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能力不足关键点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能力不足关键点

摘要: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标志,我国工程高等教育理念正逐步向“工程能力培养型转变”,但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着工程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发现工程能力不足的关键点在于工程问题分析能力、行业规范熟悉程度和工程设计等三方面。对此,可通过“科教融合、校企协同和狠抓设计”等三种路径分别予以解决。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认证;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的工程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位,2016年在校的本科工业学生已经超过500万[1]。在完成工程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工科学生的培养质量就成为我国工程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从2010起至今,国家教育部连续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工科”等一系列工程高等教育改革措施,逐步促进我国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中,2016年6月,我国成为加入《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标志着我国工程高等教育理念开始从“科学技术与知识传授型”向“工程能力培养型”进行转变[2]。为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必须面向学生就业所需的工程能力和素质,梳理原有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进入企业从事环保专业技术服务,是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就业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事业快速发展为新兴的支柱性行业,社会对高质量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总体而言,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以下三类工作:一是进入各级环保政府管理部门、规划院或科研单位等从事管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二是进入工矿企业中开展自身环保设施的运行或针对性的技术开发,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三是在环保技术公司、环评机构、监测机构、环保咨询等从事环保服务和制造的企业等专业技术工作。就地方高校而言,由于前两类就业单位就业容量小的原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第三类工作。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本校开展了长期的环境专业毕业生追踪调查,其结果也显示,大多数毕业生都进入第三种类型的单位中,从事与环保工程紧密结合的技术服务工作。尽管,地方高校向环保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环境专业类人才,但就业单位的反馈结果却显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工程能力不足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①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足,不具备初步独立开展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设备运行的能力;②对环保领域里特别是各细分方向出现的最新技术了解较少,知识储备与行业发展脱节;③工程实践经验不足,难以应对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技术问题[3]。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工程的专业教育大部分还处于传统的“科学技术与知识传授型”方式,对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过于强调课程理论学习的广度和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削弱了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中关于工程能力培养的精度,导致学生的培养质量方面出现了工程能力不足的问题。环境工程专业由多学科交叉而发展形成,其课程体系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课程理论学习广度大,而工程学习的精度不足,从而造成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精度相对下降。与其他传统工科专业如土木工程、化学工程和交通工程等不同,环境工程专业源自多学科在环境问题治理中的交叉应用,而非相对较窄的学科知识应用。而环境问题又具有多尺度、多维度的特点,使得环境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保证较高的广度,以保证学生面对复杂环境问题时均能具备良好的背景知识。但是,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课程设置削弱了环境专业人才培养中关于工程能力培养的精度,导致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容易出现“样样精通、样样稀松”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学生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广度不下降的同时,聚焦于学生培养质量中关于工程能力不足的关键点,采用措施定向强化其工程实践能力,就成为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

2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工程能力不足关键点的分析

首先,桂林理工大学根据校情和工程认证要求,确定了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体系中工程能力评价的标准。根据教育部委托中国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的标准,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等三大类共13小类要求。桂林理工大学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于本专业学生毕业时所需具备的“工程专业能力”进行了扩充和细化,形成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目标体系。本目标体系期望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以下三大类18小类的能力。其中,工程分析、解决问题、工程设计、工程工具、工程背景、工程领导力和工程创新为体现工程能力的核心要素。随后,以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为着力点,开展了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要素需求与培养质量的差异分析。毕业设计是学生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也是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关键培养阶段。通过评估毕业设计的选题、工艺必选、设计计算和图纸绘制等过程,可综合考核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习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工程技能,按照行业规范的要求和行业工程制图的标准,形成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获得形成较高质量的工程设计成果。毕业设计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通过梳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回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工程能力要素的不足。对比学校制订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对近五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资料和成果进行分析,发现毕业生暴露出以下共性问题:工程能力欠缺,利用工程观点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3地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工程能力不足的解决路径

3.1科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工程问题分析能力

以创新创业活动为载体,通过鼓励教师指导本科生进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学生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提高。教师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形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积累了丰富的工程问题分析和探索技巧,而这些正是本科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常规的实践教学中接触到的训练。学校可制订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并提供多层次的项目平台,保障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都有机会参与至少2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在此过程中,应偏重于教师有一定科研基础,并立足于工程实际应用的课题。通过选题、申报、实施和结题等一系列规范的科研活动,教师可向学生传授规范的科研方法和思考技巧,特别是训练学生如何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可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问题分析能力。

3.2企校协同,促进学生实习实训中的行业规范学习

以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通过开展大强度和高精度的校企联合实习实训,促进学生对行业规范的熟练程度和理解深度。相比于高校,企业在行业规范的发展、应用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大量的行业规范都是从企业的长期实践运行中总结出来的,也随着企业对规范的实际运用反馈而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因此,强化基于校企协同的实习实训对于环境工程的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规范,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可与区域内的污水厂、填埋场和设计院等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开展高强度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为学生熟悉和掌握行业规范提供有效途径。

3.3狠抓设计,强化学生基本工程技能

增加课程设计强度和提高毕业设计要求,以其为抓手,来强化学生基本工程技能培养。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种类较多,包括水污染治理工程、固废治理工程和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等,但存在着设计深度不足的问题。由于环境工程治理涉及多种工艺方法和工程技术,涉及知识面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较有深度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且不少学生选择毕业实验的形式,也加剧了基本工程技能培养质量弱化。因此,有必要提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要求,促使学生高强度地学习工程设计流程、最新绘图工具和标准绘图规范,从而使其基本工程技能得到强化。

4结语

在国家工程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制订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以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为着力点,分析人才培养质量中工程能力不足的关键点在于工程问题分析能力、行业规范熟悉程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科教融合、校企协同和狠抓设计”等三种解决路径。

参考文献

[1]林健,郑丽娜.从大国迈向强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程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2):1-17.

[2]齐书宇,李国香.《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规定及其对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1):48-53.

[3]陈男,胡伟武,冯传平,张宝刚,郝春博.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6,25(4):72-75.

作者:张军 白少元 游少鸿 林华 张杏锋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