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移动互联网下的本科教学思路

移动互联网下的本科教学思路

1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1.1学生的求知欲更容易满足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被课堂内外的因素激发其求知欲,如一则新闻会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知识的需求。传统信息环境下,求知欲被调动起来后却没有途径快速满足这种欲望,所以学生的求知欲望会逐渐消失,学习效果下降。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当学生产生求知欲时,可以第一时间利用各种接入设备接入互联网,利用其资源满足自身需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2教师的教学受到挑战

一方面由于学生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实时地查询最新信息,如果教师在授课中传授的知识比较陈旧,或者与实践有所脱离,必然会受到学生的质疑。即使因为课时数等因素造成传授的知识不够全面,也会使学生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得比教师授课更多的知识点。如果对知识点不明白,通过网上观看教学视频或者直接提问很快就能释疑。在传统互联网接入方式下,获得这些网络服务还比较繁琐,课堂授课还有较大的意义,但是如果使用移动互联网,随时可以获得这些服务,对教师授课产生影响。

1.3师生之间交流更为便捷

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可以使教师、学生等教学过程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通畅。在传统信息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或者E-mail、qq等方式。但是由于课堂讨论的约束条件过多,E-mail、qq等方式又很难保证交流各方同时在线,所以这些交流方式效率低、效果差。当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所有参与方等同于永远实时在线,所以教师、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流。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思路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随时与互联网相连,而互联网资源的时效性和丰富性使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效用下降。因此,当面对移动互联网环境时,需要改变一些教学思路。

2.1增加自我学习的比重既然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自我学习更能够适应学生自身的特点,而高校学生又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则可以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增加自我学习的比重。新的学习过程中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求,通过移动互联网有针对性地学习,实现因材施教,取得比传统授课更好的效果。

2.2建立课程资源平台实现自我学习需要学生能够随时从互联网获得相关信息,但是互联网中充斥着错误信息,而一些专业信息由于知识产权的原因在互联网中又难以搜寻,因此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难度。为了使学生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本身,可以整合高校的资源,建立课程学习资源平台。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期刊等资源被整合进该平台,另外教师收集的最新资料、研究心得,学生的学习体会、学习经验等信息也可以进入该平台。当学生需要获取课程相关信息时,搜索该平台即可达到目标。

2.3建立移动学习平台移动互联网使师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因为自我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教师的帮助也更为有的放矢,优于百度知道之类的网上指导。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移动学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在该平台上就学习的相关问题实时进行讨论或者一对一交流。这个平台类似于互联网上的社区,但是只面向课程,参与者也更为稳定,具有较好的针对性。

2.4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自我学习模式下,教师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首先,自我学习需要由学生求知欲驱动,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需求。这种激发必须是持续不断的,这样学生的需求对象才会是整门课程的知识,而不是课程中的几个知识点。其次,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或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所以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约束。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自我学习的情况,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等途径,保证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对知识点认知的正确性以及应用知识点分析问题的合理性。最后,当学生学习完所有知识点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构建成知识体系,并与其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如何进一步通过自我学习进行深入研究。

2.5改变课堂授课形式

以自我学习为主的教学思路并不是取消课堂授课,而是要改变课堂授课的着重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是讲授知识,而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案例讨论、辩论等各种方式刺激学生需求,学生通过网络进入课程资源平台,寻找相关知识,对教师的刺激做出反应。教师根据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决定进一步引导自我学习还是进行新一轮刺激。

2.6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但是经历从小学到高中的统一教学模式,可能还达不到完全自我学习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如互联网的接入、使用各种应用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处理、科学研究的方法等。这种培养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3教学思路改变的注意点

教学思路的改变能够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改变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如果不注意这些方面,教学的效果可能会很差。

3.1应用对象的选定新的教学思路是建立在互联网资源能够保证学习并且效果不低于教师授课的基础上的,所以并不能够应用于所有课程。例如高等数学等课程,教师教授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因此并不适用于新的教学思路。而其他一些课程,例如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应用这一思路却会取得较好的结果。因此将新思路应用于教学过程时,应该掌握该门课程的特点,分析新思路是否会优于传统教学思路。

3.2学习注意力的保持

在课堂上引入移动互联网,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学习。但是互联网的资源过于丰富,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反而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能够使学生在课余利用碎片时间学习课程,但是高校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可能这些碎片时间都被用于其他活动而不是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找到能够刺激学生需求的方法,保证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持续渴求,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3.3资源平台的时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

建立资源平台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该平台就能够获得课程相关信息,而不需使用互联网资源,减少了搜索、筛选等操作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该平台应该保证最新的信息被收录进来,过时的信息已经被剔除出去。该平台还应该保证被收录信息的正确性,避免误导学生。由于学生以搜索该平台代替搜索互联网,所以平台应该收录互联网中所有课程相关信息,以保证学生的使用效果。想保证资源平台的时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仅凭授课教师是做不到的,所以平台建设应该包括各种外部资源,如学生、图书馆、相近课程的教师等。通过所有参与者持续努力,逐步接近资源平台建设的目标。

3.4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新的教学思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传统思路下,教师只需要关心班级的学习进度及个别人的学习情况并加以辅导;在新思路下,学生以自我学习为主,每个人的进度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引导,工作量上升。另一方面,在传统思路下知识点主要是靠讲授传递给学生,教师授课设计的难度较低;新思路下每一个知识点都由教师激发需求,然后学生自我学习获得,持续不断的激发使教师授课设计的难度加大。此外,教师与学生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实时交流,事实上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新的教学思路虽然对学生的学习更为有利,但是却带给教师更多压力。所以应该寻找到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融入到新教学思路中去,保证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本科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移动互联网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思路,并形成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本科教学工作才能够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新的教学思路无法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困难和桃战,本科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实际,开拓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新教学模式的建立。

作者:秦浩单位:安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