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要点及因素

乡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要点及因素

作者:潘宇单位:成都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1设计特点

(1)农村公路具有弯多、弯急、坡陡、坡长、路狭、高边坡、视距不良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影响农村公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在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对主体工程平、纵、横等要素及不良线形路段的分析非常重要,而且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的重要阶段。(2)农村公路不仅里程长、覆盖面广,而且交通参与者有行人、牲畜、农用机械、非机动车、摩托车、汽车等,相互干扰大。在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中,除了更好提示、引导和规范各交通参与者安全出行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干扰,并最大限度减少相互干扰。(3)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内容一般不涉及监控、收费、通信、照明等交通工程设施,通常只设置部分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有标志、标线、护栏、界碑、百米牌、里程牌等设施,但受地形、线形制约明显,要求设计更为深入、细致。

2设计基本步骤

2.1资料收集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需要收集大量资料,如项目地理位置、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旅游景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资源分布、交通量、交通构成、路网情况、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平纵横要素、防护工程、桥涵分布、平面交叉等。这些资料主要有2个来源,即主体工程设计和现场调查。

2.2资料分析分析基础资料,结合相关规范,明确哪些路段属于重点设计的危险路段,找出这些路段,列出起讫桩号。

2.3布设相关设施在危险路段,按照规范要求布设相应的设施,绘制交通标志、标线平面布置图,编制标志、标线、护栏等所有设施的设置一览表。

2.4绘制结构大图主要是标志版面布置图、标志结构图、标线大样图、平面交叉口导流标线设计图,护栏构造图,界碑、百米牌、里程牌构造图等。

3设计要点

3.1小半径曲线路段农村公路平曲线往往半径小,而且反复连续出现,同时易受植被遮挡,造成视线不好。应根据曲线组合情况、设计速度(运行速度)、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曲线转交、曲线间距设置急弯、反向弯路、连续弯路标志。对于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或半径小于极限最小半径的曲线段,应采取限速措施,急弯、反向弯路、连续弯路标志可以和限制速度标志或建议速度标志联合使用,同时设置禁止变换车道标线和减速标线。急弯、反向弯路标志图案应与路线实际情况一致。当连续弯路的总长度超过500m时,标志应重复设置,或在连续弯路标志下附加说明连续弯路长度的辅助标志。

3.2陡坡、长下坡路段农村公路尤其是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公路多是顺着地形布线,因此经常出现陡坡、长下坡,应根据设计速度、坡度、坡长、海拔高度、坡道分布、坡道方向情况设置上(下)陡坡、连续下坡标志。可用辅助标志说明陡坡坡度和坡长,也可将坡度值标在陡坡标志的图形上。当连续下坡总长度大于3km时,应以辅助标志表示连续下坡的坡长,或在下坡3km后重复设置连续下坡标志。车辆的行驶特征决定了陡坡、长下坡路段也是需要重点限速的路段,应在下坡起点设置限速标志,在坡顶前设置减速标线。

3.3平面交叉路段(1)指路标志。当县道与国道交叉时,县道上应设置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和确认标志,与之交叉的国道上应设置交叉口预告标志、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和确认标志;当县道与省道交叉时,县道上应设置交叉路口告知标志,与之交叉的省道上应设置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和确认标志;当县道与县道交叉时,县道上应设置交叉路口告知标志。建议乡道与乡道交叉时,设置交叉路口告知标志,乡道与村道,村道与村道交叉时可不设置指路标志。(2)交叉口的控制管理方式。平面交叉的交通管理方式分为主路优先、无优先交叉和信号交叉3种。农村公路中运用较多的是前2种。当相交道路存在主次关系或交通量存在明显差异时,在主要道路或流量大的道路上设置路口优先通行标志,在次要道路或交通量小的道路上设置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并配合设置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线。交通量特别大、过街行人很集中的交叉口可设置交通信号灯,视线不良时应配合设置注意信号灯标志。建议除了村道与村道交叉可不采取优先措施外,其他农村公路交叉口尽可能地明确优先通行权,也不鼓励在所有交叉道路上同时设置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否则在出现交通事故后难以判罚。(3)交叉口标线。对于三级公路的平面交叉,当转弯交通量较大时应作渠化设计;其他农村公路平面交叉,可根据需要,能渠化的尽量做好渠化,促进行车安全。有大量行人横穿马路的平面交叉应设置人行横道线。除非与非常小的村道相交,交叉口应设置必要的导向箭头、停止线等地面标线,在进入平面交叉前30m范围内禁止车辆越过同向或对向车道分界线超车或借道行驶,车道分界线应采用实线。

3.4村庄、场镇、学校路段在公路前方有隐蔽不易发现的村庄,或公路旁经常有村民活动,而线路弯曲、视线不良情况下,应在进入村庄前设置村庄标志。公路沿线城镇化严重,甚至已变成街道,商铺林立,集市兴隆,在街道化公路两端设置村庄标志即可。在街道化公路不易发现人行横道的位置,应在人行横道前适当位置设置注意行人标志,在人行横道处设置人行横道标志和标线,并配合设置停止线、导向车道线和人行横道预告标识。道路两侧有小学、幼儿园等经常有儿童活动、出入的,应在路段两端适当位置设置注意儿童标志,同时设置人行横道,在人行横道处设置人行横道标志和标线,并配合设置停止线、导向车道线和人行横道预告标识。公路交通量较大的村镇、学校等行人较多的路段应设置限速标志,必要时可设置信号灯。

3.5危险路段路侧有水塘、湖泊、水库、河流、陡峭悬崖、深沟、高边坡、高档墙等危险路段,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如护栏、防护墩。对路侧有水塘、湖泊、水库、河流而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应设置堤坝路标志。路侧有陡峭悬崖、深沟、高边坡、高档墙而未采取防护措施的,应设置傍山险路标志,因自然风化或开山炸石而有落石危险的傍山路段,未采取防落石措施的,应设置注意落石标志。

3.6桥隧路段在农村公路中,出现大型桥梁的几率很小,多为结构简单、设施简陋的小桥。在桥面净宽较两端路面宽度变窄且桥的净宽小于6m的桥梁前的适当位置设置“窄桥”标志;对于部分桥梁与路基同宽,车道数和车道宽度虽未减少,但硬路肩宽度缩窄,桥两侧增加了人行道并高出路面,由于高出路面的人行道伸入到硬路肩内,在桥梁两端对行车有一定危险,也应设置窄桥标志。若主体工程未设置防护措施时,交通工程专业应设置护栏或防护墩,但应处理好防护设施的基础。受造价制约,农村道路很少设置隧道,若设置隧道,一般是没有照明的,且通常是单洞双向行驶。隧道入口前应设置隧道标志,在无照明或照明不足的隧道入口前应设置开车灯标志,隧道标志和隧道开车灯标志只需设置一个。驶入隧道前为曲线路段的,应设置视线诱导设施。进入隧道前应提前设置减速标线,隧道内应禁止超车,车行道边缘线上应设置突起路标,车道分界线应采用实线,建议设置突起路标。

4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设计说明、工程数量表、布设表、布设图、大样图应一一对应。(2)挡土墙或桥梁路段护栏、标志基础往往要采用预埋钢筋,或者护栏应与桥梁或挡土墙一次整体浇筑完成。(3)控制工程造价,只设置必要的设施。农村公路交通标志以保证可视性为前提,尽量采用柱式结构,指路标志版面紧凑,除旅游公路外,建议不采用中英文对照。在已设置了信号灯或指路标志、减速或停车让行标志的交叉口可不再设置交叉路口警告标志。人行横道处已设置信号灯时可不再设置注意行人标志和人行横道标志及人行横道预告标识。(4)合理设置限速标志。农村公路技术指标受设计速度控制、低于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极限值的路段,视距不足、急弯、路面状况差(如损坏、湿滑)的路段,长陡坡、路侧险要的路段及非机动车、牲畜等横向干扰严重的路段,经过村镇、学校等行人较多的路段及其他因车速过快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应设置限速标志。一般路段应采用设计速度作为限速值;受设计速度控制的路段应采用不高于设计速度的限速值;公路交通条件过于复杂或事故频发路段,在交通安全分析的基础上,可选用小于设计速度的限速值。对于新建、改建的农村公路,建成初期,由于缺乏运行速度值基础数据,限速值可暂时取设计速度值。相邻路段的限速值差不宜超过20km/h。(5)注意标志间距。农村公路交通标志之间的间隔不宜小于30m,如需在保持最小间隔的标志之间增设新的标志,则宜采用互不遮挡的支撑结构形式。(6)农村公路行人过街流量一般不大,按最小宽度3m设置即可,过街行人特别多,可按实际情况以1m为一级增加。路段上的人行横道间距宜大于150m。急弯、陡坡、视距受限制、车行道宽度渐变段不应设置人行横道。路口人行横道线尽量靠面交叉中心,以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一般设置在路缘石延长线后0.5~1m处,如影响车辆转弯则可适当退后。(7)路面能采用标线划分车道的尽量分车道,一般宽度6m以上道路应设置道路中心线。对于双向两车道道路,超车只能跨越路面中心线利用对向车道来实现,故没有充分的理由不宜长距离地设置中心黄色单实线。(8)农村公路路肩宽度多是0.25m或0.5m,无法满足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厚度不小于0.25m且护栏的任何部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界限以内的要求,因此波形护栏应设置混凝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