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论文(5篇)

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论文(5篇)

第一篇:优化建筑结构节能设计研究

1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理论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标准的颁布,单一材料的墙体由于隔热保温的功能较差,使建筑在冬季寒冷或夏季炎热时需要消耗过多的能耗来提高室内的温度或降低室内的温度。因此,在建筑节能改造和设计时常使用复合节能墙体。复合墙体不使用单一材料作为承重,而使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砌体与绝热材料的复合材料作为承重墙体。目前,我国在建筑节能改造和设计时,常使用的复合墙体有夹心复合墙体、透明保温的水系统墙体、内保温复合墙体和外保温复合墙体等等。居住建筑里运用自然通风结构设计理念,属于低成本的节能方式。通常情况下,冷空气的密度大于热空气的密度,冷空气会下沉、热空气会上升,进而产生气流。往往在建筑的开口处会因压力不同而产生压力差,使室内的空气产生对流,进而推动自然通风系统运作。在构造自然通风系统时,建筑物与主导风向的夹角宜呈30°~45°,并采用前后错列、斜列、前低后高和前疏后密等布局措施,从而使整个建筑群受益;开口宽度宜为房间宽度的1/3,开口面积宜为地板面积的15%~20%,还要将进风口设置于地面上方约2m处,这样不仅通风效果好,还可确保气流经过居住者的头部区域,从而使居住者感到舒适。

2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方法

2.1夹心复合墙体的节能设计

夹心复合墙体是集承重、维护、保温和装饰为一体的,耐久、防火性能好,节能的一种新型结构墙体。从1990年开始,我国众多学者借助于国外的丰富经验进行了大量实践,总结出了构造原则,然后将其编入到了国家标准的图集中。目前,在我国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中,最常用到夹心复合墙体是混凝土夹心复合墙体,它通常由混凝土结构的内墙、外墙、保温材料的夹层和连接内外墙所用到的低导热性连接件四部分构造而成。其构造过程如下:建造混凝土结构的内、外两层墙体,中间做成中空的夹层,然后在半砖厚的内、外两面墙中的夹层夹以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体、木屑、聚氨酯泡沫体和玻璃棉等保温材料。

2.2内保温复合墙体的节能设计

设计内保温复合墙体在节能时,往往采用强度较低的绝热材料复合在承载重量墙体内侧,并在保温层内设置隔气层,从而提高墙体的隔热保温特性。在设计内保温复合墙体的保温结构时,一般以提高墙体的隔热保温特性为主,并采用干作业施工的方式,施工进度快、效率高。内保温复合墙体主要有以下2个优点:①取材方便。由于对保温材料在防水和防火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因此,可使用纸面石膏板、聚苯板和石膏抹面砂浆等作为材料。②施工方便,不需要搭架。目前,在我国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中,常用的内保温复合墙体是以阻燃型泡沫聚苯板为保温材料的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墙体。这种墙体的构造方法是以黏结石膏为黏结剂,将石膏粉与一些外加剂混合配制成粉状袋装粉刷的石膏,然后加水等其固化。使用这种内保温复合墙体的建筑可达到25%的节能效果,可很好地改善居住建筑的隔热保温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2.3外保温复合墙体节能技术

外保温复合墙体在节能设计时与内保温复合墙体在做法极为相似,只有绝热材料复合的位置略有不同——复合的绝热材料置于墙体外侧,由保温层、抹面层和饰面构成。这种墙体能使冬季外墙的内表面温度提高,改善室内的气候环境。相比于内保温复合墙体的节能技术,外保温复合墙体节能技术的保温层在建筑墙体外侧,可防止在室外气候长期、反复的作用下遭受损坏,不仅能保护主体结构,还可延长该居住建筑的使用年限。在我国,较常使用的外保温复合墙体的节能技术主要为涂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的保温墙体。这种外保温的复合墙体施工过程非常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但保温效果好,能达到35%的节能效果,且该墙体还具有很好的耐水性、耐火性和防冻裂性。

2.4自然通风的节能结构设计方式

自然通风一般分为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目前,我国较常使用的自然通风是将风压通风和热压通风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的,这种设计方式不是单一不变的,是根据建筑所处的环境、建筑的形状等因素而改变的,有的设计以热压通风为主,有的设计是以风压通风为主。自然通风利用自然界风的能量降低建筑室内的温度,并起到除湿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作用,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率降低、耗电量。这种自然通风的节能方式除了能帮助建筑降低能耗外,还有以下优点:①由于风是一种自然资源,因此,利用此节能方式可降低建筑的成本。②由于空气的流动会加速室内空气的更换、冲淡室内的气味,使人们呼吸到更多新鲜空气,从而促进居住者的身体健康;由夜晚室外的温度低于室内的温度,会将室内的热空气替换掉和减轻白天造成的冷负荷,因此,使用自然通风系统的建筑会在夜间降低温度。

3结束语

优化建筑结构节能设计逐渐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对最常见的2种节能设计提出了优化理念。在以后的节能设计中,要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结构节能设计。

作者:孙海滨 单位:哈尔滨中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二篇:浅谈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1.现代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

1.1抗震结构设计问题

抗震结构一方面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也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较复杂的一个环节,它需要综合考虑到建筑结构、建筑材料选择、以及墙体承重等抗震规范设计要求。但是由于我国不是地震高发地段,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往往忽略这一点,对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并不是很严谨,而且我国在对抗震设防标准也比较低,这种在政策上的忽略抗震结构导致设计师在计算建筑抗抗震数据时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进而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缺乏灵活性和安全性。

1.2楼层平面刚度问题

楼层平面刚度问题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在设计基本的机构观念或者是结构布置上缺乏必要的措施,虽然对对程序采用了楼板变形的计算公式,但是编程在数学力学模型上的成立不代表在实际设计上能够准确无误,这是由于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偏差导致计算的误差性,从而导致建筑的不安因素增多,所以,设计师要为了程序的计算机过基本上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至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这就要求设计师对结构概念要求很强,同时也需要对楼层平面刚度的标准进行限制。

1.3剪力墙裂缝问题

剪力墙结构一般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等空间房屋,由于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然而部分设计师在设计剪力墙结构时往往为了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楼以上楼层部分的横墙移至悬挑梁上,使得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许多施工队伍为了赶工作进度,工程的质量很难受到保障,而且在使用混凝土进行泵送时,增加水泥用量,减少中粗骨的含量,水泥的用量和中粗骨与骨料的配比都会影响结构的收缩量,又加上由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使弹性模量增加将引起更大的约束拉应力产生,使得混凝土用量大的剪力墙产生裂缝的因素在增大。

2.优化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策略

2.1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案是进行建筑结构施工的第一步工序,一个好的设计决定了结构设计的质量。往往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方案,结构设计方案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结构方案会使得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产生很大的不同,所以选择一个合理的结构方案尤为重要。在对结构方案的选择上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基本原则来选择,通过对建筑整体概念的了解对建筑空间中的结构总体方案来进行思考,并且结构方案中要体现出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整体结构和构件的最佳受力状态,保证结构的承载力最大化。同时结构方案中需要对平面和立面进行合理的布置,保证结构的刚度、结构中心和几何设计到一点上,减小位移比,避免在外力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益,也可以降低建筑造价成本,提高建筑物经济效益。另外,为了保证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设计师需要与建筑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建筑建构优化方案,保障建筑结构方案的优化性和安全性。

2.2抗震结构的优化

对建筑抗震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专业的抗震结构设计人员针对建筑特点以及地方的地震发生状况进行分析,以满足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规范为基础对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进行严格设计。所以在进行建筑物抗震结构优化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对结构优化设计中的材料合理严谨的选用,众所周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结构设计中,梁柱是主要的受力载体,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高标号的钢筋混凝土可以减少梁柱等构件的横截面,减轻结构本体的重量,促进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对剪力墙的抗震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剪力墙的抗震要求,设置单独的承重墙和承重柱,合理的匹配钢筋混凝土与混凝土的投放比例,最大限度的发挥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保证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同时还需要结合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价格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程度来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安全性最大化;其次在处理一道截面较长的抗震墙方面,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其洞口设置成弱连梁,使每个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尽量将墙体分成单肢墙、多肢墙或者是小开口墙,从而提高抗震墙的变形能力,保证建筑的安全可靠;最后要加强我国建筑构造规定的安全度以及抗震计算方法,通过对梁柱承载力匹配程度、轴压比以及配筋率等抗震延性方面进行严格规定,从制度上进行改变和规制。

2.3灵活运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所有的设计的最低标准都不能低于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因为规范的制定已经是国家根据众多技术经济、科技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全面理解规范条文,正确灵活的运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例如在规范中对剪力墙设计的要求是剪力墙需要上下贯通,剪力墙的布置位置最好是在结构的,因为这样可以增强结构的抗扭作用,从而让建筑结构的刚度有连贯性且变化情况稳定,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工程结构设计师,应该灵活运用这个要求,不仅要考虑规范的要求,还需要考虑温度对楼层的影响,从而控制剪力墙的间距,防止剪力墙裂缝增大而增加建筑结构的不安因素。又例如规范中规定可以通过增加暗柱、端柱等边缘构件来减少结构的刚度,但是如果在实践过程中,楼层的面积和剪力墙的总面积之间比值较大,而且房屋的高度较低时、楼座的面积够大时,墙底部的暗柱面积以及配筋量可以不用按照规范中要求的设置这么多。这些都是需要设计师对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也是现在比较的关注,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结构的设计种类上,都应该考虑到抗地震、抗强风,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房屋损耗所带来的维修的可能性,这都表明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性,而且结构优化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通过对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还能满足社会民众对建筑的基本要求。

作者:吴蔚 单位: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第三篇: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1安全性问题

1.1抗震性能差

我国处于地震高发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地震多发国家。因此,这就需要我国的建筑物具有极高的抗震性能。但是,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明显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部地区,房屋抗震性能差,往往是在发生地震后才落实提高建筑抗震等级的工作。另外,对于沿海地区,当地人对地震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建筑的抗震等级同样不容乐观,不少建筑物在设计时并没有研究关于地震的问题,导致建筑物几乎没有真正的抗震性能。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政府和建筑单位不重视地震灾害的预防工作。

1.2建材设计与使用不合理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建筑师为了追求美观性,在建筑物中尽量少地使用钢材,以提高建筑物的艺术性。另外,其他建材的选择也同样存在问题。比如,设计师为了减轻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了比较轻的建材,进而获得较大的建筑面积。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建筑的安全性却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轻型高强度建材需要的投资更多,成本造价更高,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基于节省经济成本的目的,使用了与设计不相符的建材,从而增大了建筑的安全隐患。

1.3过于强调建筑的功能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会参照城市规划初步定位建筑的功能。虽然设计的建筑会符合城市的规划纲要,符合建筑在区域内的功能需要,但是,建筑功能过于强大必然会挤压公共消防和逃生通道,因此,又为建筑安全埋下了隐患。另外,由于我国居民对住房的需求量相当大,所以,全国各地开始兴建超高层建筑,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住房难的问题,但是,超高层建筑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居民逃生就成为了相当大的难题。尽管建筑师在建筑中设计了相关的安全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安全措施能否顺利施行又是一个疑问。

2安全性原则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设计的多样化,在提升城市人文素质的同时,也为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相当多的变化。建筑师在设计时,不仅仅要完成自身艺术上的表达,也要按照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设计建筑物,使其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建筑结构除了要注重城市的美观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之外,还应该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如果建筑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后考虑建筑的安全问题,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就是对市民极大的不尊重,是对生命的漠视。因此,本文从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出发,探讨了提高建筑物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2.1保持结构上的完整和统一

建筑的整体结构应具有完整性,保证建筑的主体结构在设计中是完好的。尤其是在设计大型地标性建筑时,不能为了实现建筑的标新立异而放弃一部分建筑结构。同样,建筑的整体性还要求建筑在遭遇重大打击时,能够保持主体结构的完整,使构件之间能够科学受力,并且结构之间的作用力能够通过内部传递、转移出去或是内部抵消。

2.2结构上的弹性设计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要合理选择建材,使其具备一定的弹力性能。当面对地震灾害时,能够利用建材自身的弹性与地震的作用力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另外,选择建筑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普通民居或是超高层建筑物等非公共建筑,那就应该以安全性和实用性为主,设计具有较大结构弹性的建筑形式。而对于公共建筑而言,由于要考虑建筑的整体风格与城市规划相融合等问题,应着重考虑建筑物的弹性建材选择。

2.3注重建筑设计的多重防护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设施的设计要多部门合作。在建筑结构中,要预留出足够多的消防和逃生通道,合理划分建筑面积中的公共领域。同时,建筑结构应该与建筑本身的功能相结合,使之能够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实现建筑的功能性。另外,在建筑设计中,不应该仅仅追求建筑结构上的稳定性,更应该在建筑上进行安全性的设计,使建筑物的安全保障系数更高。

3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方法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和分析,比如主观与客观、硬件与软件等。

3.1建筑师自身的安全意识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相关设计时,应该高度重视建筑的安全性,将其放在建筑设计的首要位置。建筑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调查研究建筑所在的区域,了解当地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并着重分析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性的自然因素,从而针对相关自然灾害作出有针对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因此,建筑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全方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3.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规范

相关政府部门或是建筑设计单位应该从制度入手,规范建筑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遵守的安全性规章制度。同时,要建立完整的审查体系,设置专门的建筑安全评估小组测评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从源头上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筑师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切勿疏忽大意。

3.3建筑设计的方法

3.3.1减轻建筑物自重

减轻建筑物自重不仅仅是简单地使用轻型建材,而是在结构设计中采取多种手段合理分配建筑空间,减少不必要建材的使用。在选择建材时,应该积极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尽快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当建筑自重减轻时,对地基的压力就会变小,这样,在基坑建设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的投入,从而节约部分社会资源。

3.3.2垂直结构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有效避免薄弱层的出现,要对建筑进行上部弱化和下部强化。对于这种结构的设计,应该做好转换层的控制。另外,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采用高强度的水泥,提高建筑物所使用的混凝土等级。

4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都源自建筑安全性方面的保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着力提高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认识,相关部门在监督安全工作外,还应该展开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民众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监督力度,进一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能。

作者:何文斌 单位:东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四篇:建筑结构地下室设计分析 

一、地下室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地下室适用建筑

一般情况下,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通常需要建立地下室,在对此类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如果需要将其顶盖作为上部建筑嵌固端,就必须避免在地下室顶板开设大洞口。在对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进行设施时,不仅要确保其符合建筑结构的整体需求,而且还不能低于地面上第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顶板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同一方向实配合受弯承载力与下柱上端同一方向实配的受弯承载力之和,且不能小于上柱下段实配受弯承载力的1.3倍。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必须确保地下室与上层对应剪力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能低于上一层对应剪力墙墙肢边缘的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二)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在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必须对地下、岩土侧压力以及上部荷载等不利作用进行综合考虑,以便于将这些不利因素对地下室或整个建筑结构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对于地下水位标高的预测,必须根据地下室的使用年限、历年来的最高水位等情况来对地下室的最高水位进行慎重预测,一次满足建筑整体的抗浮要求,同时还可以采用加配重、降排水等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

(三)地下室缝隙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最好不要设计变形缝,如果缝隙的实际伸缩量大于设计的最大伸缩距离时,最好每隔30-40米设置贯通顶板、底部以及墙板施工后浇带,后浇带的宽度不能低于800mm。在对后浇带进行设计时,可将其设置在柱距三等分的剪力墙以及中间范围内,并确保其方向与梁正相交,竖向则必须在结构同跨内,同时还必须在底板与外墙的后浇带中增生防水层,且后浇带灌注时间必须滞后2个月以上,待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后,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来进行低温入模。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地下室薄底板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厚底板交界处为应力集中点,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必须适当加强该处的配筋以及截面厚度。

二、抗震结构分析要点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的抗震需求来设置相应的抗震强度,且在对抗震墙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在其底部设置加强区域。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拓宽抗震墙的加强区域范围,通过增加墙体的边缘构件箍筋以及横向钢筋,就可以增加墙体的抗震能力,避免了墙体出现脆性剪切破坏,以此来改善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在地下室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尚未有文件对抗震墙的高度进行明确规定,不过底部加强区的高度与抗震墙的高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如不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就会对建设施工造成严重困难,因此在对抗震墙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对其高度作出合理设计。

三、地下室的建筑嵌固位置分析

目前,绝大部分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对此类结构进行分析前,一定要确定结构的嵌固端位置,这关系到计算机模型与实际受力态势的吻合度。目前,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建设时,绝大部分建筑的结构为多塔式或单塔式,这些建筑结构都附带有少层数的群房以及大面积的地下室,且群房之间相联接形成较大的地盘。根据《建筑抗震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在对高层建筑建造地下室是,必须确保其顶板能够被作为上部建筑结构的嵌固端,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构材料方面

在对地下室进行设计时,为了使其达到相关要求,最好选用现浇梁板结构,且所用楼板厚度不能低于180mm,选用的混凝土强度不能低于C30,同时还必须选择双层双向的配筋形式,但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能低于0.25%。为了满足上述条件,就必须对楼板厚度以及配筋的设计进行严格把关,与梁板结构的地下室相比,无梁楼盖平面结构外部的刚度相对较小,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在对建筑结构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对于无梁楼盖平面结构一定要慎用,一般情况下,最好选用现浇梁板结构。

(二)多塔大底盘地下室刚度设计

在对多塔大底盘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须对地下室楼层结构的剪切刚度进行合理计算,确保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全部楼层的刚度比复合高层建筑的基本刚度比要求。在对每一栋塔楼范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进行设计时,须确保其刚度大于塔楼上部结构剪切刚度的1.5倍。

(三)单层地下室的建设

在对单层地下室结构进行设计时,须选择合适的基础底板来作为整个结构的嵌固端,以便于满足建筑整体结构的嵌固要求。通过对基础底板进行适当的选择,可以使基础“无线刚”假定得以利用,这也是确保首层楼面造型可以灵活设计的基本条件。即在对首层楼面进行建设时,选择无梁楼盖或楼面存在大开洞均不会对设计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不过在对防空抗暴地下室进行建设时,其顶板以及墙体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刚度,确保其能被作为建筑结构上部的嵌固端。

四、小结

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就目前的情形而言,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库、地铁等地下室的建设变得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地下空间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就对建设技术以及建成前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将地下室纳入了整体结构的设计当中,对地下室进行合理设计不但可以适当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而且还可以减轻地震对建筑上部结构的影响。因此,在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地基、建筑结构等具体情况来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以便于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为城市发展提供便利。

作者:梁恩坤 单位:广元方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第五篇:造价成本建筑结构设计研究 

一、建筑造价成本和建筑结构设计的关系分析

(一)建筑成本的基本结构设计理念

一般子啊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工程项目展现的是一个具体的、完善的工程示意图,也就是说这是企业控制和确定造价成本的重要时期,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成本估算时候就是开始对工程项目的预算。所以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时,不仅仅需要从最大限度满足工程的建设方案的基础更需要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相关规定以及重要政策,以便于满足建筑最后的一个安全性能还有经济性能以及舒适性能。在建筑的造价成本中,主要包括下面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对项目的决策,这就是考虑项目是否在预算中,然后是对项目的设计以及实施阶段的全部费用的预算,所以合理的的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二)造价成本以及结构设计的关系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二者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的结合,因为这两者对建筑结构设计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在一个工程中,一旦被确定,就会成为后期一个成本造价控制中的焦点。为什么我们会说结构设计会影响到造价成本呢,通过有关数据分析通常这个影响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这个范围之间。所以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非常必要,同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设计方案与工程投资的关系

很多数据显示,在一个单独的建筑工程设计中、选择的材料或者方案都与建筑投资息息相关。比如说建筑的基础类型,建筑的结构设计。如果在设计方案能达到一个最优化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设计过程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设计的将具体阶段,设计者会对实际情况进行一个掌握,设计期间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会影响整体的工程造价,比如说在钢筋这块,节点如何连接都会影响到投资成本。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认证考虑这个方面的因素。

3、设计方面与造价成本的关系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很多地方会因为质量不过关,发生一些质量事故。这类工程质量事故的导致原因很多,但大致可以说是由于结构设计不接力影响到的。因为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一些建筑会出现受力不均然后不能达到施工的规范要求,所以会引起一个质量事故。

二、建筑结构设计对成本的影响

影响工程造价成本因素主要是建筑的主体结构,而相配套的设施主要是通风、环境、水电这些方面都是比较固定的。所以由此可见还是因为建筑结构对成本第一个影响,其主体结构主要包括混凝土以及钢筋。

(一)建筑结构形式对造价成本的影响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形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一个结构形式是否能达到合理的要求,主要需要考虑建筑主体功能的使用要求同时还要考虑造型的美观以及是否符合经济实用性。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地进行一个成本的控制。

(二)地基形式对造价成本的影响

地基是建筑物的一个基础的基础,有人工与天然的分别,都对建筑造价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天然的地基是不需要加固的,所以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少,在这方面能够有效地对成本进行一个控制,但是在现实生活这种天然地基非常的少,因为它要满足地质条件好,质地坚硬这些特点,所以我们需要后期建设地基,这要求用复合地基或则是桩基。复合地基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天然地基上再做一些地基的处理将土地增强或则覆盖换掉,也可以在天然的地基中加入钢筋等材料来进行加固,这部分分为基体和增强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常用的桩杆材料分为混凝土桩、钢桩。桩基具有承载力搞、沉降小、制作灵活等特点,所以目前被很广泛的采用。在地基的构造中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墙、柱子的布置对造价成本的影响

我们通常都是采用剪力墙来作为建筑物的墙,这种墙的优势在于给建筑物有一个竖向的承载体系。同时利用它来抗低水平力。在剪力墙结构中全部方向的竖向力以及水平力都是由它来承受的,所以需要更合理的设计,因为这不仅仅影响了造价成本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建筑物钢筋水凝土的用量,这也是影响到了造价成本。对于柱子的设计一般要求柱网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同时要求其结构合理性与施工可行性。为了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尽量要避免柱距合适,因为小的话会导致材料不能充分利用,大的话又会造成材料的过多使用。所以这方面也应该实现造价成本的控制。(四)钢筋混凝土对造价的影响现阶段的建设中,我国普遍使用的都是受力钢筋为HRB335型号的钢筋,常用的辅佐钢筋是等级相对较为低一点的HPB,常用在建筑中的混凝土是C20-C40.与国外相比,我国这两方面应用的东西都比他们低下。如果在整个建筑中混凝土的质量很高那么造价也会增多,所以在情况相同的局面下就应该减少混凝土的竖向构建界面的尺寸减少它的一个用量来控制工程造价。所以由此可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三、结语

有上述可知,在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中,尤其要对建筑工程的一个结构设计下苦功夫。因此要求在建筑设计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在施工阶段就应该对结构设计做一个很好统筹,避免因为建筑设计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以及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工程造价过高的现象。

作者:吴高辉 单位:江苏捷宏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