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际对印度基础教育援助的评析

国际对印度基础教育援助的评析

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援助额飞速增长。2002~2003年,外部援助趋向顶峰,但教育援助总额只占到总援助额的1.5%,其中基础教育只占教育援助总额的3%,因此,提高基础教育援助额迫在眉睫。1993~1994年,中央政府计划(CGP)时期教育支出占5%,2000~2001年就上升到了20%。基础教育这部分的比例变化更大,从10%上升到了35%。这样一来,这些年援助国对印度资助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不仅影响到印度政府在某些方面的计划,更直接推进了印度普及基础教育的速度。

1.个别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项援助

1990年之前是印度接受外援的第一阶段,几个援助国和国际组织开始通过一些项目援助印度的基础教育。印度接受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项目的外国援助旨在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同时运用创新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与其说印度政府是为了获得财政支持,还不如说是为了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援助印度的国家之间共性很少,所以印度政府必须有针对性地和每个援助国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涉。外国援助支持的多是试点项目,所以通常涉及资金量不大。第一批外国援助包括1986年由英国海外发展机构支持的安得拉邦基础教育项目(APPEP),还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投资的一些非正规教育项目。APPEP开始于1984年,旨在改善安得拉邦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入学机会。项目自实施以来,已使这个教育十分落后的邦的基础学校入学率持续上升,辍学率与重读率逐年下降。接下来的受援项目是名为ShikshaKarmi的基础教育普及计划,它是1987年在瑞典国际开发署的协助下为普及拉贾斯坦邦边远地区和社会经济落后农村的小学教育的一项计划,该计划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通过社区参与来改善小学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在国际资助下培训在职小学教师和提高女童的教育质量。这个时期第三个重要的计划就是由荷兰援助的在北方邦、古吉拉特邦和卡纳塔克邦实施的妇女平等教育计划,这个计划旨在改善处境不利妇女的状况,让她们有权利去决定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同时还为她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以便帮助她们包括她们的家庭获得更好的发展。

2.大规模的国际援助

1990~2002年是印度接受国际教育援助的第二阶段,更多的援助国和国际组织对印度基础教育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早期,印度社会的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截止到1990~1991年度,印度的公共支出和收入已经形成了无法弥补的鸿沟,这引起了政府的紧急关注。政府为稳定局势决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大幅削减公共支出,社会部门也不例外。其次,1992年,印度宪法修正案强调建立地方自治制度,对于教育而言也就意味着学校管理的责任转移到了地方政府身上,宪法规定教育行政分为中央、邦和地区几级,以邦一级为主。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文件(1992~1997)中用教育落后地区取代了之前的教育落后邦,同时还制定了规则以说明哪些国际援助是可以接受的,如援助应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强调社区参与的创新项目、扩大入学率和提高教育质量。这些规定解释了国际援助在基础教育领域角色的变化。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援助印度教育的资金大幅增加。更多的援助国和机构热衷于支持基础教育,尤其是针对落后邦和落后地区。这个时期的援助包括1990年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比哈尔邦教育计划、1992年在拉贾斯坦邦由瑞典国际发展机构支持的边远地区小学教育计划、1991年由世界银行支持的北方邦基础教育计划。此外,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少量援助也有利于特定项目的实施。自1991年开始,欧洲共同体也对援助印度的基础教育表现出兴趣,第二年它就制订了一个项目为即将实行的SSN信贷提供补充援助,由此,印度政府才得以在1993~1994年启动县域初等教育计划(DPEP),这是印度第一个资金来自多重渠道同时立足本土发展的教育项目。DPEP旨在为6~14岁孩子提供至少4~5年高质量的教育,最初覆盖7个邦的42个县,1997年,计划的第二阶段覆盖范围扩大,从42个县发展成117个县。截至2000年,项目覆盖印度15个邦的219个县。

3.重视高质量的项目援助

2002年至今,印度接受国际教育援助进入了第三阶段,虽然援助国家和机构减少了,但是援助的质量更高了。通过定期评估以往的国际援助项目,印度汲取了很多经验教训,特别是联合审查小组(JointReviewMissions)对DPEP的评估经验。这些经验教训为印度政府制定新的国家基础教育项目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初等教育普及计划(SarvaShikshaAbhiyan,简称SSA)是印度政府于2001~2012年度启动的,该计划保留了DPEP的大部分目标,覆盖面扩大到印度全国,不仅要普及初级小学教育(1~5年级),而且要普及整个初等教育(1~8年级)。DPEP项目的基本单位是县,而SSA项目的基本单位具体到村,由此可见,这个项目在制定和实施的核心观念就是分权化。全国性的SSA项目旨在吸收所有的基础教育计划,不仅包括DPEP,还包括其他一些外部援助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教育方面的援助金额在2001~2002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有一部分原因是2003年印度政策要求减少外援机构的数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援助国和印度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03年开始,许多外援因为援助额过少而被印度政府拒绝。“积少成多”,实际上,有些每年外援资金并不多的项目在印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印度新的规定使每年大约有5%的援助额被排除在外。虽然外国的捐助机构可以直接资助印度的非政府组织,但是会面临新的条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印度基础教育援助机构变少了。2003年以后,只有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和欧盟委员会继续援助印度基础教育。鉴于印度政府制定政策向来都不愿受援助国和机构的影响,援助国和机构需要在确定资助项目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要在印度政府制定的框架内坚持实践,接受印度政府制定的新条款。虽然印度政府在开始启动SSA项目时没有接受双边合作伙伴的资助,但是2004年它却向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和欧盟寻求帮助。结果,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总预计支出35亿美元的项目经费中,援助国和机构提供了大约10.46亿美元,大约占总援助额的30%。其中,世界银行是最主要的合作伙伴,它提供了将近一半的约定贷款金额(48%),剩下的33%来自英国国际发展署,19%来自欧盟。不管援助是以何种形式接受来的(或赠款或贷款),印度中央政府都是通过拨款的方式直接向各个邦提供援助资金。

2007年,印度政府和上述三个主要的伙伴就对SSA第二阶段的支持达成协议,合作框架基本保持不变。项目计划支出是107亿美元,外部援助总额预计为10亿美元左右,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署、欧盟分别同意提供60%、30%和10%的资金,剩下的项目经费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各负担60%和40%。四援助对印度基础教育的影响印度政府对教育援助态度的重大转变发生在过去的20年里,一方面是受援助专业知识的影响,如政府意识到一个有效的计划方案和监控是很必要的;另一方面是受到援助者自身主张的影响。国际援助不仅仅增加了印度的基础教育资金,更改善了印度的教育条件,增进了印度与国际教育组织和有关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尽管普及基础教育不是国际援助产生的直接影响,但是这些援助机构确实帮助和强化了这一过程。事实上在试点阶段的创新项目已经影响了印度政府,并通过项目的示范效应影响学校系统的其他方面,给教育部门带来了新的启发。

作者:吴欢欢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