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党领导下,立足于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教育。因此,我们不仅要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时期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实施素质教育应从这一时期做起,为中学生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这样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中才能更好地做出应有的贡献。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教育文化也加快了一体化进程。各国政治家、教育家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1983年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向教育部长贝尔提交了题为“国家在危险之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重要报告。1985年日本提出以“重视个性”为基础的八条教育改革设想。1989年在我国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提出了衡量人才素质结构的七条标准:

①积极进取,有强烈的开拓精神;

②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类的责任感;

③在急剧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④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⑤学习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综合化;

⑥有多种个数和特长;

⑦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因此,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主动与国际教育接轨,是对国际教育大趋势做出的积极反应,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全球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二、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我根据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以及两年的教学感悟,从转变教育理念方面谈谈对提高当代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见解。

(一)教育思想的转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应试教育,简言之就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作为一名80后的大学生,我对应试教育的危害感受颇深。有人说,我们80后的学生就是为考试而生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免有些道理。从上学起,我们的人生已经被规划,就是考上大学。平时的生活除了学习,就是考试,严重抹杀了我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结果,教育没能造就一批批人才,反而制造了一台台考试机器,走上社会的我们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对于素质教育,有人说是与应试教育对立的。我认为,应试教育其实是一种极端的素质教育,只注重升学考试,而忽略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升华,不仅注重学习成绩,而且也注重学生其他素养,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课本知识,还能培养一些其他的社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极端的素质教育中走出来,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发展。

(二)教育角色的转变:从单一的角色向双角色发展以往的教育者往往就扮演教师这一角色,对学生的教育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指导,这样不能够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不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单一的教师角色往往对学生会产生误导,只一味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其他素养的培养。我认为教育者应从单一的教师角色向“教师和朋友”双角色转变,在学习上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指导,生活上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一些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这样容易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心态,为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方法的转变:“工作教学”向“情感教学”发展工作教学是指教育者把教育活动当成一项任务,只是一味完成交代的课程安排,不注重受教育者情感的培养。工作教学的后果是教育者把教育当成一项工作,死板刻意地进行,不利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全面发展,抹杀受教者的创造性。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教学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而且把情感培养视为教育的目标之一。从中可以看出,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丰富改善学生的情感生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完善中学生的品德。因此,我们必须更正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志、导之以行,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作者:李慧慧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