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社会责任教育四位一体模式论述

社会责任教育四位一体模式论述

关于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的研究,国内外都已广泛展开。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责任感教育,并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我国,社会责任教育也一直受到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于2010年明确指出,“过去我们讲素质教育,多数情况下讲的是两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次明确提出,在这两条之上还有一条,那就是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思想品德,强调‘富国家、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家庭、社会、祖国的团结和发展。但是我国大学生责任意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对自我负责方面,有的大学生不珍视生命,每年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不认真听课,考试作弊,自欺欺人;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浪费光阴。在对他人负责方面,有的学生漠视弱势群体,不愿参与志愿活动。在对群体负责方面,部分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对班级、寝室的评比漠不关心。在对社会的责任方面,功利主义盛行,有的学生缺乏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精神。尽管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社会责任教育方面收效甚微。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外,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在“两课”教学中,一些课堂教学内容空洞,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针对性。有的学校实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甚至用实践教学的课时来上其他课程。

2.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主功能作用难以发挥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现实情况是辅导员的大多数时间被各种日常事务占用,几乎没有多少精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思考和针对性的研究,往往是在学生出现不良状况后才去“救火”。

3.大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上主要为灌输法,以说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参与上积极性较小,往往表现为被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缺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社会责任意识不能入脑入心,进而化为实际行动。

4.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忽视教师与大部分家长的交流往往局限于新生入学时见过一面,期末寄成绩单和评语。少数学生出现问题后才与其家长联系,学校忽略了家庭的重要德育作用,学生家长也几乎不会主动与学校沟通,这就缺失了家校互动的良性机制。5.评价机制不科学通常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仅局限于课堂表现及考试卷面成绩,没有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不能通过评价科学地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四位一体模式构建

基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及难度,需将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家庭力量形成合力,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上,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1.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主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两课”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思想政治类课程,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都有区别,但是针对性还是不够。应加强对各个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因材施教;“两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精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有积极的认识,产生对自身及社会发展强烈的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通过兼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紧密联系,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发挥辅导员的主要教育作用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把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确保有精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思考和针对性研究;辅导员应加强学习和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时代变化,确保能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通过日常管理、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新生军训时进行强健身体,保家卫国的教育;号召学生认真参与内务卫生评比,为集体争光的教育;组织中秋节“写一封家书”活动,激发学生报答父母之情;考前进行诚信应考,对自身学业负责的教育;在流行疾病出现时,进行关爱集体的教育;在就业时进行遵守合同规定不毁约、不违约的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支教、义务劳动、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辅导员也可通过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与理论课教师的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促进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校应为大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对学生自发开展的责任教育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具体细节由学生自主操作。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影响身边的同学,建立学生互助小组,从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自我认知、自我约束与自我实践。

4.建立家校联系良性互动机制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学校应主动构建家校联系长效机制,建立家校合作信息库,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公共邮箱、QQ群、飞信等渠道,扩大家庭对学校以及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利用新生入学、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等重要契机,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个别家访和约谈,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与家长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的良策,与家庭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5.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评价体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应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考试成绩、日常管理、学生自评、同学评价、志愿活动社会评价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共同教育,最终促进大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这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作者:汪建训何学欢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