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创新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创新

摘要: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教育滞后现象普遍存在,而网络教育将成为弥补这一缺陷的主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在网络时代同样发挥好作用和影响力,必须进行方法创新,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中已过时的方法,继承其中优秀的部分。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会很顺利地达到。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

人类进入21世纪,证明了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预言,20年前他在《第三次浪潮》中明确指出,人类在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之后将迎来第三次浪潮——信息时代——即将到来。网络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与时俱进,这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网络时代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新方法采用新手段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于后现实的问题,而网络教育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将成为革新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网络教育有极大的优势:信息的及时传递,网络教育资源的最充分和更有效利用,实时或非实时任意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教学空间的无限扩展。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正确运用网络这一主要载体,依旧沉湎于传统模式中,我们的工作就会如逆水行舟,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在我们充分认识互连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危害,网上随处可见的是西方价值观念、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还有许多被学术界称为黄色、黑色、灰色的信息垃圾。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么使用它,究竟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那么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网民该怎样取舍也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据统计,我国高校有95%的大学生上网,这一切让我们感到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前苏联学者姆什韦尼拉泽说:“今天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时代,随着全世界认识的成就和科学的威望史无前例地增加,如果不使用科学的计算机、数据、模型设计和各种信息系统,任何理论都不能指望具有影响或得到普及”。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应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运用创新的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她在网络环境下更上一层楼。因此,笔者就方法上的创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由传统的灌输方式向疏导方式转换

这里讲要转换的灌输不同于列宁所讲的灌输理论中的“灌输”,是说传统的方式过于简单化,经常是一种大道理的生搬硬套,表面上看起来“万紫千红总是春”但实际上却“春风不渡玉门关”。所以,经常是“旧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软的方法不顶用,硬的方法不该用。”教育者一头雾水还发出“现在的人不好管”的呼声。其实,是我们没能从现实出发根据时代的变迁找出适当的方法。现时代网络已四通八达,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如果不对广大的受教育者实施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他们自身辨别能力差,很可能偏离正确轨迹。教育者应及时转换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工作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这就要求教育者转换角色观念采用疏导的方针,从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努力克服以往说教给受教育者所带来的逆反心理。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现实问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彻底改变他们的偏见,让他们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温暖和可靠,从内心深处愿意与教师交流,彼此开放心扉,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陶行之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者通过疏导的方式使受教育者达到自我教育,能时时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会很顺利地达到。即使网络时代有太多的信息需要筛选,受教育者有了自我辨别的能力,就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完善自身。这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任务。

二、由传统的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转变

传统的思想工作总是上大课,念报纸,作报告,一只粉笔一张讲台一张嘴,这种方式只会令受教育者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实际作用,不会让教育内容深入人心。在新形势下,要想赶上时代的脚步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在坚持对学生进行两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教育、三个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四情(国情、省情、地情、校情)教育的同时,采用丰富灵活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广泛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图文并茂地将思想问题与市场现象、重大政治事件、社会生活事件及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把教育者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网络时代使学生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是他们的最大特点,他们会因为某一国际争端的处理不公而群情激奋;也会因一场国际间的球赛的输赢而狂欢宣泄;会因一件侵犯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件拍案而起;更会因一方的天灾人祸而解囊相助。他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看我们如何去激发和引导,让他们在类似的事件中明辨是非分清丑恶,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另外,还可以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寝室,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在寝室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的小组,树立优秀的典型,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一样建立起无形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风气,生活在一个充满正气的氛围。据统计,学生的95%是团员,加强他们的管理和教育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会更好解决。

三、由“一言堂”式向“群英会”式转变

传统的教育方式总是由教师一人发表言论,学生只能听,典型的一言堂。网络时代则不同,学生有很多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育者就不能去堵,堵不是办法,只有顺应网络文化的发展规律,顺应学生想说的欲望,开展网上论坛,多渠道的倾听。把他们每个人的观点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大家加以分析,这样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昭然若市,不辩自明。另外,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设立辅导员信箱,可以单独地交流,便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思想问题,就要用民主的方法探讨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的说教,要摆事实讲道理。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又比较清高,教育过程中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通过他们所说的了解他们所想的,深入他们的内心获取他们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广泛地和真诚地交流,从而提高教育效果。还有在教育中要鼓励他们讲出内心所想,即使是错的也不要搞“左”的那一套,给他贴上不合格的标签,让其他人都远离他,这样就会使更多的人产生防范心理,不愿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加大教育的难度,很难实现教育的目的。现时代,时间地点条件都在变,要求我们的方法也要变。比尔·盖茨说过,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的流动更难阻止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顺应新的时代,在大量信息的影响下束手无策,不尽快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人们的思想世界就会被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占领,到那时就更加无法阻止。形势不容乐观,尽快地改变不适应时代的教育方法应提上议事日程。

四、由严格的师长关系向更平等的关系转变

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必须放下师长的姿态转变角色观念,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才是教育主体,现在学界都在研究到底谁是教育主体的问题,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或二者都是教育主体。这个问题的研究使得广大的教育者纷纷反思。不仅理论上我们需要研究,现实中我们更要反思,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必然有主体性。所谓主体性就是指对主体的规定性,是主体在对客体进行认识和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的人的特性,比如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等。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就要放下师长的姿态,以互相学习的态度与学生展开平等的交流,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另外,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第一次真正地脱离家庭独立地面对生活,他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际关系、择业问题等,会经受许多挫折,并因此而产生出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就要求教育者以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问题,展开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解决他们在人生、理想、前途方面的疑难问题。从而稳定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当好他们在人生、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参谋和向导。让他们感到教育者的用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信赖教育者,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才能在网络时代取得成功。

五、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

由于科技的发展,传播手段的增多,传媒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他们不会轻易地接受教育者的说教,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姑且不论其正确与否。在此情况下,就要改变传统的政治教育模式中僵化的一面,不能只靠教育者收集的那一点点或许已经过时的资料来进行说教,必须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甚至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在内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仅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文,而且要寓教于服务管理之中。不仅在课堂上教育人,不仅教师教育人,就连在食堂在图书馆也让学生感到教师们的关怀和体贴,让学校调动最广泛的教育力量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另外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并且在网络的影响下会有不同的信息接受差距,就要求教育者从现实的具体的个性化的人出发来开展工作,避免用统一的标准,“一刀切”的方法要求受教育者,不能简单地否定他们在思想、道德、工作和生活等其他方面的自我判断。防止他们逆反心理的产生。不是有的西方敌对势力要利用网络与我们争夺青年吗,我们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就等于敌人取得了胜利。所以我们要广泛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论坛、网上讲座并进行网上宣传,教会学生怎样从网上获取重要信息,摒弃丑恶错误的东西,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不做有害于人们和社会的事。

六、加大科技性含量,由权利型向权威型转化

发明互联网的人声称,网络是一片净土,这里没有军队、没有警察、没有贫贱、没有等级。比尔·盖茨也说过,权力在互联网上无的放矢。在这样一个时代,权力在网上好像是行不通的,做人的思想工作单靠权力恐怕是不行的。权力与权威相比较而言,权威更有信服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就是一种权威,正如所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就要求教育者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原则性、政策性、理论性的要求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把工作做细做深做活,使思想的东西能植根到人们的心灵中去,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使其做出正确的政治觉悟、思想信念、价值导向、人生态度的判断和调整。运用科学来解答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其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那么建立权威的网站,提高点击率,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清华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创办了“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的红色网站,有很高的点击率。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在低层次上的徘徊,就要多启发诱导少现成理论说教,就要克服高压多理解少的不合理局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增强渗透性和影响力。

时代在进步,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创新必须要继承。曾指出,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继承传统,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简单地沿用过去的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行的。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方法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网络时代同样深入人心,培养社会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金福尧.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2).

[2]牛喜贵,张艳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浅谈[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