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讨论装备制造的构建发展

讨论装备制造的构建发展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现状

1.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发展速度方面,据统计,2001~2007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接近30%;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逐年提高,从2000年的30.81%提高到2008年的32.90%;2008~2011年,体现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7.18%、13.8%、15.7%和13.9%。在发展质量方面,机械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逐年大幅下降。据统计,从2005年的0.65吨标准煤降至2009年的0.425吨标准煤,降幅达到34.6%,大幅超过“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的指标;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大中型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耗钢量从0.47吨降至0.38吨,降幅达18.2%。在竞争能力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已掌握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重大技术装备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如宝钢三期工程成套设备、三峡工程70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等。东方电气、沈阳机床、华为通信设备等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著名品牌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增长迅速。

2.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依然是其升级的重要瓶颈,突出表现为:(1)技术创新意识不强由于技术创新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许多制造企业不太重视技术创新,甚至未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以及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创新文化缺失。(2)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低在重大设备研发中,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核心技术依赖引进。同时,由于政府和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都明显不足,从而直接导致了装备制造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产品单一,附加价值低。比如,多数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未形成自主开发能力。(3)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低长期以来,由于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加上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不仅产品技术含量低,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创新资源。(4)集群化程度低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集群化程度较低,没有真正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核心的大规模的装备制造业集群,零部件制造企业实力、配套能力和协作能力不强,产业创新网络脆弱。

二、开放式创新与装备制造业升级

开放式创新理论近年来,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界创新管理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Chesbrough(2003)首次明确提出了“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概念,并认为企业应该善用外部的知识与创新,结合内部的资源与市场途径,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其核心理念在于,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公司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其商业化路径可以从公司内部进行,也可以从公司外部进行。开放式创新具有边界可渗透性、网络动态性和知识共享性等三个显著特点,强调打破企业边界,在企业、市场、科研机构、政府等之间形成创新网络,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内外创新资源,以市场化的利益取向开展技术创新,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相比,存在明显区别。在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封闭式创新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必须与外部环境建立最广泛的联系,在知识传播和共享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利用企业内外各种创新成果,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其开放式创新模式业集中度的典型特征,并产生了一批世界500强的高能力企业,如通用电气、大众、奔驰、波音等。装备制造业升级是装备制造业结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是装备制造业由低技术水平和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状态的转变的结果。本文认为,开放式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源动力,其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机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开放式创新可促进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技术升级。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通过打破企业边界,根据现有技术能力积累状况,与外部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合作,实现新技术的获取、整合以及消化吸收再创新,达成新技术对原有技术的替换或更新,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技术,从而促进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技术的升级。二是开放式创新可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升级。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会扩散到其他非核心企业,非核心企业对获取的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模仿开发和生产新的产品,最终促进新旧产品的更替与新产品上市。三是开放式创新可促进新技术的扩散与渗透来推动装备制造业内部结构升级,从而提升行业竞争力。比如,新技术扩散并渗透到传统装备制造业,一方面可改造和提升部分传统装备制造业,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可引导传统装备制造业中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进军高新技术行业,从而促进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数控机床制造业等。

三、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升级的路径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观点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强烈的技术知识需求,其升级是基于技术与知识的积累,从低技术知识水平向高技术知识水平跃升的过程,本质上表现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外部获取关键技术知识并整合再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升级的重要路径。根据Collis和D.&C.Montgomery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最终取决于产业对内、外部创新资源和相关能力的整合能力。由于内部资源属于产业的内生变量,所以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就有赖于产业对外部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装备制造业技术吸收能力取决于产业内企业主体对外部技术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由于各企业的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连接外部技术知识系统和内部技术知识系统以及连接内部不同技术知识源时,企业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Cohen和Levinthal(1990)认为,通常采用“看门人”机制来探讨组织外部技术知识的获取问题。在借鉴ElisaGiuliani(2002)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基于知识吸收能力的观点构建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升级路径模型。通常,具有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扮演“看门人”角色,即产业“能力人”;吸收能力相对较低的企业则扮演“非看门人”角色,即产业“非能力人”。装备制造业产业知识吸收能力主要取决于产业内“能力人”的吸收能力,同时还受到“能力人”与“非能力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的影响。在装备制造业技术知识获取与扩散过程中,产业“能力人”充当外部技术知识的“接受器”的作用,其对外部技术知识的获取能力是装备制造业潜在吸收能力的重要表现。在产业“能力人”获取并消化外部技术知识后,产业“能力人”与“非能力人”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产业将外部技术知识扩散到产业内其他企业的效率,这是装备制造业现实吸收能力的主要表现。装备制造业现实吸收能力越强,其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装备制造业潜在知识吸收能力和现实知识吸收能力的有效整合共同决定着产业对外部技术知识的获取、扩散、积累和再开发,最终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对策

从外部获取关键技术知识并整合再创新。根据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现实,本文认为,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应以开放式技术创新意识的树立为前提,以开放式学习机制的建立、开放式创新网络的构建和开放式创新集群的培育为保障,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加强为核心。

1.树立开放式技术创新意识随着世界装备制造业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装备制造业企业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升级。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开放式技术创新的必要性,树立开放式技术创新意识,激励全体员工参与创新;注重突破传统封闭式创新思维模式,积极寻找并利用外部各种创新资源。同时,还应积极培育以创新观念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和创新环境文化为核心的开放式创新文化,为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提供动力保障。

2.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开放式创新强调对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具有网络特性。因此,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以开放的胸怀,加强与全球范围内的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科研究机构和大学等创新主体的全球化协同创新合作,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并加以最优利用,从而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比如,通过允许领先客户参与创新,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创新机会;通过让供应商参与创新,获取新原材料信息;通过产学研合作、许可证贸易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获取先进技术等。

3.建立开放式学习机制装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学习。根据知识的来源,企业学习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两种方式。内部学习是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培育的基础,通常表现为以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的合作来促进知识流动、知识创新和知识转化,从而衍生出企业异质性创新能力。外部学习是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通常表现为企业家或企业技术研发部门作为“技术学习人”的身份,引进外部创新知识,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化为企业知识,最终提升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因此,装备制造企业应建立基于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机制,促进知识迅速地创造、成功地共享和有效地应用,最终提升装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能力。

4.培育开放式创新集群产业集群化是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如美国硅谷电子设备业、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和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等国家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得益于产业的集群化和创新的集群化。集群由于具有互惠共生性、协同竞争性、资源共享性和地方结网性等特征,能较好地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全方位实现开放式创新,从而提升集群成员和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最终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

5.加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之间竞争为装备制造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从日韩两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表明,能否充分利用和把握好国际技术转移,是欠发达地区装备制造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前提。通常,装备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充当“技术引进人”角色,应鼓励其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全球价值链,与跨国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如技术共同研发、技术许可等)。但是,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以来“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不仅产品技术含量低,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创新资源。因此,应加大企业技术研发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充分保障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

五、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1.基本结论

(1)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是基于技术与知识的长期积累和整合,整个行业从低技术知识水平向高技术知识水平不断演进提升的过程,本质上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过程。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产业对外部技术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

(2)开放式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内在源动力。通过开放式创新,可促进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技术升级、行业产品升级以及行业内部结构升级,最终促进装备制造业行业整体升级。

(3)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树立开放式技术创新意识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前提,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建立开放式学习机制和培育开放式创新集群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保障,加强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核心。

2.政策建议

国外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实践表明,政府为了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通常会采取一系列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的措施。显然,装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升级必定与政府政策制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按照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要求来制定、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势必应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认为,在促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政策方面,政府可在税收优惠和扶持投入两个方面有所为。

(1)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政府部门应切实制定符合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真正加以落实,可采取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进行减免或返还。如对科研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技术转让税收优惠力度。

(2)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实施开放式创新的装备制造企业的投入力度,设立重点领域企业开放式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一方面,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创新科研机构,建立专门的消化创新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对国外关键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另一方面,政府可对企业再创新产品的市场予以适度保护,比如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属于重点领域扶持发展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产品,从而激发装备制造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作者:牟绍波、任家华、田敏单位:西华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西华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