现阶段的思想情况、理解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心理发展水平等。历史课程的实施,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答题技巧,更要培养学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高中历史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清楚历史发展的脉络,更要成长为一个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正义感的人。第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今天对学习的理解,不再单纯是为了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到,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学到什么。一个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目标,一定是充分结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学过程中无一偏废,既有知识讲授,又包括人文和情感教学,这样的高中历史课堂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

(二)采用情景化教学

历史学科是一门信息量极大且富有情感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出多种符合课堂内容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历史课堂的魅力。例如在进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教学时,导入可以播放气势磅礴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多媒体展示全国人民携手抗战的照片,体会当时中华儿女必胜的决心和勇气。通过这种直观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得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得到教育,教学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三)采用项目合作和小组竞赛的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的另一个方式就是直接从实践生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目,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组内合作和组外竞争的方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时,可安排学生从家中不同时代的长辈身上发现信息,然后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确立。结语综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需对此进行综合考虑,从教学大纲、生活实际、情景教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入手,让历史这门学科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屠俊杰.生活实践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9),49.

[2]王生芳.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6,(3),42.

[3]樊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创新教育.2015,(5),19.

作者:胡丽云 单位:江西省宜春中学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正确引导学生“质疑”思路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做到质疑意识与科学求真的统一。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质疑教材观点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偏差,提出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做好质疑的示范,及时纠正学生质疑的偏差。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质疑意识;科学求真

历史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英国历史学家科林伍德曾将历史看作一条充满问题与回答的河流。历史学无疑是培养高中学生质疑意识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正确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或质疑意识应当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掌握学生“质疑”偏差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的主要偏差

第一,过度标新立异。所谓标新立异,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墨守成规,从新的角度入手,独立思辨,最终提出一些创新见解,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质疑作为一种民主、独立精神,值得称道和提倡。但是动不动就质疑,挑战权威,甚至怀疑一切,是对质疑的误解。

第二,质疑点混乱。就历史学科而言,“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显然,史实是不容篡改的,史论、史识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应当注意这样的一个现象:有一些学生,不管遇到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唱反调,认为这样是有思想、爱思考。其他同学不假思索,立即叫好,有些教师同样也不加引导,立即赞许,这种现象极不正常。尤其是影视剧影响、互联网普及,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些变化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讲到太平天国运动,有的学生提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金田起义”的浮雕应当抹掉,因为洪秀全及其农民起义军算不上人民英雄。凡此种种,体现一部分学生对许多历史事件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识。

第三,质疑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比如,笔者在教学环节中设立“我想知道的历史”,让学生讲讲他们最想知道的历史知识,于是就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如谈到老子,学生问:“老师,我看到一本书上介绍,历史上其实没有老子这个人,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谈到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学生问:“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神?”高中生在学习中如果注意力的集中点在猎奇上,对学习并无多大益处。

二、高中历史教学要正确引导学生“质疑”

质疑是学生有所“长进”的要件,新课标强调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笔者以为,只有质疑意识与科学求真的统一,才能真正贯彻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质疑的核心实质是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论证的能力,其指导思想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史观。比如评价工业革命,文明史观强调其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全球史观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社会史观则强调工业革命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传统价值观也遭到冲击,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学生只有正确地运用这些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史学观点,并在此前提下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才能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

第二,教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特别是找准质疑的逻辑起点。中学阶段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而不是质疑能力,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问题能力的时候,做好善于提问的示范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提问,从提问的内容到形式,问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问题表述的明确性和逻辑性,都注意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比如,在复习完“鸦片战争”之后,我提问:“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在痛苦中前行,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使中国在痛苦中倒退,你认同那一看法?”这样的质疑能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言论作出判断,从而加深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第三,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纠正、归纳。批判不是否定一切,批判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修正、发展。比如,鸦片战争这一节中,学生提出应该感谢鸦片战争,显然这是一种逆向思维。但是在学生发表一系列看法或者展开辩论时,教师必须点明: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歌颂鸦片战争,讲历史必须要有足够的根据,考虑问题要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背景和条件来考虑。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杨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论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李宝玉 单位:泉港区惠华中学

第五篇: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方法

摘要: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新时期,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并且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在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就必须以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把先进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才能不断的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知识的讲授,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机械记忆,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学习历史没有必要,因此,在平时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历史学习之上,他们认为只要在考试之前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记记背背就万事大吉。因此,在历史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种种因素都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历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知识,只有学好历史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人们做到以史为鉴。在新课改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要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呢?笔者在新课改实施之后,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究,经过作者的研究和实践,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就如何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做好历史教学工作

在新课改下,提出了和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并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切实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往往从自己的思路出发,一味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述,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讲解去理解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反应。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学效率就不会太高。因此,在新课改中提出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能够在课堂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作用,在独立思考和共同的探究中进行学习。

(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教师往往给予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把培养优等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更是教师忽视的对象,甚至遭到了教师的冷嘲热讽,在多次受打击之后,必然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历史学习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在新课改中提出,课堂教学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位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能够在原有的水平之上有所提高,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把新课标落到实处。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历史课堂的参与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只有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今时代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自己独有的优势作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其它教学技术不同,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教师能够把历史教学内容以更加丰富的手段进行呈现。教师能够以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传统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黑板、粉笔和教材进行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在学习时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鸦片战争》的影片,学生在影片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对鸦片战争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二)分组教学法的运用

在新时期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如果教师让每位学生都在课堂上发言是不可能的,这时,分组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就凸显出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要做到优势互补,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了让每个小组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到各个小组实例的均衡性。通过运用分组教学法,教师发现,每个小组成员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讨论,在互相影响之下,课堂参与性提高,学习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发挥出新课改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学生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江云琴

第六篇:信息技术助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也必将迎来创新和改革。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信息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依靠信息技术来进行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改革;探索

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在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中,在高中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用于现代化知识学习的传播,也适应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需求。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这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助力于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索。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是否好,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二是学生是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盲目的学习,没有目标和计划性,因此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要从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特点,一般都是老师依靠书本教材和板书,站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历史课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几乎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学课中都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进行讲解,常常会走神,这就会导致课堂效果非常不好。还有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都是类似于填鸭似的讲解,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生能够学到多少知识,全凭自己。教师只看重在考试中学生成绩的多少,至于对这门课是否感兴趣,老师很少去考虑。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历史基础比较差高中学生本身负担就过重,需要面对来自于众多考试科目的压力,他们需要将精力一一分散于考试科目当中。而历史课的特点是需要学生要有较强的记忆力,能够将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内容都记住,在枯燥的历史课学习当中,学生一方面要学习其他科目,一方面要记忆和背诵历史课的知识点,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无法应付。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磨灭的所剩无几了,再加上高中历史课是模块式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学生如果历史基础还薄弱的话,那么学习历史的难度无疑就会加大。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于对高中历史材料的分析和认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古文理解能力,这毫无疑问,使个别学生学习历史非常辛苦,即使花费很多功夫,也难以在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因此这就导致了学生放弃了对历史这门课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降低历史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来讲,非常的帮助。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微视频的制作,能够将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战争等题材直接的放映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和过程以及这个时间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重要意义。这种声音、文字、画面的有机组合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历史课不至于那么枯燥无味,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同时,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也能够有效的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的充实和饱满。

例如在讲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视频资料进行剪辑,然后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看,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八国联军侵华对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同胞造成的深深的伤害。这一段视频的观看,比老师讲授一堂课八国联军侵华的残忍过程,更加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克服教师单凭语言空洞进行讲解的弊端。在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还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分析中国为什么遭受如此大的磨难的原因?在这场战争之后,中国处于怎样的境地之中?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或者向相关专家请教,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惨烈真相。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无疑是帮助学生有效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

2.创新教学模式,减轻教师授课压力

信息技术应用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够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因此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熟练的学会制作历史课件。这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将课件在课后传给同学们,让学生在课下随时观看和学习,减轻教师在课后还要为学生辅导功课的压力。许多教师可以将历史课中的重点知识点和一些容易记错记混的问题都制成课件,方便学生观看和记忆。这对于历史基础本身就不好的学生更是非常有好处的,他们对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课件进行反复的观看、学习、理解和揣摩,最后真正的理解和吸收这些历史知识。

三、结论

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为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通过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景宜.TPACK视阈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4:12-17.

[2]肖红松,郭晓勇,衣长春.高校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以河北大学历史课程教学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87-89.

作者:何海荣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