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教学法运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教学法运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教学法运用

一、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设计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来有效展开,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已知到最近发展区再到未知的过程,教师在提问时如果着眼于学生的已知,无法过渡未知的学习;而如果着眼于未知,会造成知识的断层,学生同样无法学习新知;只有着眼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来展开思考与思维,进而习得新知。为此,教师要把握新授课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这样才能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点处,巧妙设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展开主动探究。

2.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下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要为了赶进度而追求快节奏而忽视问题的价值性与学生的思考性。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不要只是拘泥于教材与标准答案,而是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更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将历史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史实的同时促进学生方法的掌握与思维的培养。

二、发挥教师主导性,确立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放权,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探究。那么,教师在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事事包办代替,那么是不是要全权放手,不管不问呢?我们要明确放权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发挥教师在学生探究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探究中来。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扶放有度,为学生的主体探究保驾护航。放,即教师不要对学生管得过死,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是要充分放手,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与权利,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以学习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扶,即教师不是不管不问,而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这样才能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三、创设民主氛围,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以个人的喜好与学生成绩的优劣区别对待,成为凌驾于学生之上、不可置疑的教者,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教学参与度更高,参与面更广,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这样才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的良好局面,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首先,教师要面带微笑,传递出积极的情感。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互动,情感的沟通伴随于教学的始末,同时推动着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单纯的智力活动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教师积极的情感传递会换来学生对教师、对学科积极的情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传递出积极的情感,使得学生的探究多了几许快乐与自由。其次,学会倾听与鼓励。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要善于运用语言激励、情感激励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勇气,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历史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并不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勇敢地提出各类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与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际来展开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同时对于学生所提问题,不论是过于简单的问题,还是超出课标与教材的问题,教师都不能简单而直接的回绝。这样只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而使学生失去提问的信心与动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方式,要在肯定学生勇于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认真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本身是否具有价值,让学生自行修正,完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提问,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作者:雷海红 单位: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