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4篇)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4篇)

第一篇: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防治措施

摘要:文章针对危岩崩塌地质灾害,在阐述其成因、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灾害的调查和评价方法,最后从避让、清除、加固三个方面入手,对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至关重要,对于选取有效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围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灾害防治

危岩崩塌,指的是岩块在一定条件下,在山坡上产生分离,同时,以滑移等形式不断向下运动,最后在坡脚处堆积的现象,属于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如果危岩崩塌发生在交通线路、居民点等处,将造成极大的危害。另外,由于危岩的变形破坏过程十分复杂,难以准确预测,存在一定不可预防性,因此,对其进行调查评价极为重要,不仅是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也为后续防治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围绕危岩崩塌实际情况,对其调查评价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1危岩崩塌概述

1.1危岩产生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危岩主要产生于裂隙较为发育的山体表面,此处坡面的角度相对陡峭,基岩完全裸露,物质构成以硬质岩为主,岩石硬度通常保持在IV-VI级范围内。危岩体,主要由多个结构面通过切割作用而成,这些结构面分别为层面、节理与裂隙面,其均受到卸荷回弹等方面的影响,加之长期风化,溶蚀性裂隙逐渐发育,最终产生危岩体。危岩体产生以后,在自重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其向下的滑动力超出抗滑力以后,就会产生崩塌现象。

1.2危岩失稳种类

1.2.1倾倒式

以垂直节理、柱形节理、板岩、石灰岩等构成的斜坡,在受到自身重力等作用的影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倾倒现象。

1.2.2滑移式

主要是指厚层脆性岩石,常见的有:石灰岩、石英岩等,可以在斜坡的前端出现临空面,组成形式多样,即可见板状也可见楔形,在多种作用力的条件下,可产生滑移现象。

1.2.3鼓胀式

质地较为坚硬的岩石下方存在厚层软岩斜坡,上方存在陡倾角节理,下方存在结构面,在自重等作用之下,下层的部分软岩会受到垂直方向的挤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鼓胀,同时伴有沉降的现象,最终形成倾斜或滑移。

1.3危岩崩塌主要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一旦发生会向坡脚快速移动,全程消耗时间很短。②惯性相对较大,破坏性突出。③运动时,带有一定沿途撞击,会引发其他类型的破坏,如危岩滚落等。④运动轨迹趋于多变,存在明显的变向情况。⑤运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滑动、弹跳与滚动等。

2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2.1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

2.1.1现场调查

首先,对工作区地质背景实施调查,得到物理力学参数等信息,明确重要的工作范围。其次,对危岩体的特点进行调查,确定危岩的主要失稳形式,从而为防治措施的选取与制定提供依据。①地质背景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势、裸露地层岩性等。调查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解节理裂隙的实际发育情况和特点。通常情况下,危岩是由多种裂隙通过切割作用而成,所以其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基于此,危岩体的调心可集中在结构面方面。②危岩体特点调查。查明危岩体实际情况,确定主要的变形阶段。由于长时间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危岩体会表现出一些特定的规律,如出现拉裂面等。除此之外,在结构面上也有可能发现擦痕,局部充填物也能通过观察掌握挤压应变的实际特点。

2.1.2历史调查

对古崩滑物的特点、构成与位置实施调查,掌握它和现有危岩之间的联系,再借助地质类比的方法,对现有的危岩体实施定性研究。2.2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评价一般而言,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两种,分别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特殊情况下需运用定量分析,但绝大多数只运用定性分析。

2.2.1定性分析

主要评价因素包括:危岩崩塌地质灾害历史;斜坡主要特征,如地质情况、斜坡具体形态等。环境因素,如降雨降雪、地震灾害以及爆破施工等。评价方法为:成因分析,即对危岩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赤平投影法(Stereo-graphicProjection)与块体理论分析法;地质类比。

2.2.2定量分析

在运用定量分析时,应根据破坏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对于倾倒式崩塌,由于属于典型的倾覆破坏,所以可按照倾覆稳定的方法实施计算;对于滑移式崩塌,可按照抗滑稳定的方法进行验算;对于鼓胀式崩塌,由于其下层软岩会受到较大的挤压作用,一段时间以后会形成塑性变形,所以应运用无侧限抗压强度实施验算。

3危岩崩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1避让

危岩体破坏具有不可预测性,很难进行有效预防,破坏一旦产生将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如果危岩体治理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则可考虑避让,尽量不在危岩体的下方进行施工,并对现存的建设及居民点实施搬迁。

3.2清除

针对个体相对较小的危岩,可运用人工进行清除;对于边坡位置上存在的岩屑崩塌,可运用削坡等方法进行治理;而体积相对较大的危岩,需使用爆破治理。

3.2.1工程

爆破清除该方法常用在建筑设施相对较少、人员密集程度低等地段。虽然爆破的治理效果较好,但需考虑多种因素影响,如碎块滚动、散落、地震作用、冲击波等。在实际情况中,可运用微差爆破法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

3.2.2静态

爆破清除在炮眼中灌注一定量的静态膨胀爆破剂,借助膨胀作用对岩石进行破碎。这种方法与工程爆破相比,安全性较高,可在设施与人员较多的情况下使用。

3.3加固

危岩加固的方法多种多样,较为常用的有锚固、抗滑桩、喷射混凝土以及SNS钢绳网柔性防护等。

3.3.1岩锚将危岩体与稳定基岩通过锚栓,锚杆或锚索产生直接抗滑力或增大潜滑面上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阻力达到加固目的。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无预应力的被动支护,这种锚固力相对较小;其二,为主动支护,这种方法属于灌浆锚,有相对较大的锚固力。

3.3.2抗滑桩

在潜滑面等位置设置钢桩或者是混凝土桩,以此有效提升抗滑阻力,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如图2所示。

3.3.3喷着混凝土

借助高压气流,将软管当中的泥浆喷射至危岩表面,促使其表面进行胶结作用,进而实现有效加固。通常情况下,喷射的单层厚度为75~100mm,若作为永久加固措施,还需进行配筋,避免其产生脱落等问题。

3.3.4SNS钢绳网柔性防护

采取锚杆与支撑绳固定等方法将钢绳网设置在坡面上,以此有效防止崩塌现象;对崩岩进行堆存与拦截,采用被动防护措施,防止落石滚动。

4结语

伴随危岩地质勘察的不断深入,勘察与防治技术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于危岩崩塌而言,其防治措施有许多种,但任何一种措施都不是最佳的,存在各自的适用范围与条件。在具体的防护工作中,首先,要对危岩的特点进行检查,然后,根据地形地势与地质条件等情况,充分考虑经济性、可行性,通过对比选出最为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危岩崩塌地质灾害。

参考文献:

[1]赵允辉.危岩崩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S1):33-38.

[2]罗国峰,肖海平,黄华.某公园危岩崩塌地质灾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5,41(3):84-85.

[3]倪化勇,王德伟,陈绪钰,等.四川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稳定性评价[J].现代地质,2015,29(2):474-480.

[4]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石质山区崩塌灾害形成机制———以四面山部级风景名胜区红岩山为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42(3):1-6.

作者:杨胜贵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

第二篇:渣库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策略

摘要: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突发性较高的灾难,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和安全,对于施工建设和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针对建造渣库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讨论,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建议。

关键词:渣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0引言

拟建项目位于天等县东平乡安然村平究屯的那鸡谷地内,距天等县城北约19km,距东平乡直线距离约2km,从乡政府有一条约2.5m宽的水泥路通至谷地口,交通条件便利。渣库建设必须考虑到常见地质灾害类型,根据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为安全施工建设提供重要支持。1常见地质灾害概述1.

1地质灾害简介

地质灾害主要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破坏的地质作用现象,如滑坡、崩塌、水土流失、泥石流等均为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如何针对这些地质灾害进行控制和预防对于项目生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地质灾害产生原因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多变,在建设中不同的地貌形成了我国复杂的地质构造。地震作为一种地质变化的重要推动力,其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种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纯属于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可能引起地面塌陷、山体滑坡、土壤沙化等地质灾害。另外,人为因素也会引发地质灾害,如当前的工业生产中,废水排放、污染物处理不当等均会引起土地变质,比较明显的就是土壤的酸碱化。土壤受到酸碱侵蚀严重影响到土壤使用,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1.3地质灾害危害

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危害,一旦地质灾害发生对于人们的安全生产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地质灾害一旦发生,那么跟随而来的将会是其他类型的灾害。如地震之后往往会形成泥石流灾害、疫病灾害等,这些都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地质灾害控制和预防,这对于保障人们安全生产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地质灾害的类型

2.1崩塌灾害

崩塌灾害主要是山体崩塌、塌方或者崩落等引起的地质灾害,一般都是在陡峻斜坡上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体而迅速翻落滚动,进而堆积在山脚或者沟谷之中,崩塌可能造成掩埋其他工程设施、损毁房屋,甚至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根据划分的类型不同,可将崩塌分为岩石性崩塌和土崩两个类别;按照崩塌的规模可将其分为剥落塌方、坠石以及崩落等三种。

2.2滑坡灾害

滑坡主要指土体或者岩体等受到水流长期冲刷、地下水活动、人工切断以及自然灾害等形成的一种岩体和土体滑落现象。土体或者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下滑,整个或者分散顺坡向下滑动的一种自然现象。一般而言,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具有下滑的空间,在两侧有切割面;在斜坡上有松散土层、风化壳、碎石土以及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力较低土层,这些情况比较容易产生滑坡。

2.3地下水污染

所谓的地下水污染,主要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垃圾废水排放造成了地下水发生了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生物性质的改变。地层比较复杂,地下水的流动比较缓慢,地下水在治理中比较困难,一旦地下水遭受污染将难以消除污染源。地下水治理必须要经历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够让地下水复原,因此地下水进行防治和治理属于一个长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

2.4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比较容易发生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之中,由于山区的地势险峻,一旦发生暴雨、地震、暴雪等自然灾害均可能引起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且携带泥沙、石块等形成特殊的洪流。泥石流一般具有突发、流量大、速度快以及破坏力强等特征。泥石流常见的危害是冲毁公路、破坏村镇,给群众带来巨大损失。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都只有几小时或者几分钟,其遍布于各国各个地区,由于地貌、地形不同,泥石流的大小和危害等均不一样。

3针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人工边坡崩塌、滑坡的防护措施

工程施工边坡开挖过程中,按合理的设计坡比施工,环库(进场)道路可视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放坡、浆砌片石挡墙或种植草皮等防护措施;基坑开挖时,除作好放坡外,对边坡高度大于3m的边坡应开挖自然稳定的坡度;库区边坡修整好后应及时铺设土工布﹙膜﹚。坡面上修建排水沟(截洪沟)截排地表水(雨水),保证边坡坡面不受雨水冲刷;大坝建设时应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做好放坡、护坡工作,在大坝外侧边坡可采用种植草皮、树木等护坡措施,在内侧边坡可采用砌片石护坡;在渣库内堆放尾矿渣时要注意作好放坡工作,特别是靠近坝体上游30m地段,废渣堆填边坡不应大于1∶3防止堆填废渣边坡过陡引起崩塌﹙滑坡﹚。

3.2地下水污染的防护措施

由于渣库污水容易产生坝基、坝肩、绕坝等途径的渗漏,因此,渣库建设时需要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可先将库底耕表土层清除、整平场地后,再采用填筑黏性土和铺设防渗土工膜、土工布等措施进行防渗;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库区地下水流向由北东向南西后,再由南向北流,一旦出现污水渗漏,场地西面谷地的下游水环境就会受污染,因此宜在场区内及下游适当位置布设地下水长期监测点,以防止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由于堆填废渣具有污染特性,因此,对渗滤液须严格按现行规范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此外,渗沥液调节池地势较低,应取有效措施,防止被冲沟洪水淹没或冲跨。

3.3泥石流的防护措施

在场地四周山体斜坡上应设置截洪沟,整个场区排水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避免大量雨(洪)水进入库区;尽可能保护场区外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影响渣库的库容;库渣堆放保持上游地势高下游地势低,避免库尾积水。另外还应加强管理和政令落实,消除人为因素引起泥石流的形成,采取排导、拦挡和疏浚措施来进行河道改造,调节泥石流的流量,消减泥石流龙头能量,促进泥石流分流或者解体。

4加强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建议

4.1平衡使用资源和能源

地质灾害除了自然灾害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地质灾害很多都与大量开发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有关,可以说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基本上都是由于环境遭到破坏所致。所以,在防治地质灾害时,必须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做起,仅仅是单纯的植树造林、保护城市环境等对于地质灾害改善和控制效果相当小。而真正治理和防治地质灾害必须平衡和保护资源和能源使用。

4.2加强地质灾害评估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这样才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构建地质灾害评估机制,无论开展何种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建设施工顺利开展。

5结语

地质灾害可能引起巨大的损坏,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影响极大,建设施工中如何防治地质灾害成为建设施工关键。本文针对渣库区进行地质灾害类型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然而地质灾害无处不在,类型各种各样,对于一些未出现的灾害问题也还需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赵冬丽,杨帅.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8):25.

[2]温徽徽.试析煤矿地质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99.

[3]看卓才让.探究北流市常见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J].新课程学习(下),2011(3):183-184.

[4]张赫,张洪兴.浅析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5(3):45+177.

[5]王长征.浅析地质工程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地理,2016(4):69.

作者:莫海文 单位:钦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施工技术探析

摘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研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施工的安全技术。首先介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施工工艺的基本内容,并对其安全技术内容进行了概括。然后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施工安全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抗滑桩施工效果,保证地质灾害处理效果。

关键词:地质灾害;抗滑桩施工;施工工艺;安全技术

在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施工是重点内容。但在实际上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在施工过程中,会面临诸多不安全因素,不仅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的开展,还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也有学者指出,在众多的地质灾害施工中,抗滑桩安全施工超过50%。由此可见,重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施工安全技术问题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1抗滑桩施工工艺与安全技术分析

1.1抗滑桩施工工艺分析

在当前工程项目施工中,抗滑桩是治理滑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山区、水利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项目中,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在应用抗滑桩施工工艺过程中,相关单位首先要做好滑体评价工作,并根椐评价结果选择相适应的施工方案,并且能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以保证施工效果。

1.2抗滑桩施工安全施工工艺研究

从当前常见的抗滑桩施工技术来看,其主要可分为外部环境的施工安全技术和施工过程安全技术两种形式。1.2.1外部环境的安全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充分了解设计图纸内容,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区域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好以下安全措施:①测量定位结束后,在滑坡体上建立施工监测网,定期测量滑坡体资料。一旦出现降雨、暴风、大雪等恶劣天气,需要提高监测频率。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上报,并做好预防措施。②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办公区要远离滑坡体。当出现恶劣自然天气时,需要及时停工并撤离施工区。③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滑坡体的稳定性,需要根据滑坡性质确定抗滑桩开挖流程。如果岩质滑坡较为稳定,可以采用两序开挖的方法;而如果土质滑坡不稳定,则可以采用多序开挖方法。

1.2.2施工过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1.2.2.1高处坠落、触电等的安全防范措施

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有以下几种:

①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按图施工。施工场地平整完后要按设计要求做好桩锁口,锁口高于地面0.3~0.5m。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紧靠陡峭后缘的孔口,在浇筑过程中必须对靠山壁一侧加固,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当锁口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搭设提升架,场要内要设置满足施工的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浸入孔内。

②当挖孔深度超过2.0m时,井壁要设置人员上、下的爬梯,配防坠器;当孔深度达到10m以上时,需要每隔10m搭设一个供作业人员上下过程中休息的平台。在提升渣土的过程中,开挖人员不得在渣桶正下方作业,装运人员注意保证吊桶平衡,渣桶内的土渣不得冒装。

③在抗滑桩锁口上搭设的提升架下部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其高度为1.0~1.2m。在搭建安全防护栏杆时,要在人员上下的爬梯位置处设人员进出井通道,防护栏杆搭设完成经验收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④人工挖孔提升系统所用的机械设备、配件必须满足生产需要,必须采购国家标件。

⑤人工挖孔照明可采用井外照明——用400W的射灯向井内提供照明。

1.2.2.2爆破安全措施

一般在抗滑桩开挖施工中,经常会发现坚硬岩石。如果发现水磨钻无法达到既定的施工效果,则需要采取爆破的方式处理。在爆破施工中,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施工,并向当地公安单位申请、报案后才能施工。为保证爆破施工安全,在施工中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在购买、运输、储存爆炸物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操作;②需要对操作区的管线、主要设备等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因爆炸过程中产生冲击而造成破坏;③爆破工程由项目部统一安排,在爆破过程中所有作业的桩井必须停工,人员出井;④在爆破之前,于爆破便捷位置设置警戒牌,告知周围人员爆破的时间,确保相关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撤离危险区。

2抗滑桩安全施工的实例分析

渝某区县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在该地区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库区蓄水不断升上,导致出现地质灾害的概率升高,对当地居民安全与工程项目开展产生重大影响。针对这一现象,该工程项目将抗滑桩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施工安全措施及控制

该工程项目在抗滑桩技术应用前,充分考虑到了滑坡体的不安全特征,将尺寸为2m×3m的抗滑桩布置在滑坡体前缘,避免了大量的挖孔作业。人工挖孔桩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核心工程,也是该工程项目施工控制的重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2点:①在抗滑桩锁口的施工过程中,应搭设防雨棚,避免因下雨影响孔内施工作业。②由于该工程项目位于山区,在成孔过程中经常遇到坚硬岩石,因此,相关单位应根据岩石的硬度制订爆破方案。该项目主要采用小药量、多炮眼的方法爆破,对于其“爆破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在此不再赘述。在成孔施工中,会出现大量的渣土。如果不及时清理,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还会留下潜在安全隐患,易发生次生灾害。因此在该工程项目中,预留了孔口设置提升架,通过提升架及时处理渣土,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另外,工程管理人员考虑到提升架质量也会影响施工安全,因此在每天施工作业前,对提升架的固定螺丝、钢丝绳磨损度等进行检查,杜绝安全事件发生。

2.2灌注砼

由于在灌注抗滑桩桩芯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考虑到当地交通条件相对恶劣,因此在灌注砼过程中要详细分析机动车制动系统,保证系统运行能力;要注意对驾驶人员的教育,避免出现疲劳驾驶情况;检查路面信息,保证砼运输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抗滑桩施工安全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从多个角度对安全技术的具体操作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安全技术的内容有很多,在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正确认识到施工安全技术的操作方法与适用性,能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要求做好技术优化控制,为获得更好的施工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长宝,张永双,周能娟,等.地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运行效果评价:以汶川震区平武县魏坝滑坡为例[J].现代地质,2014(02):419-428.

[2]李艳霞.抗滑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44.

[3]胡善风,王金莲,周晨峰,等.黄山风景区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对策[J].地理研究,2013(10):1814-1823

作者:胡炼,彭张龙,刘曾,胡代萍,赵炎圣 单位: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

第四篇: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策略研究

摘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本身具有项目多、施工点分散以及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了解地质灾害的现状,结合具体情况,对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对策进行分析,满足施工组织的整体要求。文章以地质灾害现状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

地质灾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和洪水等,因此,在实践阶段,需要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关注施工质量,达到治理地质灾害的目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了解,以现有的施工组织形式和现状为基础,落实治理措施,进而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目的。

1地质灾害现状

是存在于地震带上。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部分区域对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的重视度比较低,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进而增加了安全隐患。此外,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干旱、台风以及地震灾害现象也频发,直接对人类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相关部门需要对其引起重视,从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此外在施工阶段要保证施工质量,通过高质量的施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2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地质灾害特殊性,在实践阶段,需要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满足施工组织的要求,提升工程质量。但是影响因素比较多,会存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不当的现象,增加管理难度。以下将对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种类比较多,对工作人员自身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实践阶段,部分工作人员自身技术能力有限,对各项施工形式缺乏有效的了解,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例如,很多施工人员对治理工程的施工流程缺乏了解,在实践过程中,没有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增加施工管理难度。

2.2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在工程治理过程中,系统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安全防护系统建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现象,施工招投标组织不合理,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因此,直接对施工造成影响。针对安全防护系统不合理的现象,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满足治理工程的具体要求。

2.3现场管理混乱

针对地质灾害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要完善治理工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尤其是现场管理,在初期管理阶段,会存在现场管理混乱的现象,表现为材料和设备放置不合理、线路杂乱无章等,针对现场管理的重要性,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现场管理工作,满足组织形式的具体要求。

2.4评审机制不合理

治理工程施工结束后,要对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核和评估,为施工质量提供保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评审机制不合理的现象,很多项目没有纳入到评审系统中,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评审、施工招投标工作不规范、不统一,都必然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3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地质灾害的多样性,在实践阶段需要做好治理工作,满足施工形式的具体要求。但是由于治理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确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下将对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3.1完善图纸会审和技术

交底工作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使得施工单位和各个参建单位熟悉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形式,落实技术难点和重点。在实践阶段,必须完善图纸的审核工作,由于治理工程本身比较复杂,因此,要及时和设计方进行互动和交流,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存在不按会审要求施工的现象,合同签订后直接进入到施工环节,因此,导致施工人员对项目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衡量指标等缺乏了解。技术人员需要对施工图进行详细的校对,按照复查形式的要求进行,此外,也需要做好评审记录和签订工作。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要对工程特点、施工方式和措施等进行了解,便于后续科学有效的进行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出现,增加施工难度。

3.2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施工组织的设计和编制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具体包括人员配置、机械设备安排、材料组织和环境保护等,在关键施工阶段能为其提供有效的施工组织方式。有效的组织设计编制程序,可以协调各个组织施工,提供不同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在协调处理阶段,对设计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掌握工程技术类型、材料设备和经济计划等,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施工单个项目的编制和审核形式比较特殊,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审核,为了避免施工组织成为摆设性资料,工作人员要对编制方案的落实引起重视,按照组织系统要求对其进行设计。

3.3现场技术质量管理

当前在治理工程施工阶段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甚至存在技术监督不合理的现象,负责人对各个项目缺乏了解,技术负责人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管理,导致技术管理难度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按照已有审核系统的要求,让每个作业人员熟悉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材料管理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现场管理中,存在材料检测不合格的现象,部分材料媒体经过项目部和监理部门的审核就直接投入应用,增加了施工的安全隐患。如果混凝土没有及时进行拌合,强度得不到保证。因此,需要做好材料的检查工作,对于不符合规定标准和过期受潮的材料,及时进行处理。如果需要代用时,要办理代用手续,按照监理系统要求执行。设备管理本身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要做好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保证设备符合施工组织的要求,避免出现设备无法照常工作的现象,导致耽误工期。

3.4强化治理工程应用平台建设

考虑到地质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实践阶段需要开发有效的管理软件,包括工程指挥系统、技术信息系统和网络监督管理系统等。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以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采用电子邮件和无线应用协议,可以及时通知工程的变动情况,减少文件传输的时间,使每个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决策领导能及时了解图纸工程的进度,结合工程变更情况,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系统理论的要求,环境力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体系,可以将其转化为风险信号,完善对风险信号和各种反应行为的研究,最终确定有效的决策系统。

4结语

针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从实际情况入手,及时对项目类型进行分析,结合施工组织的具体要求,探究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针对项目治理阶段存在的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评审机制不合理以及现场管理混乱等现象,应从完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现场技术质量管理,以及强化治理工程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完善处理对策,最终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元华.浅析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工程施工安全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1):12-14.

[2]张剑.镇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江苏地质,2008,32(1):64-69.

[3]沈茂丁,王峰,徐文毅,等.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与审查要点[J].油气储运,2014,33(10):1052-1054.

[4]李小平.浅析如何加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的质量控制[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4):145-146

作者:景书渊 单位: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