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的作风建设思考(3篇)

党的作风建设思考(3篇)

第一篇:群众路线推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为探索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群众路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古语说“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一线干部,其作风建设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为探索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

1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近年来,中央将“三农”工作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如何将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这一切的关键还是在人;作为执政体系的“神经末梢”-镇、村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落实者,他们的工作能力、作风建设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将直接影响政策措施的成效。如果农村基层的干部对群众没有深厚的感情,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只坐在办公室里等着群众上门办事,再好的政策和美好愿望也只能束之高阁。农村发展进程的快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政务环境,而干部作风建设是政务环境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不断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转变其工作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2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作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伴随农村经济发展而来的征地拆迁、青苗补偿以及林权改革等问题,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矛盾问题日益凸显。但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干部“当面讲落实,背后没行动”;有的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为群众想得少、做得也少了;还有的作风懒散,消极依赖思想严重,遇事“难”字当头,遇难则“退”字为首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政策措施在落实中走形变样,一些本来能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能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些本来能化解的矛盾反而激化,美好的愿景在贯彻落实中不断变异最后消弭于无形,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知屋漏者在宇下。2012年,习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

3做法——强化各项措施,提升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就是要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机制。

3.1秉持群众理念,树立群众观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关心农民群众的疾苦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体察民情,集中民智,使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所求。

3.2上下联动,建立民情联络员队伍充分

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基础上,将责任心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选拔参与到活动中。参与对象上到乡镇班子领导,下到乡镇一般挂村干部、下派书记,建立上下联动的驻村干部队伍,赋予他们“民情联络员”之名,发挥桥梁作用,实实在在参与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来。

3.3富内容,畅通群众联络渠道

邀请群众到村里进行座谈,了解社情民意,征询群众对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镇建设、干部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走访企业、农户,重点要走访基层的困难户,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3.4提升实效性,切实履行职责

明确定期走访的目标和任务,在走访入户时,要认真做好民情日记,包括会议、会谈、走访等记录,真正做到联村、联户、联心,把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困的内容真实反映出来,以逐一解决,或协调解决。

3.5健全制度,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

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度。凡当场能解决的现场办理,不能答复或不在解决范围内的要当面向群众解释,不能推诿。二是建立反馈处理制度。对群众反映问题当时难以处理的由挂点领导和村干部形成相关意见,提交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具体承办人并加以落实。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凡因领导、干部、个人处理的问题没有落实到位,处理问题不及时,造成集体上访或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建立遗留问题消号制度。为使群众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办公室要建立“遗留问题消号单”及时公布要解决的问题及承办结果。当然,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非毕其功于一役所能奏效。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同时还需更加注重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以不断促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改善,真正做到群众认可、群众满意、群众拥护。

作者:王慧 单位: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党的作风建设内涵研究

摘要:党的作风建设中,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体现,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红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力量源泉,自我批评是提高党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内涵

作风指的是“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党的工作作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的工作作风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其本质反映的是党性和世界观。”[2]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之下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地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他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一、理论联系实际

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体现,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红线指出,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进行认真研究,正确地解决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从中引出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再产生新的理论,如此循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方法论。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由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水平不高,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没有完全把握,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出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后,确立了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中国革命才走上了正确的轨道。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理论,创立了思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建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初步探索,为改革开放奠定物质基础积累了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逐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和政策。此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以国内外形势为基础,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指导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的结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首先要求党员善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观点。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变化,不能一蹴而就,党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了解我国国情、所在地区实际情况、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前提下,及时把握党中央提出的最新方针政策指导工作。

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路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一个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身目标,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近代以来,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国内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社会各阶级都在探索中国的出路。从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到昙花一现的戊戌维新变法,再到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有能为中国找到出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严重脱离群众,不相信群众,害怕群众。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领导者,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又领导人民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纵观中国革命、建设历史,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力量之基。为此,在1942年运动中提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了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路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现路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坚持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坚持把这些原则作为党的一切工作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建立了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鱼水关系。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率领秋收起义余部在井冈山驻扎后,首先得到当地农民武装支持。在领导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时,开展了土地革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以此为开始,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得以复兴。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只有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才能赢得抗日战争胜利。

为此,中国共产党建设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与人民群众一起发展大生产运动,吸收知识青年进行文化建设,在国统区领导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运动,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发动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无论三大战役还是渡江战役中,人民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更需要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例如:在小岗村,农民吹响了改革开放号角,以此为发端,全国农村推广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产生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如果党员干部不能及时为群众解决问题,将使问题复杂、矛盾激化,势必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部分党员干部产生了脱离群众、不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忘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等问题。有的党员干部甚至走上贪污腐败道路,令人民群众十分不满。人民群众对党的要求日益增高,对党的监督日益增强,全体党员要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三、自我批评是进行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之基和有效途径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党。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即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方法论、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内化到党员的思想中,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党的作风建设过程中,从思想上重视,从思想上自觉体现党的作风建设的要求,自我批评是内在之基和有效途径。自我批评是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基础上总结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我批评是党员对自身思想、行为和作风的自我检视、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党员要经常进行自我批评,才能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背景下,党员面临的环境与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前有了巨大变化,面临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冲击和诱惑。在这样的环境中,党的作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党除了加强外部监督、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强党员的自我管理,始终坚持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才能保证我们党的肌体健康。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把严格执纪执法和加强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其中,外部的制度和监督非常重要。关键在于党员要将党员的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时刻自我反省,党的建设才能取得实效,而不是流于形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把慎独与“不自欺”“无愧于心”联系起来,时时处处慎思慎行,特别是在生活圈、社交圈等远离公众视线的私人空间,在道德上坚守清白,在精神上追求高尚,在行为上坦荡磊落。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增强遵纪守法观念,这些都要通过自我批评、自我反思,才能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同中国革命、建设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现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当代中国的国情、世情、党情为出发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佚名.作风

.[2]党的工作作风

[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1094.

[4]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

作者:林正兴,王曼,吴青杨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三篇:三个重点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当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尤为重要,应当把握“三个重点”,着力解决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队伍作风有效转变。结合所在的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五作业区的工作实际,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着力解决思想浮躁等问题为重点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用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分析干部思想存在的问题,根源是政治理论修养不够。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思想理论教育是基础,要进一步强化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作为思想认识转变、政治修养提升、工作能力增强的有效途径,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强化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目标激励增强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能够激发人的潜能,激起面对困难奋发前进的动力和勇气。要通过“对标学习看油田”活动,让干部“到先进单位,对照典型看一看”,“到边远矿区,艰苦地方看一看”,在对比对标中有效提升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决心和信心,切实增强提升管理上水平的责任意识。用文化引领鼓舞发展士气。面对生产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总结提炼了“高产更要稳产、持续更求高效”的核心理念,树立吨油必争的信念。为实现作业区发展目标,我们把理念进一步融入内心,充分发挥理念的激励和引领作用。通过开展“铁人井辐射教育工程”系列活动,集中总结和宣传作业区近年来的辉煌业绩和巨大成就,激发干部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提振精神,鼓舞士气。

以着力解决服务不实等问题为重点加强工作能力建设提升制订措施谋划发展的能力。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打破瓶颈,推进发展,需要我们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围绕厂626万吨生产任务,客观分析面临的现实矛盾,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保证措施。在完善推进“五好红旗队”评比的基础上,促进精细化管理,探索“专业化”模式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奖金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基层自我管理。通过构建多维措施体系,促进全区各项工作紧扣定位有效落实。提高深入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是干部转变作风、提升自我的根本途径。在深入实际中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升管理能力。为提高干部深入实际,服务基层的自觉性,我们制定了“抓产承包制”,推广实施“干部一线工作法”,机关、地工队干部带着责任帮助基层出谋划策,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建立“领导干部六个必汇报制度”,落实领导干部直线责任,工作抓到底见实效。提升融入中心创先争优的能力。融入中心工作,抓好典型,创先争优,对于促进管理提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业区以“四队、五岗、双十佳”“最可爱的五区人”为代表的众多典型,作为员工学习赶超的榜样,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队伍士气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通过建立作业区、基层队“典型库”,开设“五区风采”专栏,进一步扩大典型培养角度,搭建典型培养平台,提升典型培养质量,真正做到抓出好典型,树立好样板,做出好业绩。

以着力解决有章不循等问题为重点加强制度执行建设严格要求注重执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是赢得发展的关键,但更为关键的是制度能否有效执行。

以“制度执行年”为抓手,组织学习厂下发的基层《管理手册》《操作手册》,推行机关干部“合规管理”、基层干部“四公四会”标准,促进干部办事讲程序,做事讲规章,尽心尽力、公平公正,抓好管理、带好队伍。强化监督促进落实。建立行之有效、良性互动的监督机制,是保证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干部作风的有效手段。要通过落实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的透明度,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第二采油厂信访稳定工作手册》,畅通意见和建议反馈渠道,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落实领导评价、基层民主测评、业绩指标兑现等考核评价机制,自觉接受组织监督。自身从严做好表率。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是干部发挥表率作用的基本要求。我们按照“合格干部四项修养”“干部八种工作态度”的要求,积极推进“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评价”,深入开展“干部承包高产井”“党员承包高产井”活动,引导干部提高身份意识,自觉在急难险重等关键时刻,冲在前、干在先,在创先争优等特殊时期,当先锋、打头阵,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争做员工拥护的好干部。

作者:张明明 单位: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五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