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网络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探析

网络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探析

[提要]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网络信贷深得大学生的喜爱。本文以铜陵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该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网络信贷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最后从大学生层面、网络信贷平台层面、学校层面和家庭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网络信贷;消费行为;大学生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贷也随之登场,这为人们获取消费资金提供了渠道。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网络购物的主体,也随之成为网络信贷消费的主体。本文以铜陵学院在校大学生为例,探求影响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行为的因素,提出应对大学生不健康消费行为的合理提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网络信贷”概述

网络信贷意味着在网络上实现贷款,是指所有申请步骤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仅凭个人信用度可以在网上从借款人获得现金贷款的信用模式。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信贷模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大学生对网上贷款和消费的需求。

二、大学生网络信贷现状分析

(一)调查情况。本问卷调查是面向铜陵学院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了256份问卷,其中已回收20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0.47%。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铜陵学院的大学生中有3/4以上的学生有过信用消费的经历,在206名学生中,男生人数为80名,所占比为78.43%,女生人数为126名,所占比为81.82%,这表明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信用消费差异不明显。问卷有铜陵学院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参与,借贷群体主要以大一、大二的同学为主,相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网络信贷平台更感兴趣。

(二)调查结果分析。从生活费的情况看,铜陵学院的大学生们的月生活费大部分为600~1,000元、1,000~1,500元,而且他们的生活费主要是由父母负担,其次是通过自己兼职、网络借贷或获得奖学金。这说明大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处于中低水平,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信贷平台参与到大学生群体中。从消费结构的角度看,消费用途主要用于个人购物和其他商品的消费,聚会和外出也占据相对较大的比重,他们在学习方面以及健康方面消费较少,这反映出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快乐消费,消费结构很不平衡,消费价值有很大的偏差。从所用的网络信贷平台类型来看,使用的网络信贷产品呈多样化,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从受调查的铜陵学院的大学生们来看,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占比89.55%,使用“京东白条”的大学生占比20.53%,使用“天猫分期”的大学生占比8.45%,使用其他网络借贷产品的大学生占比3.34%。从对网络信贷了解的程度来看,34.76%的大学生回答“非常了解”,53.39%的大学生对此表示“一般了解”,仅有11.85%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这说明网络信贷被大多数学生了解,这也是当今网络信贷发展的基础。从使用网络信贷消费的频率来看,30.67%的大学生“经常使用”,27.57%的大学生“偶尔使用”,其余41.76%的大学生“使用频率一般”。这表明网络信贷消费受到大学生普遍偏爱和使用,网络信贷消费正在逐步大众化。从使用网络信贷消费的方向来看,45.33%的大学生用于文娱,58.67%的大学生用于服饰,42.67%的大学生用于购买电子产品,28%的大学生用于化妆品,50.67%的大学生用于食品,34.65%的大学生用于购买学习的资料,48%的大学生用于日常用品。这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服饰类的需求是最高的,这与大学生群体新时尚的消费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网络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心理的影响。网络经济能够提高大学生消费欲望的倾向,网络信贷则会诱导大学生,使其进行不利于健康的消费,这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大学生盲目、攀比、从众等心理的产生。大学生们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精神不成熟,喜欢盲目的表现自己,盲目的购买一些昂贵的化妆品、服装等,同时迎合大众潮流,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这极有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甚至对大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认知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如当前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以后的人生道路。

(二)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模式的影响。原先我们付钱必须使用现金,现在只要扫描手机即可结算,网上结算平台为了引导大学生用手机结算,开始了一系列的手机结算优惠活动,结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于用手机扫描码来结算。根据第47届《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网上结算利用率约为90%。到2020年12月,我国网上结算用户8.54亿人,相比于2020年3月增加了8,636万人,占网络用户总数的86.4%。大学生作为所有新型事物中最具可接受性的群体,可以更快的学会网上结算。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消费组合和消费偏好随着网络信贷的盛行也发生了变化,由日常生活开销向奢侈品消费进行了延展,造成了不良的校园消费文化,引起了加重大学生经济负担的攀比之风。

(三)对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影响。网络信贷,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使用信用来贷款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平时的信誉等级、消费习惯,通过本人申请的方式,得到一笔与自己信用相匹配的贷款额度。然而,网络信贷的使用会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的恰当,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更能提高他们规划个人资金的能力;反之,则会导致大学生们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随着各种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比如“京东白条”、支付宝的“蚂蚁花呗”等,大学生利用网络信贷的现象已经很频繁,且他们的消费习惯也逐渐转化为超前消费型,与最初的保守节约型背道而驰。网络贷款消费在“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放宽贷款条件后更受大众欢迎,大学生群体中的超前消费行为比比皆是,利用超前消费来满足当前的消费,并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按时偿还,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大学生们的信用意识,更能促成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和资金使用规划的习惯。但是,大学生群体里也存在一些自制力差的人,对他们来说,超前消费只会对他们的消费习惯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四、网络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消费规划意识淡薄。随着电子支付参与到大学生们的生活中,他们看不到实际金钱的实际交易过程,很多大学生对数字没有概念,大部分大学生只需进行“扫一扫”即可完成支付,再加上他们没有消费管理理念和消费计划,也没有会计和财政管理习惯,这样等他们的生活费耗尽后就会使用网络贷款平台,进行提前消费,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二)盲目、攀比消费。受各个网络信贷平台的宣传影响,在淘宝的“双11”、京东网的“双12”和其他节日,只要看到各店铺的促销、打折、优惠之类的字眼,大学生们就会忍不住去消费,以至于在优惠折扣的诱惑下盲目消费;同时,一些不能树立合理消费价值观的大学生盲目的顺势和攀比消费,不能坚持适当消费和合理消费。最后,他们都会为满足自己心理的需求而买单。

(三)网络信贷的特点。网络信贷具有费用低、额度高、门槛低、快捷便利等优点,网络信贷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一些人的消费需求。网络信贷平台利用大学生盲目消费和攀比心理,进行一系列推销活动,引诱大学生进行网上贷款。

(四)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拥有健全的监管体系。目前,我国暂时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来对大学生分期付款业务进行规定,对于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的运营资格、基金完整管理、业务范围,我们也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因此充斥市场的便是鱼龙混杂、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现象。同时,当前所拥有的措施中还有一部分缺乏运用。此外,除了低准入临界费外,这些平台还存在违法成本低、后续处罚不充分、一些黑平台用高度关注和其他手段侵犯学生权利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以便于实际执行。

五、对策建议

大学生层面: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加强投资理财以及消费信贷方面知识的学习,注意加强个人征信意识,在众多的网络信用公司中,认真选择官方和合法的网站,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被欺骗。此外还要树立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坚持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的概念,终止盲目消费、比较消费和过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最后,我们要合理使用网络信贷进行消费。网络信贷平台层面:网络信贷平台要积极主动的去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多方面监督大学生的交易违约风险,对大学生的还款能力进行评估;对于大学生群体采用提醒的方式,防止盲目消费,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规范网络运营和管理体系。学校层面: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风险教育,为让大学生们能够正确知道什么是“校园贷”,避免学生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高校要定期开展网络信贷风险预防讨论会。此外,为了预防不良校园贷发生恶性循环,高校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在当下最重要的是学习,要引导学生遵循“量入为出,理性消费”的消费原则,不过度消费、不攀比。最后,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预防上当受骗。家庭方面:大学生是否能够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念与家庭息息相关,都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能对子女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家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他们相关的理财知识,引导他们培养理财的小技巧,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如勤俭节约,减少他们过度消费的次数,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勇于担当,诚实守信的意识。另外,家庭自身在平时生活中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过度消费的行为,引导他们理性对待网络信贷平台,确保他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实现可持续性消费。同时,家庭还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多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多多关注他们的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晖,芮训媛.金融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8(12).

[2]柏亮.中国P2P信贷服务行业白皮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3]段海平.大学生电商消费信贷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7.

[4]张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比较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5]孔琪.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7.

[6]陈敏,艾柯青.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与支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时代金融,2015(06).

[7]叶纯亮,张学会.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信贷消费的调查研究———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6(02).

[8]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1998(04).

作者:张翼 单位:铜陵学院